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主研发的农业专属大模型“穗问”2.0版发布》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6-11
  •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过去,干农业需要通过经验、学习来判断农作物的生长、病虫害情况。如今,依靠一部手机可能就能解决问题。近日,由海南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农业垂直领域AI大模型——“穗问”2.0版正式发布,为海南农业现代化注入数智新动能。 “穗问”2.0版由电科太极集团旗下中电科国海信通科技(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科国海信通)自主研发。据介绍,“穗问”2.0版基于电科太极的“小可”大模型研发设计,采用多智能体协同架构,具备文本理解、图像识别、语音交互、数据融合等多模态能力,整合了数百种农作物生长数据,将选种、种植、养殖、气象等农业全场景细分为精准模块,通过专家咨询及定制化服务满足农业不同环节需求,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过去判断病虫害,靠经验、问熟人,现在只需上传作物病虫害照片,‘穗问’即可在秒级时间内完成诊断,同步生成包含用药建议、防治周期的定制化方案,构建从识别、决策到服务的闭环,一键实现‘云问诊’。”电科国海信通技术负责人介绍。 全新升级的“穗问”2.0版病虫害识别精准度可达95%,可精准识别1000余种病虫害类型,支持农产品行情分析预测、种养方案定制、农业政策智能解读、农业法规查询、市场商机撮合等多元服务功能,同步打通生长监测、智能灌溉等硬件设备控制端口,打造手机里的“田间管家”。 “穗问”移动端首页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来意-姓名-单位,若二维码添加失败,请公众号后台私信留言“入群”)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余佳文 来源:海南日报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UyNjQ3OQ==&mid=2247496903&idx=2&sn=14802a49daf1b69ecea596b3f662a8fa&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OECD发布《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模拟研究》报告》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1-19
    • 2014年 12月 2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题为《模拟农业气候变化适应》(Modell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Agriculture)的报告使用国际农产品及贸易政策分析模型(IMPACT)量化了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强调了适应措施实施的紧性,提出了降低风险和提高应变能力的可能策略,并深入分析了各种适应措施的效应,旨在为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提出建议。 本文调查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提出了一些可用于缓解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和提高积极影响的适应性措施。文章强调了有计划适应性措施的重要性,重点突出了减少风险和提高恢复能力的可能策略。为了量化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和采取适应性措施的效果,本研究使用了“农产品贸易政策分析国际模型”(IMPACT)。模型分析首先探究了气候变化对产量、价格的潜在影响,然后继续分析了2种不同体系下适应性策略对产量、价格和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即(1)研究与开发(发展新作物品种以更好适应变化的气候条件),(2)灌溉技术的变化。 最后,文章估计了公众和私人对研究和开发新作物品种的投资需求,同时更进一步估算了经合国家提高灌溉技术的成本。本文基于对气候变化影响、适应措施效应的量化分析结果,为减缓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以下建议: (1)优化农业管理系统(例如,机械化、土壤修复等)可以增加粮食系统的气 候变化恢复能力,但不足以减少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2)良种改良技术(培育高温和干旱方面抗逆性强的优良作物品种)、技术转让 和灌溉系统改善对于提高农业气候变化抵抗力是必要的。 (3)适应的总成本是巨大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成本将随着气候损 失大幅增加(OECD国家灌溉技术研发和推广潜在的额外成本每年将增加 160~200 亿美元),因此,采取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刻不容缓。 具体文章内容可参见:http://www.oecd-ilibrary.org/agriculture-and-food/modelling-adaptation-to-climate-change-in-agriculture_5jxrclljnbxq-en;jsessionid=2m3tpqmkqup1j.x-oecd-live-02
  • 《《通用大模型评测体系2.0》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5-07-29
    • 6月24日,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发布了《通用大模型评测体系2.0》(以下简称“评测体系2.0”)。 这是该评测体系自2023年6月发布以来的首次重大升级。“评测体系2.0”以技术迭代与产业需求为导向,在评测维度扩展、专项能力深化、评测方法优化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为中国大模型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标准化支撑。 评测任务扩展至1186项全模态覆盖引领行业前沿,相比1.0版本的7大能力维度、71类任务类型、481个细分任务,“评测体系2.0”实现了全方位升级。 在任务规模上,“评测体系2.0”涵盖8大类、1186项细分任务,任务规模扩大至近2.5倍;在模态能力方面,从原有的文本/图片单一模态扩展至文本、图片、语音、视频全模态覆盖,新增了多模理解、多模生成、语音交互等能力评测;在语言支持上,从中文为主扩展至中英文并重,支持多语言评测,基础通用认知能力全面支持中英文双语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