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2019科学发展报告》《2019高技术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4-01
  •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要系列年度报告《2019科学发展报告》《2019高技术发展报告》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以“为建设科技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为题为报告作序。该系列报告旨在使国家决策层和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科技方面最新进展,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科学家和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编纂,重点分析综述每年世界和我国科学与高技术等方面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主要发展趋势、重要科技政策与战略,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和权威性。

      《2019科学发展报告》是该系列报告的第22部,主要内容有:展望二维材料、宽禁带半导体发光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太阳系边际探测的重大科学问题、量子计算、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精神疾病肠道微生物组、超快超强激光、定向进化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癌症免疫疗法等7个科学前沿方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2018年我国科学家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如利用LAMOST发现系外行星族群、首次“看见”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结构并揭示离子输运的幻数效应、铁基高温超导中的“马约拉纳三部曲”、人工基因组重排驱动基因组快速进化、H+HD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克隆猴的诞生、中国被子植物进化的摇篮和博物馆、人造单染色体真核酵母细胞、距今4万~3万年前人类踏足高海拔青藏高原腹地、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太平洋厄尔尼诺变率增强等;综述了基础前沿、人口健康与医药、生物、农业、环境、地球、海洋、空间、信息、能源、材料制造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12个主要科技领域国际研究进展及战略规划布局;从国家基础研究管理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的角度介绍和分析我国科学发展概况;摘要介绍中国科学院学部关于加强科技界建制化参与立法、改善我国基础研究活动结构性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等问题的院士咨询建议,为国家促进科学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019高技术发展报告》以“航空航天与海洋技术”为主题,共分八章。第一章“2018年高技术发展综述”,系统回顾2018年国内外高技术发展最新进展。第二章“航空技术新进展”,介绍航空材料、航空制造、航空动力、航空电子、航空机电系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第三章“航天技术新进展”,介绍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波遥感、运载火箭、卫星平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第四章“海洋技术新进展”,介绍深海探测、海水综合利用、深海油气开发利用、海洋环境污染检测、海洋声学、海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第五章“航空航天和海洋技术产业化新进展”,介绍商用飞机、通用航空器、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微小卫星、空间生物实验、深海探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等方面技术的产业化进展情况。第六章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评价”,关注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演化。第七章“高技术与社会”,探讨了航空材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带动作用,空间科技研判中的协商与治理,生物技术的伦理预警与公众参与科学,强人工智能的争议、社会风险与审视路径,5G时代的流量正义和网络中立之争及治理,海洋科技发展的社会语境演变及其新趋势等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第八章“专家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就世界科技和工业革命的趋势、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战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知识互联网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及其影响等重大问题发表见解和观点。

      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国家高端科技智库,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国家最高决策层和社会全面系统地报告世界和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这将有助于把握世界科学技术的整体竞争发展态势和趋势,对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布局,促进和提高国家发展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2019科学发展报告》《2019高技术发展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高端科技智库重要品牌报告产品,报告面向公众、面向决策,具有内容新颖,语言通俗等特点,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科学和高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可供各级领导干部和决策部门阅读参考。

相关报告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发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5-28
    • 5月24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中英文版)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报告》从全球形势、创新环境、科研突破、经济发展、社会应用、人才支撑、区域格局等视角,对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力图客观反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启动实施以来的落实推进情况,揭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报告》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编写。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大学参与了报告的编写,报告得到了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北京国知预警专利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集团、乌镇智库等机构的数据支持。 报告分析发现,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AI)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得到全球更加广泛认同,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布局进一步升级,人工智能正在从少数大国关注走向全球布局的新格局。2018年,有12个国家地区陆续发布或加强了其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计划,另有11个国家正在筹备制定其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报告》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中国、英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其它国家也各有特点。美国人工智能论文引文影响力(FWCI)、PCT专利数量、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等指标都居全球第一,整体实力领跑全球。中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居全球最高,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但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相对落后。英国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总被引次数、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指标排名第三,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也具相当实力。以色列虽然论文和企业数量不多,但论文引文影响力指标(FWCI)以及产学研合作指标突出。日、韩两国在专利申请方面也体现了一定优势。 据报告分析,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文献产出共30.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7.4万篇,美国发表5.2万篇。中美两国之间人工智能科研论文合作规模最大,是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网络的中心,中美两国合作深刻影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加快推进,正在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社会服务领域应用场景丰富,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落地加速迭代提供了条件。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人工智能引文影响力等体现科研质量的指标方面还较落后,另外,但在共性技术平台、芯片处理器等企业数量较少,基础层领域发展相对薄弱。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由学术界驱动转向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驱动,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然而,从数据上看,中国人工智能校企合作论文比例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仍以高校为主,与企业的结合程度较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在科研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开展的人工智能科研活动仍有待加强。 中国正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步伐,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全国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了26项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全国30多所高校成立了AI学院,75所高校自主设置了89个人工智能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工智能进入高中新课标,第一本高中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出版。人工智能企业通过与研究型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院、研究中心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成长,多层次AI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
  • 《材料发展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yangrui
    • 发布时间:2016-11-15
    • 内容提要: 材料科技是现代世界竞争力的基石,是各国科技开发的焦点之一,当今世界综合竞争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材料科技的支撑。《材料发展报告》梳理了材料科技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人类发展的贡献,重点分析了美国、日本、欧盟、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等的新的材料科技战略和政策,从材料科技投入、主要战略、政策计划、产业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关键科技问题结合当前材料科技发展,选择稀土材料、碳纤维材料、核能材料、超导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光电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重点材料进行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材料科学战略情报研究中心编著的《材料发展报告》可供各级行政和科技部门、发展规划部门、科技政策和管理研究部门,以及高校和研发机构研究人员、各材料行业企业的有关人士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当今世界材料科技发展概况/1 第一节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 第二节材料的发展历史和作用/4 第三节世界材料科技竞争/10 第二章主要国家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21 第一节美国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分析/22 第二节日本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分析/37 第三节欧盟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分析/64 第四节德国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分析/77 第五节英国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分析/94 第六节法国材料战略与发展趋势分析/101 第七节加拿大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分析/112 第八节韩国材料战略和发展趋势分析/123 第三章若干战略性材料发展研究/139 第一节稀土材料发展研究/140 第二节碳纤维科技发展研究/176 第四章若干关键材料发展趋势分析/210 第一节核能材料发展趋势分析/211 第二节超导材料发展趋势分析/229 第三节生物降解材料发展趋势分析/240 第四节光电材料发展趋势分析/248 第五节新型半导体材料发展趋势分析/261 第六节生物医用材料发展趋势分析/280 第五章结语/294 第一节材料领域未来发展展望/295 第二节我国材料领域面临的挑战/297 参考文献/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