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AKRP手性聚合物合成策略》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20-04-09
  • 手性科学与生命科学,人类健康,物质技术和国民经济有关。受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质等)的启发,科学家发现手性也是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特征之一。

    到目前为止,手性聚合物的研究仅限于天然手性聚合物材料。手性聚合物的通用合成和表征困难,限制了它们在立体控制机理,结构-功能关系和材料应用方面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生物工艺技术研究所(QIBEBT)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不对称动力学拆分聚合(AKRP)”策略,并将其用于手性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该研究发表在《配位化学评论》上。

    在AKRP工艺中,一种对映异构体的反应速度比另一种对映异构体快,并迅速成为增长的聚合物链的一部分,而动力学上反应性较低的对映异构体保持无反应性,可以通过简单的纯化进行分离。

    在聚合过程中,起始单体的转化率和对映体过量(ee)可用于表征所产生的手性聚合物的手性诱导程度和总体手性。

    AKRP不仅提供了合成方法,还提供了手性聚合物的对映选择性表征方法。另外,以选择性因子为探针,为研究不对称聚合的立体控制机理提供了可能。

    该小组中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新型的聚合单体和不对称催化聚合体系,以及机理研究。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CAS-QIBEBT主任创新基金会“ 135”项目基金以及DICP&QIBEBT联合基金会的支持。

