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 “狂飙” 引领变革!一道新能 2000V 组件重塑光伏增效路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11-12
  • 作为光伏项目增值提效的关键技术路径,2000V组件通过系统优化、成本控制与性能跃升的多重优势,正成为大型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场景的优选方案。作为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2000V项目,一道新能携手华能集团打造的孟家湾182MW项目部分采用了2000V组件,目前已稳定运行两年,发电量数据表现优异,以硬核技术实力诠释了高电压技术对光伏产业绿色转型的强劲推动力。


    高电压成行业必然趋势

    从技术优化到成本控制的协同突破

    在光伏产业追求降本增效的当下,提升系统电压已成为行业共识。高电压组件之所以能成为发展必然,核心在于其能从系统设计到成本控制形成全链条协同效应。高系统电压支持更大规模的组件串并联设计,直接减少逆变器使用数量,简化系统结构,不仅可以降低设备采购成本,更能减少后期运维的复杂度与人力投入。

    随着大尺寸、高功率组件的普及,高电压技术有效解决了功率提升带来的电流损耗问题。根据电路原理,在传输功率固定时,电压与电流成反比,这一特性使得电缆载流需求大幅降低,可选用截面积更小的电缆,减少铜、铝等导电材料消耗量。同时,电缆运输重量减轻、安装工时缩短,进一步降低铺设成本。在技术优化-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的正向循环中,2000V系统在光伏规模化发展中占据了关键地位,尤其适配大型地面电站对成本以及效率要求高的核心需求。

    突破技术壁垒

    打造高电压组件“硬核实力”

    一道新能2000V超高系统电压光伏组件通过技术融合创新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其核心突破在于2000V超高系统电压与高体积电阻双玻封装的技术组合,实现绝缘性能、运行稳定性与系统兼容性的全方位跃升。在绝缘安全层面,产品通过优化组件排版布局,将绝缘等级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改进组件内部电路设计,引入TüV认证高绝缘连接器,使组件在2000VDC高压环境下的漏电流、耐电压等关键指标均满足IEC最高标准,彻底解决高电压场景下的安全隐患。在长期稳定性上具备优异的耐候性与抗腐蚀能力,确保组件在极端温度区间、高湿度等复杂环境下,仍能实现25年稳定运行。


    2000V系统架构直接推动了电站效益的提升,通过减少逆变器、汇流箱等电器设备数量,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减少设备故障点,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同时,更低的电流传输损耗能有效提升系统发电效率,进一步优化LCOE。截至目前,一道新能在2000V组件领域已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7件,参与制订各类行业标准5项,以自主知识产权筑牢技术壁垒,持续领跑高电压组件赛道。


