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制药巨头宣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行动》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2-05
  • 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表示,它将与中国卫生部门合作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其抗病毒候选药物Remdesivir(瑞德西韦)是否可作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治疗方案。

    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表示,它将与中国卫生部门合作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其抗病毒候选药物Remdesivir(瑞德西韦)是否可作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治疗方案。

    吉利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目前缺乏获批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它已经提供了RNA聚合酶抑制剂Remdesivir,用于“少数”2019-nCoV患者的紧急治疗。它也在推进使用2019-nCoV病毒样本对Remdesivir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测试。

    吉利德的首席医学官Merdad Parsey博士表示:“吉利德致力于支持全球卫生界,以便迅速有效地应对全球范围内严重且危及生命的病毒爆发。目前虽然没有抗病毒数据显示Remdesivir对于2019-nCoV的活性,但其针对其它冠状病毒的有效数据给了我们希望。”

    另一制药巨头也宣布了抗击2019-nCoV的行动。葛兰素史克(GSK)在周一宣布与流行病应对创新联盟(CEPI)合作,以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葛兰素史克表示它将与得到CEPI资助的机构合作,以便相关机构在研发疫苗的过程中使用葛兰素史克的疫苗佐剂技术。

    疫苗佐剂能诱发机体产生长期、高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保护能力,同时减少免疫物质的用量,降低疫苗的生产成本。“我们的佐剂技术曾在流行性流感环境中成功使用,”葛兰素史克的疫苗首席营销官Thomas Breuer表示。

    葛兰素史克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署了首个此类协议。昆士兰大学于2019年1月与CEPI签订合作协议,同意建立“分子钳”技术疫苗平台以针对多种病毒病原体快速研发疫苗。作为协议承诺,CEPI将提供1060万美元的研究费用。CEPI表示已将这笔资金扩展到2019-nCoV病毒候选疫苗的开发中,可使用葛兰素史克的佐剂技术来支持这一早期研究。

  • 原文来源:;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20-2/202024120022323.htm
相关报告
  • 《Nature报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及药物研发等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12
    • 3月4日,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Coronavirus latest: global infections pass 90,000”的文章,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最新消息。 新型冠状病毒的再利用药物研发进展 (3月4日格林尼治时间12:00)治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和一种抗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性抗病毒药物正在被快速测试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没有批准的治疗方法。但数百个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在计划或进行中,其中大部分集中在remdesivir上。remdesivir是一种最初开发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候选药物,由美国Gilead制药公司研发,目前正与中国卫生部门合作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中两项试验将于4月完成。 全球感染人数超过9万 (3月2日格林尼治时间21:00)自去年12月疫情爆发以来,已造成3000多人死亡。绝大多数病例—超过8万例—发生在中国,但现在还有大约60个国家也在面对疫情。许多国家都在为疫情全球大流行做准备,因为关于由社区内传播、而不是从中国输入的病例报道在上升。其中,韩国、意大利和伊朗是中国以外最大的疫情国家。 世卫组织将警报提高到“非常高” (3月2日格林尼治时间20:45)在2月29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和影响的全球警报从“高”增加到“非常高”。在中国,这一警报仍然是“非常高”。目前,该病毒已传播到中国境外约60个地点,爱尔兰、摩纳哥、阿塞拜疆、卡塔尔和厄瓜多尔也发现了新病例。世卫组织总干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说,大多数病例都有关联,仍然可以追踪到已知的接触者或群体,没有证据表明病毒在社区内自由传播,他称:“只要是这种情况,如果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及早发现病例,隔离和护理病人,并追踪接触者,我们仍然有机会控制这种病毒”。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仍认为不将之称为“大流行”。 世卫组织公布中国疫情调查报告及传播细节 (3月2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30)世界卫生组织在2月2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经过2月16日至24日在中国进行的为期9天的会议和实地访问,中国已经针对此次新型传染病展开了“或许是历史上最大胆、最灵活和最积极的疾病控制行动”。报告证实中国的每日新报告病例正在减少,并建议中国和其他国家采取措施遏制COVID-19。 另外,世卫组织报告对中国数据的分析发现,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中旬,从人群中收集到的104株SARS-CoV-2病毒之间有99.9%的相似性,这意味着病毒不会发生显著变异。感染者的中位年龄是51岁。而且大多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例都发生在医院、监狱或家庭内,这意味着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通常需要密切接触。报告说,空气传播不是传播的主要驱动力。在广东省的一项初步研究中,与携带COVID-19的人在同一个家庭的人有3-10%的机会被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大型物理会议取消 (3月2日格林尼治时间17:45)《Nature》资深记者Davide Castelvecchi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出的报道称,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担忧,世界上最大的物理会议被取消。此次会议计划接待11000名与会者。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其他方式来分享他们的研究工作,包括非正式会面和虚拟交谈。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国的爆发和升级,其他几次科学会议也被取消。
  •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支撑防控科技攻关 我们在行动!》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20-02-05
    • 当前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国家应急防控工作也召唤着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业务专长、发挥自身优势,快速构建多个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信息平台,以期为科研攻关、科学研究、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参考。 2019-nCov科研动态监测平台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openhome.htm?serverId=172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组成生物安全情报团队,构建了2019-nCov科研动态监测平台,持续对国内外2019-nCov重要科研动态开展监测,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按病毒溯源、流行预测、病毒检测和疾病诊断、药物研发、机理研究、政策法规等领域整理国内外重要机构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生物安全情报团队每日分两次编译最新科研资讯,可通过平台下载: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htm?parentPageId=1580803621111&serverId=172 平台特推出科研动态监测快报《"2019-nCov"科研动态信息汇编》,汇总各方信息,方便查阅: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RecordShow.htm?controlType=&periodicalId=1526&id=5570&serverId=172&parentPageId=1580872373645 2019-nCov科研论文检索平台 http://ncovdata.whlib.ac.cn/admin/reportinfo/reportInfo/reportList.html 2019-nCov科研论文检索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推出,持续跟踪包括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等在内的国际顶级期刊与重要预印本平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论文。平台提供原始链接,可直达论文原文。 科技政策汇 http://gopolicy.las.ac.cn/service/prsearch?para=&px=oapdate&order=&q=%20AND%20oapdateyear:2020 “科技政策汇”平台已收集国家各部委、全国多个省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政策措施,近期将推出新型冠状病毒专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