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DA批准第3款急性辐射综合征(ARS)治疗药物Leukine(沙格司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4-03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Leukine(sargramostim,沙格司亭)用于急性辐射综合征造血异常(H-ARS)的治疗,以提高儿童和成人患者在急性暴露于骨髓抑制剂量辐射治疗后的生存。据悉,该药是第3款获得FDA批准治疗ARS的药物。另2款治疗H-ARS的药物分别为Neupogen(filgrastim,非格司亭,安进公司出品)和Neulasta(pegfilgrastim,培非格司亭,安进公司出品)。

    Leukine是一种免疫刺激剂,于1991年上市,该药是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能够刺激各种免疫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生长和活化。最初,Leukine被批准用于55岁及以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后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间以及减少严重危及生命的感染。之后,Leukine陆续获批以下适应症:(1)动员造血祖细胞进入外周血,以便采用白细胞分离术进行收集;(2)用于接受自体骨髓移植(BMT)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加速髓系细胞的恢复;(3)用于接受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的患者,加速髓系细胞的恢复;(4)用于BMT失败或延迟植入的患者。

    Leukine由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Sanofi)销售。今年2月,美国新锐公司Partner Therapeutics从赛诺菲处获得了Leukine的全球授权进一步开发其他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H-ARS等。目前,Partner公司已经在开展Leukine联合各种免疫肿瘤疗法的临床试验。

    ARS也被称为辐射中毒或辐射病,是一种患者在24小时内暴露于大剂量的游离辐射下导致的症候群,症状可持续多达数个月。急性辐射综合征的发病和症状类型取决于患者的辐射暴露情况。剂量较小的辐射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比如恶心,呕吐,血指数下降的相关症状如感染和出血。大剂量的照射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症状和快速死亡。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治疗ARS的特效疗法,医生一般通过输血和抗生素来治疗这一疾病。

    FDA批准Leukine治疗H-ARS,是基于在实验动物中进行的药效研究,因为处于伦理,这类研究不能在人类身上开展。数据显示,在接受致死剂量全身辐照后48小时用药,50%的实验动物存活率升高。

  • 原文来源:http://www.empr.com/news/myelosuppresion-radiation-bone-marrow-syndrome-leukine-sargramostim/article/754914/
相关报告
  • 《新药速递!美国FDA批准第3款急性辐射综合征(ARS)治疗药物Leukine(沙格司亭)》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政策信息
    • 编译者:刘晓婷
    • 发布时间:2018-04-17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Leukine(sargramostim,沙格司亭)用于急性辐射综合征造血异常(H-ARS)的治疗,以提高儿童和成人患者在急性暴露于骨髓抑制剂量辐射治疗后的生存。据悉,该药是第3款获得FDA批准治疗ARS的药物。另2款治疗H-ARS的药物分别为Neupogen(filgrastim,非格司亭,安进公司出品)和Neulasta(pegfilgrastim,培非格司亭,安进公司出品)。 Leukine是一种免疫刺激剂,于1991年上市,该药是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能够刺激各种免疫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生长和活化。最初,Leukine被批准用于55岁及以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后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间以及减少严重危及生命的感染。之后,Leukine陆续获批以下适应症:(1)动员造血祖细胞进入外周血,以便采用白细胞分离术进行收集;(2)用于接受自体骨髓移植(BMT)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加速髓系细胞的恢复;(3)用于接受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的患者,加速髓系细胞的恢复;(4)用于BMT失败或延迟植入的患者。
  • 《美药管局批准首款新冠治疗药物瑞德西韦》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0-30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2日批准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用于新冠成人患者以及12岁以上、体重40公斤以上儿童患者的住院治疗。这是首款获美药管局批准的治疗新冠药物。 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研发的抗病毒药物,原用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疾病。美药管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瑞德西韦仅能在医院或能够提供类似住院治疗的护理机构使用。 声明称,美药管局在考虑批准一种药物时,会根据严格的科学标准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该药物带来的益处大于其风险。 批准使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是在对三项针对轻症至重症新冠住院病人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做出的决定。 据美药管局介绍,第一项试验招募了轻症、中症和重症新冠患者共计1062人参与,他们被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瑞德西韦和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康复时间中位数为10天,安慰剂组为15天。治疗组在第15天临床症状改善比例也更高。 第二项试验对比了中症新冠住院患者在接受5天和10天瑞德西韦治疗后与仅接受普通护理的患者的效果差异。研究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第11天的评估显示,5天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比例显着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10天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数量多于普通护理组患者,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差异。 第三项试验对比了重症新冠住院患者在接受5天和10天瑞德西韦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研究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第14天的评估效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相似,康复率或死亡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差异。 据美药管局介绍,使用瑞德西韦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肝酶水平升高和过敏反应,比如血压和心率变化、低血氧、发烧、呼吸急促、气喘、嘴唇或眼周红肿、皮疹、恶心、出汗或发抖。 美药管局今年5月曾授权美国医疗机构治疗新冠重症患者时“紧急使用”瑞德西韦。不过紧急使用授权不等同于正式批准。 世界卫生组织10月中旬发布的新冠“团结试验”中期结果显示,瑞德西韦、羟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干扰素等疗法似乎对住院患者的28天死亡率或新冠病人的住院病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