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9日,《自然-化学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杨琛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该研究首次发现了蓝藻的一条新型氮代谢途径——鸟氨酸-氨循环。这一发现有助于合成生物学家设计和改造蓝藻、实现二氧化碳到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直接转化,同时为理解和提高农作物的氮素使用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陆生动物(包括人类)进化出了鸟氨酸-尿素循环,用于处理食物中蛋白质(含丰富的氮元素)分解代谢所产生的大量氨,将氨转化为尿素后排出体外。然而,细菌和植物缺乏这一代谢途径。该研究团队利用代谢流量组分析技术,发现蓝藻中的鸟氨酸-氨循环包含一步新的生化反应,即精氨酸水解生成鸟氨酸和氨。与人类不同,蓝藻在氮源充足条件下,氮的存储会以最大速率进行;而在氮源匮乏时,该循环使得细胞中储存的氮迅速分解,从而满足细胞的生长需要。细胞内氮的“仓储”与“周转”对蓝藻适应生存环境极为重要,而该循环是实现该“物流”的核心线路。这一循环在蓝藻中广泛存在,包括许多海洋固氮蓝藻,它对于海洋氮固定乃至地球的氮循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丁陈君 摘编自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85502
原文标题:昔日地球霸主蓝藻新陈代谢的新途径被发现,助力合成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