    首个2000V示范标杆

    赋能绿色能源转型

    一道新能与华能集团携手打造的孟家湾182MW光伏项目,成为2000V组件全球规模化应用的首个典范。该项目直流侧安装容量达182MW,创新性部分采用一道新能业内首款2000V光伏组件,从设计、建设到并网发电,全方位展现高电压技术的应用优势。在经济性上,2000V系统设计的优势尤为突出,可以提升单个组件串装机量30%以上。据测算,孟家湾项目在25年运行期内,年平均发电量约29887万千瓦时,年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达1640小时,高于行业同规模项目平均水平,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8万吨,节约标准煤约9.41万吨,相当于种植约154万棵树的生态效益,为当地沙漠治理、生态修复与能源结构转型注入绿色动能。2000V组件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大型电站的成本控制难题,更通过效率提升保障了长期收益,为后续高电压技术在更多项目中的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全球光伏产业向更高转换效率、更低度电成本、更优投资效益升级的核心趋势下,未来,一道新能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深化2000V高规格高电压技术的研发突破,聚焦组件绝缘性能、长期稳定性的迭代优化,探索高电压技术与柔性跟踪支架等融合应用,覆盖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光伏等全场景,通过技术输出与项目实践,进一步助力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以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为“双碳”目标达成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55760.shtml
相关报告
  • 《一道新能引领N型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升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11
    • 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是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隧穿氧化钝化接触(Poly Passivated)太阳电池中,可以通过生长一层超薄氧化硅(SiOx)加上磷重掺杂的多晶硅(n+-poly-Si)用于电子选择性接触或者加上硼重掺杂的多晶硅(p+-poly-Si)用于空穴选择性接触。Poly Passivated结构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采用了与 PRRC(钝化发射极背场点接触电池)电池技术兼容的高温工艺,电池效率已达到25.7%,有望实现大批量生产线。 背景介绍 当前,市场上晶体硅太阳电池大多以P型的单、多晶常规铝背表面场电池为主,其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P型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难以达到23.5%以上,并且未能彻底解决以P型硅片为基底的电池所产生的光衰现象,这些因素都成为其进一步量产推广的障碍。与P型硅相比,N型硅体少子寿命更长,对Fe等金属有更高的容忍度,不易发生由于B-O复合体导致的LID(Light Induced Degradation)光致诱导衰减现象;以N型硅为基底的电池片转换效率更高,可以相对降低光伏发电的制造成本,这使其成为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必选材料。 下图所示为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 VDMA 最新发布的第八版 ITRPV-2017(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Photovoltaic,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的电池技术的市场份额及未来十年的预测。 从图中可以看出,常规 p 型单、多晶背表面场(BSF)电池技术的市场份额在逐年降低,而高效背面钝化技术电池(包括 PERC、PERL 及 PERT)、硅异质结电池(SHJ)、背接触电池(BCC)等技术市场份额在逐年升高,2020 年前后高效电池技术将超过常规电池技术,成为市场主导。这主要归结于高效晶硅电池制造技术的成熟,光电转换效率升高及硅材料及辅料等制造成本的降低。 Poly Passivated简介 Poly Passivated太阳能电池(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是一种使用超薄氧化层作为钝化层结构的太阳电池。2013年德国Fraunhofer 研究所的Frank Feldmann博士在28th EU-PVSEC首次报道了Poly Passivated电池概念,该电池的结构如下: Poly Passivated电池结构 电池基板以N型硅基板为主,使用一层超薄的氧化层与掺杂的薄膜硅钝化电池的背面,其中背面氧化层厚度1.4nm,随后在氧化层之上沉积50~200nm非晶硅并掺磷,之后经过退火重结晶加强钝化效果。 Poly Passivated电池的载流子输运机制 钝化介质通常不导电,因此在有效钝化和电流导出之间存在矛盾,解决方案:使用非晶硅作为钝化层,非晶硅异质结钝化结构(HIT),或使用超博氧化层作为钝化层,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结构(Poly Passivated)。 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的隧穿氧化层和一层高掺杂的多晶硅薄层,二者共同形成了钝化接触结构,该结构为硅片的背面提供了良好的表面钝化,超薄氧化层可以使多子电子隧穿进入多晶硅层,同时阻挡少子空穴复合,进而实现电子在多晶硅层的横向传输并被金属收集,极大地降低了金属接触复合电流,提升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隧穿原理示意图 氧化硅薄层的作用 氧化硅薄层对Poly Passivated钝化效果的影响,混合型硅薄膜结构能有效改善电池背表面的钝化效果,有较低的缺陷态密度,提高了其开路电压。 Poly Passivated电池优势: 优良的界面钝化能力;有效的掺杂使得硅衬底中费米能级分离(高Voc);很强的多子输运能力(高FFs)。 Poly Passivated VS HIT 对比: 光的寄生吸收损失降低;Si薄膜电阻降低,缺陷态密度也较低;Si/TCO的接触电阻降低。 研究进展 晶体硅(c-Si)是光伏应用的首选半导体材料,占光伏市场的93%,其中3/4属于多晶硅(Bridgman工艺),1/4 是单晶硅(Czochralski工艺)[6]。太阳电池的高效结构设计是提升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已成为光伏太阳电池产业化的重要研究方向。 