《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 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7-10
  •  “人工智能+”,“+”出无限可能。伴随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江苏早早先行,加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的研发和支持力度,加速布局“人工智能+”。 3月27日,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暨人工智能优质应用场景发布会,发布《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并进行了政策解读,同时聚焦“AI(人工智能)+工业”“AI+电力”“AI+交通”“AI+医疗”“AI+信息消费”五大领域,现场发布18个优质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成为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到2019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智能+”,再到今年全国两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背后不仅是科技之变,更是产业之变、时代之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及未来,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赛道的技术,无疑是重要引擎之一。 近年来,江苏正抢抓机遇,加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的研发和支持力度,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服务业。
    像人类一样思考
          日前,记者走进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实验室、行政办公区随处可见一款造型亮眼的四足机器狗。圆圆脑袋、弯弯耳朵、红色颈圈和橙色“外套”,外加一根翘起来的小尾巴……这只可爱的小狗,是蔚蓝科技推出的最新产品——第6代阿尔法机器狗BabyAlpha。 当听到有人喊“小白小白”后,它会闪着大眼睛给予回应。记者和它进行互动,握手、跳舞、俯卧撑、讲故事……“小白”都能应对自如。 “BabyAlpha不仅仅是一只机器狗,更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家庭新成员。”蔚蓝科技创始人刘维超介绍,这款机器狗能够智能陪伴、普及知识、作为联络助手,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智能生活感受。
          “和其他电子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AI机器狗将被赋予生活中所需的陪伴和情感连接。”刘维超说,过往所有的消费电子产品都可以说成是一台设备,而结合了目前的AI技术和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的仿生机器狗,给人带来的是一个活的感觉。“这样的产品将不再是一台设备,而是可以去跟它陪伴的家庭产生情感连接的科技小精灵,这种陪伴和情感连接的属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AI的魅力所在。” “像人类一样思考,这是AI技术的追求。”在刘维超看来,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像人类一样思考的程度,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复杂、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出现。这些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拥有类似于人类的感知、认知和推理能力,并具备更加先进、高效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我坚信AI会是下一个风口。”刘维超说,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四足机器人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蔚蓝将深耕AI技术创新领域,不断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
    “+”出无限可能
          在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暨人工智能优质应用场景发布会上,一批优质应用场景路演精彩上演。 数字画像功能,能够针对每支钢材进行质量、效率、能耗等多维度的细致评价,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南京钢铁所属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炼钢数字工厂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目前,南京钢铁、凌源钢铁等知名钢企已应用该场景,实现了工序流转的显著提速和设备数字化率的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
    AI让钢铁生产更智慧,也能助力电网安全稳定。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带来的面向电力场景的小型一体化声纹感知终端应用,具备小型化、轻量级、低功耗、高灵敏、高防护等优势,可轻松部署于输电、变电、配电等场景的各类电力设备上。 “它可以7×24小时在线采集设备运行声音,实现对设备缺陷分钟级智能识别预警,帮助人员迅速锁定故障位置,提升设备运维质效,助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南京供电公司信通分公司信通运检专责韩硕现场分享时说。
          “‘人工智能+’将全面推动生产力变革。”中关村超互联联盟秘书长助理房华坤认为,“人工智能+”是对产业更深层次的改造,将为企业带来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 “人类正在跨入智能时代。”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说,过去一年,通用人工智能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它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能完成无限的任务;能在场景中主动、自主地发现任务,即“眼里有活”;由自主的价值驱动,而不是被动地被数据驱动。“通用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下通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赢得这一场事关国之大者的科技竞争,关键还在人才。”
    “人工智能+”,“+”出无限可能。伴随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抢抓风口加速布局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江苏早早先行。 2017年8月28日,江苏成立人工智能学会,常态化开展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学术交流,推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技术普及和推广。成立以来,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已连续主办六届江苏人工智能大会,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家,以主旨演讲、专题研讨、交流互动、展览展示、成果发布等形式,给与会者带来集“会、展、赛、商”于一体的人工智能领域学术和产业盛宴。
          近年来,江苏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基本形成以苏南城市群为重点、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的“一带两核”发展格局,中国(南京)智谷、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目前,全省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1000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涵盖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了思必驰、亿嘉和、朗新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在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创新力、行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2023年11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优先发展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其中包括“通用智能”产业。江苏将抢抓风口、加速布局,积极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前瞻布局类脑智能技术,积极开展AI大模型技术研究,推进智能制造业发展。 4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积极开拓人工智能+制造业场景应用,建立“前沿技术-场景应用-先导区”的未来产业创新体系,在抢占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塑造新优势。(工人日报)