相关报告
  • 《青岛能源所提出不对称拆分聚合制备手性聚合物新策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06
    • 手性科学与生命科学、人类健康、材料技术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源于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质等)的启发,科学家们发现手性现象也是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征之一。手性聚合物是一类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区别于传统高分子材料的特殊性质,比如空间排布、材料强度、介电性能以及可塑性等方面。而这些特殊的性质赋予了手性聚合物独特的功能和应用,如手性分离材料、手性液晶材料、手性传感材料和手性电磁材料等(图1)。因此,手性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市场价值。   图1. 手性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合成策略   到目前为止,手性聚合物材料研究往往局限于天然手性高分子材料和极少数人工合成手性高分子材料,其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手性聚合物材料领域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合成难” “表征难”是其核心瓶颈问题之一,这也直接制约手性催化聚合机理、聚合物材料构效关系和功能应用等领域的发展。   青岛能源所王庆刚研究组提出了手性聚合物设计合成的“不对称拆分聚合”新策略,为手性聚合物材料的高效合成与直接表征提供了新方法,为手性催化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图2)。“不对称拆分聚合”策略是将不对称拆分反应与高分子材料合成相结合,利用手性催化剂对外消旋单体的识别反应速率差,实现手性聚合物材料的高效合成;利用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和剩余单体的对映体过量值对手性聚合物的整体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同时利用不对称聚合过程中拆分常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手性聚合过程中可能的手性放大或者手性缩小等反应机理。      图2. 不对称拆分聚合反应(AKRP)   该策略近期以“Asymmetric Kinetic Resolution Polymerization (AKRP)”为题目发表在化学领域重要综述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20, 414, 213296)上。该论文全面总结了过渡金属催化、有机小分子催化和酶催化领域的不对称拆分聚合研究成果,论述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为手性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方法途径和理论指导。该论文也展示了催化聚合与工程研究组在手性聚酯拆分聚合制备方面的系列成果,以及其它手性聚合物设计合成的研究探索(New J. Chem., 2020, 44, 1648; Polym. Chem., 2019, 10, 1832; Mater. Today Commun,. 2020, 22, 100747)。研究人员将通过优化设计新型聚合单体和发展不对称催化聚合体系,探究手性催化聚合的反应机理和调控机制,实现不同外消旋单体的催化拆分聚合,创制新型手性聚合物材料,期望在概念、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该研究组徐广强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庆刚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人才工程基金、青岛能源所“一三五”重点培育基金和两所融合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杨茹琳 徐广强)
  • 《一种新的基因治疗策略,大自然的恩赐 科学家将自然的细胞过程转化为药物传递系统》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2-19
    • 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技术,通过将人类细胞转化成大量充满遗传物质的微小纳米颗粒,这种颗粒具有逆转疾病进程的潜力。 虽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作为一个概念的证明,但这种实验疗法减缓了患有神经胶质瘤的老鼠的肿瘤生长,延长了它们的生存时间。神经胶质瘤约占人类恶性脑瘤的80%。 这项技术利用了外泌体,即细胞释放的充满液体的囊,作为与其他细胞交流的一种方式。 而液正在取得进展作为生物友好的载体治疗材料——因为有很多,他们不提示免疫反应,基因疗法的技巧是找到一个方法适合那些比较大的遗传指令在他们小小的身体,治疗效果。 这种新方法依赖于专利技术,可以促使捐献的人体细胞(如成人干细胞)吐出数百万个外泌体,这些外泌体经过收集和纯化后,作为含有药物的纳米载体发挥作用。当它们被注射到血液中时,它们确切地知道在身体的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它们的目标——即使是在大脑里。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名誉教授l·詹姆斯·李(L. James Lee)说:“把它们想象成圣诞礼物:礼物装在一个包装好的容器里,已经付了邮资,可以随时带走。” 它们是不断被给予的礼物,Lee指出:“这是大自然诱导的治疗性纳米颗粒。” 这项研究发表在12月16日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 2017年,李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宣布了一项名为“组织纳米转染”(TNT)的再生医学发现,掀起了轩然大波。这项技术使用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芯片将生物物质直接输送到皮肤中,这一行为可以将成年细胞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细胞,以便在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通过进一步研究TNT成功背后的机制,李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现外泌体是将再生物质输送到皮肤表层以下组织的秘密。 在这项研究中,这项技术被第一作者杨兆刚,前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现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称为细胞纳米化。 科学家们将大约100万个捐献的细胞(比如从人体脂肪中提取的间充质细胞)放在一个纳米工程硅片上,并使用电刺激将合成的DNA注入捐献细胞。正如Lee所描述的,由于这种DNA强制喂食的结果,细胞需要将不需要的物质作为DNA转录信使RNA的一部分排出体外,并修复细胞膜上被戳出的洞。 李说:“他们一举两得:他们修复了细胞膜的渗漏,把垃圾倒出来。”“他们扔掉的垃圾袋就是外泌体。从细胞中排出的是我们的药物。” 电刺激产生的额外效果是,在细胞释放的大量外泌体中,治疗基因增加了数千倍,这表明该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可以生产足够的纳米颗粒供人类使用。 当然,对于任何基因治疗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需要传递什么基因来解决一个医学问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通过传递一种叫做PTEN的基因来测试神经胶质瘤的结果,PTEN是一种癌症抑制基因。PTEN的突变关闭了抑制作用,允许癌细胞不受抑制地生长。 对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聚合物生物医学设备纳米工程中心的创始人Lee来说,生产基因是比较容易的部分。强行输入供体细胞的合成DNA被复制到一个由信使RNA组成的新分子中,信使RNA包含产生特定蛋白质所需的指令。每一个含有信使RNA的外泌体泡都被转化成纳米颗粒,准备好运输,无需担心血脑屏障。 “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毒性,不会引发免疫反应,”同样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Ohio State’s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成员的李说。“外泌体几乎遍布全身,包括通过血脑屏障。大多数药物不能进入大脑。 “我们不希望外泌体跑到错误的地方。它们不仅被设定为杀死癌细胞,而且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癌细胞。你不想杀好人。” 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与作为对照的物质相比,标记的外泌体更有可能进入脑瘤,并减缓其生长。 Lee说,由于外泌体可以安全地进入大脑,这种药物传递系统有望在未来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希望有一天它能被用于医疗需求,”李说。“我们提供了方法。如果有人知道什么样的基因组合可以治愈某种疾病,但他们需要治疗,这里就是了。”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德克萨斯州癌症预防与研究所,美国脑瘤协会;还有国家癌症研究所。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合著者史俊峰、孙景尧、王新梅、马一凡、马尔科奇、蒋志玲、郭广、范雅敏、保罗·贝尔塔尼、若泽·奥特罗和吴璐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文章发布于2019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