作为高效电池的一个典型代表——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电池 (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 PERC),它改善了电池背面的钝化性能,在器件制备工艺中引入了背钝化及开槽接触,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25.0%。目前,PERC 太阳电池已经进入产业化,但是激光开槽工艺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器件的规模化。 带有本征薄膜异质结(Heterojunction withIntrinsic thin film, HIT)太阳电池是目前另一种高效率的太阳电池器件,它通过加入本征薄膜非晶硅来达到提升单晶硅的表面钝化质量,使表面复合电流大幅度减小,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已经达到 25.1%。 HIT 结构电池与 IBC 结构电池结合而成的异质结背接触 ( HBC) 电池已经实现26.7%的转换效率。HIT 电池具备比PERC 电池更好的钝化性能,且制备过程中对温度要求更低,但制备工艺比传统晶硅电池复杂,导致HIT太阳电池的制造成本偏高。 为了让电池制备工艺简单的同时可获得较好的表面钝化质量,德国Fraunhofer ISE 研究所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池结构,即隧穿氧化物钝化接触(Tunnel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 Poly Passivated)太阳电池,该结构电池由掺杂的多晶硅(poly-Si)/氧化硅(SiOx)堆叠组成。SiOx 层的厚度小于 1.5 nm,以允许光载流子的隧穿传输。超薄 SiOx 层可以由湿化学氧化法,干燥氧化法或 UV-O3制备,实现表面的良好钝化效果。氧化硅层的化学钝化和多晶硅层的场钝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衬底表面的复合程度。同时,超薄氧化硅还可以保证多子的有效隧穿,高掺杂的多晶硅层可显著改善多子的传导性能,因此,Poly Passivated 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系数都很高。 2017 年,德国 Fraunhofer ISE 研究所制备出的Poly Passivated 电池转换效率已经达到 25.7%,2019 年另一个德国研究所 Solar EnergyResearch Hamelin ISFH 通过把 Poly Passivated 结构与 IBC 结构结合而成的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可达到 26.1%。 目前的 Poly Passivated 结构大部分还是应用于太阳电池的背面,n-Poly Passivated 结构在电池背面作为单面钝化层,前表面通常采用扩硼技术。尽管是单面钝化,但是 n-Poly Passivated 结构钝化目前已获得非常优秀的钝化质量。2015 年,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制备的双面n-Poly Passivated 结构,iVoc 达到 730 mV。2020年德国 Wilhelm-Johnen-Strasse 制备的 µc-SiC:H(n)/SiOx 结构,其 i Voc 达到742 mV。 产业界+一道新能情况 鉴于N型钝化接触电池具有少子寿命高,无光致衰减,弱光效应好,温度系数小等优点,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道新能”)于2019年8月开始进行N型双面钝化接触电池的研发工作,电池背面采用绒面结构,颜色均匀,并跟电池正面颜色一致,能够实现双面发电,双面率达到87%。 不同于PERC电池需要通过背面激光开槽来实现浆料与硅基体的接触,PPCell可以实现全背面钝化并促进多数载流子传输,从而实现同时提升电池开路电压与填充因子的作用,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目前P型PERC电池叠加SE技术电池平均量产效率22~23%,N型PPCell量产效率可以达到23.5~24.5%。 与P型PERC电池相比,N型单晶硅片无B-O复合体,光衰低 ,其中,PERC电池首年光衰2.6%,年均光衰0.75%,而PPCell首年光衰低于1%,年均光衰不超过0.4%,因此PPCell可以获得更高的长期发电量。 PPCell电池背面绒面结构,采用银栅线,与P型电池铝背场相比,PPCell电池背面遮光面积更小,光响应效率更高,具备更高的双面率。PPCell电池温度系数低于P型PERC电池,更适合温度较高的应用场景,在一些低纬区域如中东、巴西、非洲等具备天然的使用倾向性与发电收益。下表给出了PPCell与PERC电池的各项参数对比情况: PPCell与PERC电池性能参数表 从总体来看,PPCell电池与PERC电池相比,可以实现更高转换效率,同时在双面率与温度系数方面具备比PERC电池更明显的优势,从而使PPCell度电成本明显降低。 2019年末,一道新能N型PPCell电池的研发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2.6%,2020年6月完成现有产线的改造,建成产能为100 MW的N型双面钝化接触电池生产线。2020年8月完成背面磷扩工艺优化与量产,N型双面钝化接触电池量产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5%,到目前为止,该电池研发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4.0%。以下为一道新能N型PPCell电池的效率分布图与电性能参数: PPCell电池的效率分布图 PPCell电性能参数 后续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前期工艺,产线平均量产效率可以达到24.5%以上。 光伏电池技术路线: 目前晶硅类电池的技术方向包括单晶和多晶。多晶电池逐渐向黑硅方向升级,单晶包括P型和N型,P型电池中PERC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叠加SE(选择性发射极)技术,电池效率逐渐提升。但P型电池有其转换效率的极限,而N型电池成为未来高转换效率的方向,目前包括PERT、PPCELL(隧穿氧化钝化接触)、IBC(全背电极接触)、HJT(异质结)四种技术路径。 硅电池技术路线 1)PERC目前技术比较成熟、性价比高,技术相对容易,设备完成了国产化,量产效率达到22.5%以上,成为这两年高效电池主要扩产的技术,叠加SE(选择性发射极)技术,目前依然是光伏电池主流技术。 2)N-PERT可实现量产,技术难度容易,设备投资较少。但是与双面P-PERC相比没有性价比优势,已经证明为不经济的技术路线。 3)HJT效率可达24.5%,工序少、可实现量产,但是其设备贵、投资成本高,成为阻碍其大规模产业化的重要限制因素。 4)PPCELL背面收光较差,量产难度高,一道新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背面形貌优化与poly层改进,目前已经实现量产,后续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升级。 