  • 原文来源:http://www.ciia.org.cn/news/24530.cshtml
相关报告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4-03-13
    •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中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围绕怎样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如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怎样筑牢算力底座等话题,代表委员们展开热烈讨论。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要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转变。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比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人工智能产业链已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细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创新浪潮带动下,预计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等各环节将迎来快速迭代演进和探索突破的关键时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将推动人工智能有序赋能重点领域,加快重塑产业生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人工智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需要加快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
  • 《赋能千行百业 业界共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4-08-19
    • 人民网武汉8月16日电 (记者许维娜)8月13日,由人民网主办,湖北省商务厅、文旅厅、科技厅、教育厅支持的“AI湖北行动”在武汉启动,湖北省委省政府、人民日报社主要领导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活动期间,人民网“AI+伙伴计划”发布,首批18个伙伴加入,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汇聚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生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当晚举办的人民网合作伙伴专场活动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代表,围绕传统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最新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浪潮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深度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这一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创新范式,算力与数据成为驱动这些技术浪潮的底座。孟祥飞认为,生成式智能将成为变革性的力量,渗透到各个行业,落地为生产力工具。然而,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去强化,需要具体场景的牵引。他强调算力、数据、算法、模型、知识加场景的六位一体发展策略,以全面驱动生成式智能的发展,实现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       “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是国家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陶社平介绍,今年9月,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人民网AI展演中心将落户于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旗下的广西规划馆,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旅游新模式,推动形成“AI+广西”文旅产业案例。同时,集团还计划推动成立中国―东盟AI产业联盟,促进中国―东盟AI数字经济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莫金枝表示,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们积极顺应并推动创新发展的趋势。”莫金枝介绍,集团通过与高校合作,利用AI、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优化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其中,在养殖领域,通过全域数智养猪实现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成本,并通过数智育种大幅提升了育种成功率,通过实时在线一体化系统有效收集并处理养殖过程中的数据,辅助决策及追溯终端食品消费源头。       肖进视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胡梦箫展示了企业在生活娱乐型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团队在武汉SKP落地的艺术装置项目,因其独特的设计与背后的智能技术而受到关注。这一项目是团队的技术创新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尝试,展示了团队将科技融入生活、让技术服务于人的能力与决心。“生活娱乐型机器人主要区别于工业化运用的机器人,是AI产业向生活渗透的重要途径。”胡梦箫认为,这类机器人不仅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娱乐性和艺术性,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趣味性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湖北德行天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康富贵分享了企业在光伏领域里机器人运营维护方面的创新实践。康富贵介绍,光伏板在户外环境中易受风沙、雨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电路问题频发。为解决这个问题,集团研发了专门用于光伏运维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集群化管理,一个人可以在办公室同时管理数百台机器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集团的第二代系列产品则是一款履带式机器人,通过拆装简化、无人机配合以及提前配备的充电站等方式,实现对大面积光伏板的清洁与维护。       活动中,人民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半糖去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达成人工智能+数字阅读订阅产品研发合作,双方将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阅读领域的应用与商业化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人民创投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人民创投依托自身的股权投资平台作用,全面整合人民网内容优势和研发能力,与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企业共同推进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有益尝试。 (责编:王仁宏、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