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蓝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落户浙江金华开发区》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2-09
  • 12月2日,浙江博蓝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开发区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博蓝特计划投资10亿元,在开发区建设年产15万片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及年产200万片用于Mini/Micro-LED显示技术的大尺寸蓝宝石衬底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浙江博蓝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开发区本土培育壮大的企业,长期致力于GaN基LED芯片(图形化)衬底及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第二大生产企业。博蓝特现有总资产已超过9亿元,生产研发科技人员150人,产品主要应用于LED背光、照明领域、芯片的上游基座供应商,今年产值将达到4.5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博蓝特强烈意识到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聘请国内外多名专家,并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全面投身与高光效LED蓝宝石图形化衬底项目研发,在国内率先突破6英寸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制备技术,成功实现量产,同时在设备、工艺和控制等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目前,该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能在LED图形化蓝宝石衬底领域居全球前三。随着以碳化硅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兴起,结合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决定新建此项目。

    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辉表示,项目签约后开发区上下将当好贴心用心的店小二,全程、全时、全力跟踪关注,为博蓝特项目提供最优质、最专业、最快捷、最便利的服务,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出效益。

相关报告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浙江嘉兴》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25
    • “万亩千亿”平台添新引擎。3月20日上午,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落户嘉兴科技城,为顺利推进氮化镓射频及功率器件产业化项目,促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在嘉兴科技城集聚发展。 研究院由嘉兴科技城和浙江博方嘉芯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将以该公司的团队技术、人才为依托,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科研平台和产业化平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半导体技术科创、人才、产业化基地。 在合作期内,研究院将引进和培育一批围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方向的团队及人才;依托氮化镓射频及功率器件产业化项目及研究院科研团队和科技成果,提供第三代半导体研发、测试基本服务;孵化各类技术成果和产业项目;围绕嘉兴科技城集成电路这个核心产业,引进落户一批上下游产业化发展项目。 研究院也将围绕嘉兴科技城产业发展需求和研究院的研发需求,重点开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应用型研究。以半导体材料和工艺技术研发为核心,吸引上下游设备、材料、封测和设计公司入驻,以及后期的产业培育孵化,打造一个集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平台,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效应。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20日,嘉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为南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助推打造数字经济高地。3月3日开工的博方嘉芯氮化镓射频及功率器件项目,是南湖微电子产业园“万亩千亿”平台的一个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第三代半导体芯片产业示范项目,将拉开氮化镓半导体国产替代的大幕,将自主制造射频及功率氮化镓芯片取代硅基类芯片,填补我国在制造环节空白。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是未来集成电路产业的‘明珠’,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浙江博方嘉芯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博表示,他们希望以研究院为依托,吸引全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团队和人才集聚,共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产业地标,做强集成电路产业。南湖区启动南湖微电子“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中晶半导体、氮化镓、斯达半导体IPM模块技改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打造微电子原材料、设计、封测、智能终端应用产业链,力争实现以微电子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产值达30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0%以上。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产业新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跃居为南湖区的首位产业,目前全区已聚集数字经济直接关联企业500余家。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柔性电子等细分领域互动发展,逐步成长为规模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备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 《浙江:超前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12-09
    • 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   《规划建议》提出,浙江将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生命健康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创新,打造全国生命健康产品制造中心、服务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大力培育新材料产业,谋划布局前沿领域新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超前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推进新技术、算力和融合型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大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数字强省、云上浙江。加快打造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建设数字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拓展新基建应用场景,推进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强数字立法,探索数字化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完善数据产权保护机制,深化数据开放共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保障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