5)IBC效率最高,可以达到23.5%-24.5%,技术难度极高,设备投资高,成本高,国内尚未实现量产。 PPCELL电池基于N型硅衬底,前表面采用叠层膜钝化工艺,背表面采用基于超薄氧化硅和掺杂多晶硅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结构,得益于超薄氧化硅和掺杂多晶硅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结构的应用,两者形成接触钝化结构,可以大幅提升N型电池片的开压和转换效率。高转换效率有望持续降低度电成本,光伏发电最终以实现平价上网为目标,产业降本是必经之路,其中转换效率的提升是电池降本的核心,也是主要竞争力。 从技术路线发展来看,由于P型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提升存在瓶颈,P型电池片向N型电池片转型或势在必行。下表是一道新能PPCELL电池与当前市场上常规电池的成本对比情况: 为了降低光伏度电成本,一道新能通过技术升级,完成了N型PPCell与P型电池度电成本同价的目标,后续PPCell还存在很大的提效空间,具备更强的市场吸引力,未来将从P型向N型跨越迎来下一次光伏技术革命。从历史发展来看,得益于单晶硅片取代多晶硅片的大趋势,单晶硅片厂商过去几年的产能和销量增长远高于行业新增装机增长。从当前产能布局来看,单晶产品渗透率或即将达到瓶颈,后续单晶硅片渗透率提升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或将减少,N型产品占比提升将会带来下一轮新的超额收益。 相对于单面电池,双面电池背面可以充分利用大气散射及地面反射的太阳光,若对地面进行反射处理,如白漆、白膜等,增加组件背面的反射,可以显著提升组件的发电效果。依靠双面发电特性,双面组件在土地、沙地和草地上增益发电21%-23%,在水泥地面上增益发电28%,在白漆地面上增益发电36%。 2019年ITRPV预测双面电池市场份额发展趋势如图8所示,双面电池的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加,2019年的占比达到~15%,将在2029年有望达到60%[11],表明双面电池是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10个运用领跑基地(5 GW)项目中,双面技术占比为53%,3个技术领跑基地(1.5 GW)项目中,双面技术占比高达66%,可以预见双面电池技术是未来领跑基地项目的必然选择。 ITRPV 2019预测各类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发展趋势 ITRPV 2019预测不同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发展趋势如图9所示,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对于P型单晶PERC还是多晶PERC电池,市场份额的占比会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N型单晶PERC电池的市场份额在2023年之前将维持稳定,2023年之后会缓慢增长;而采用钝化接触技术的电池将呈现逐年迅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采用钝化接触技术的N型电池,将在2029年有望达到20%的市场份额,是P型钝化接触电池的2倍。 观察全球制造商N型产能利用率,IBC、PERT、Poly Passivated、HJT都在50%以下。深究原因,IBC因为技术难度较高,跨入门坎不易,实际产出仍有待考验。 PERT仅有少数厂家稳定生产,待Poly Passivated技术成熟后,预估将由PERT进行转换。Poly Passivated的发展虽在今年不如预期,也出现稳定产出的一线厂家开始转往HJT进行研究,但仍有大厂释出GW的扩产消息,今年至明年许多PERC扩产也为Poly Passivated预留空间,因此预估1-2年Poly Passivated产能扩充与产出都将超越HJT。HJT因在降本、订单上尚未乐观,明年产出并不看好,但部分大厂及设备商仍在筹备HJT的扩产,未来依旧可期。 整体而言,2021年Poly Passivated与HJT对全球的N型产能占比达到88%,两大技术为N型主流趋势,而预计明年Poly Passivated产出将由2.6GW成长至4.9GW,HJT产出将由1.9GW成长至3.2GW,对比两种N型技术产出数据,预估Poly Passivated产出将领先HJT。 总体而言,中国设备厂家的投入让设备成本逐渐下降,技术也不断成熟,双面电池的市场需求日益成长,这让2021年N型产能扩张将比往年更加明显。 双面电池及组件的产能及实际需求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N型产品的研究,起初由于成本考虑,Poly Passivated有较多的垂直整合厂投入,考虑到技术、成本、双面市场以及一线厂家对N型技术的投入进度,预估明年Poly Passivated有较多扩产落地。 总结 1. 钝化接触电池可以实现优异钝化性能与接触性能,其中,化学钝化终止了界面缺陷,电场效应使少数载流子远离缺陷界面区域 实现载流子一维纵向输运的同时能降低金属与硅基底的复合,兼顾开路电压与填充因子,能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2. 与P型PERC电池相比,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具备更高效率与使用寿命、弱光响应好与无LID等优势,电池工艺可以与常规电池工艺兼容,可以在现有产线上进行升级,获得效率大幅提升的条件下有效控制成本。 3. 根据ITRPV 2019预测,双面电池技术是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加;同时,双面电池技术也是未来领跑基地项目的必然选择。钝化接触技术与双面电池技术的结合,是未来单晶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 《引领新能源变革 光伏行业再树里程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30
    • 山西大同,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从2013年起,大同市政府谋划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整合采煤沉陷区土地、电网等发展要素,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经过一年半的前期努力,国家能源局批复支持建设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这是我国首个促进先进技术光伏产品应用的大规模光伏电站基地。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及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代表,我国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家名片”之一。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   中信建投8月27日的研究报告称,在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政策持续利好等有利因素推动下,2019年有望成为光伏平价上网元年。预计2019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110吉瓦,而我国将保持在45吉瓦左右。   我国光伏业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之一,全球70%的光伏产品由我国制造。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光伏业发展迅猛,增速已远超传统能源,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市场。   当前,光伏业正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从拼规模、拼速度、拼价格向拼质量、拼技术、拼效益转变;从依赖政府补贴向实现平价上网、完全市场化竞争转变。   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光伏业发电成本下降95%。2009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的价格是每片90元,现在已降至每片3元。   “没有科技进步就没有隆基股份的今天。”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说。据了解,过去6年,隆基股份持续增强研发投入达36.11亿元,仅2018年研发支出就高达12.3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5.6%。   在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由光伏组件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尤为明显。单晶硅、多晶硅、铸造单晶硅等各种电池与组件新技术层出不穷。   2015年7月,英利集团成功中标国家“领跑者”计划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山西大同50兆瓦地面电站项目,是光伏示范基地6个“领跑者计划+新技术、新模式示范项目”之一。项目总占地面积185.7公顷,预计年发电量将达0.83亿度,可解决当地3.7万个中等家庭日常用电。   此项目全部采用英利集团自主研发的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超过21%。在当时,这是全球最大的高效N型单晶双面发电组件应用项目。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光伏业的唯一出路。国家推出光伏‘领跑者’计划,目的就是通过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把优势企业带到全新的竞技平台,促进企业良性竞争,加快技术和应用创新。”英利集团首席科学家宋登元博士表示。   光伏扶贫强村富民   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途径,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通过光伏电站的建设,能带动贫困地区人力、物力发展,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仁村乡红花窝村,一片从前无人问津的荒坡,如今变成当地乡亲们眼中的“聚宝盆”。在这里,协鑫集成承建的6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于2018年底前并网发电,全村8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将获得3000元以上的固定收益。   协鑫集成承建的红花窝村光伏扶贫电站,是三门峡市以光伏产业为突破口开展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协鑫集成全资子公司协鑫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全市140兆瓦村级扶贫电站的EPC工程建设。红花窝村项目是第一个建成的扶贫电站。   在渑池县洪阳镇石盆村光伏扶贫电站工地上,一排排太阳能板矗立在满是岩石的陡坡上。当地村支部书记平富强感慨:“以前只长荒草的石壁荒坡,如今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成了助力脱贫的‘摇钱树’,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矗立着占地5万亩、装机510兆瓦、年发电量约9亿度的地面集中连片光伏电站,以及光伏板下发展的种植、畜牧业,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库布其治沙龙头企业亿利集团在光伏建设工程中通过租用沙地、工程发包、劳务外包等方式,直接带动5170人致富。2017年,亿利集团又全面实施“光伏组件清洗+板下种植养护”精准扶贫工程,带动57户贫困户脱贫。每个贫困户平均承包4兆瓦光伏组件清洗和板下种植,每兆瓦1500-2000元,平均每户可增收3.5万元。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亿利生态光伏发电站有机地将生态修复、能源建设、精准扶贫三者结合在一起,即治沙改土,又扶贫一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在“一带一路”荒漠化国家推广,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平价上网推进转型   实现能源绿色转型,首先是推动清洁能源发电,特别是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处长熊敏峰表示,发展光伏是能源革命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的战略部署。未来要启动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加速平价上网,推进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2019年,在一系列光伏平价上网政策推动下,光伏平价上网的时代即将来临。8月18日,内蒙古达拉特旗政府网站发布了“达拉特旗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2019年竞争优选申报企业信息公示表”,对5个项目的电价分别进行公示。其中,最低申报电价为0.24元/千瓦时,而这一价格已远低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刷新国内光伏发电报价新纪录。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光伏行业距离平价上网已非常近。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2019年将是光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全球开启全面平价的新时代,产业由“少年时代”走向“青年时代”,光伏将走向能源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