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发布全球无电人口地图 16%人口无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29
  •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统计,全球依然有16%的人无法获得基本生活必需品——电力。缺乏电力供应或能源贫困是最终的经济障碍,组织了人们参与现代经济建设。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用电率达到100%,还有更多国家的用电率超过95%,其中包括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稠密的国家,例如中国、巴西和美国。

    印度正在迅速接近这一标准。这个庞大的国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短短十年内,电力覆盖率从70%跃升至93%。

    然而,位于的东亚的朝鲜显然是一个例外。这一国家的电气化不足不仅在数据中引人注目,在太空中也是清晰可见的。

    但是,电力贫困人口的主要地区依然集中在非洲。1995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只有20%的人口拥有电力,尽管这个数字今天已经超过了40%,但这仍然意味着该地区大约6亿人生活在没有电的状态。

    毫不奇怪,能源贫困严重影响了非洲农村地区。不存在和不可靠的电力不仅仅限于非洲农村地区。甚至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尼日利亚,电气化率也仅为54%。

    在有电网的地方,不稳定还会引起其他问题。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尼日利亚科技公司每月面临30次或更多的停电,并且超过一半的人将电力视为开展业务的“主要”或“严重”限制。

    在非洲的一些国家中,这种问题都是重复的。

    一般来说,将电力覆盖率从20%提高至80%平均需要25年的时间,那么,根据当前的情况,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要完全赶上世界其他地区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越南仅在9年内就缩小了这一差距。

    传统的公用事业公司继续在该地区进军,但是这可能是一种较小规模的解决方案,可以为难以到达的乡村提供电力,这就是微型电网。

    在2009年至2015年之间,太阳能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了80%,开创了可负担性电力的新纪元。太阳能微型电网不仅具有将电力推向新市场的潜力,还可以代替非洲常用的柴油发电机。然而,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无法充分参与现代世界的6亿人来说,这些创新还不能很快到位。

相关报告
  • 《全球无电人口下降至8.4亿 电气化水平达89%》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02
    •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联合国统计司(UNSD)、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的新报告Tracking SDG7: The Energy Progress Report 2019,当前,全球电气化率达到89%,无电人口下降至8.4亿,而2016年为10亿,2010年为12亿。 根据现行政策,估计到2030年,无电人口占全球人口的8%,其中90%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电气化水平取得了进展,但仍然有近8.4亿人口无法获得电力,预计到2030年,估计将有6.5亿人无法接入电力。 在无法获得电力的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孟加拉国,肯尼亚,缅甸和苏丹取得了最大进展。在电气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中,自2010年以来,南苏丹,几内亚比绍和中非共和国的电气化率每年约增长3个百分点。柬埔寨,阿富汗和尼泊尔目前是电气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报告中认为,维持和扩大进步的步伐将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承诺、长期的能源规划、加强的私人融资以及适当的政策和财政激励措施。结合电网和离网解决方案,包括太阳能照明,太阳能家庭系统和越来越多的小型电网,将至关重要。同时,电力的可靠性和可负担性问题不容忽视。三分之一的电力匮乏的国家每周面临一次以上的电力供应中断。在这些国家中,40%的家庭无法承受基本电力的国家占一半。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2016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总能耗的17.5%,而2010年为16.6%。可再生能源在发电方面一直在快速增长,但在热能和运输方面的能源消耗进展较少。能源系统需要大量进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才能实现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随着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政策需要涵盖可再生能源与更广泛的能源系统的整合,并考虑到影响可持续性和转型步伐的社会经济影响。
  • 《世界银行的中国村镇污水治理项目经验总结》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6-25
    • 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贷款项目开始于1981年,项目涵盖扶贫、农业、水利、林业、教育、环境保护、能源、城市发展等领域。在途项目超过100个,对应贷款额度超过100亿美元。近年来,针对村镇污水治理领域,世界银行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在中国提供可持续的村镇污水收集与处理服务。近日,在2018(第四届)环境施治论坛中,世界银行高级供排水专家秦刚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世行在华村镇污水项目的实践经验。 本文根据嘉宾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世行贷款项目的特点 世界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也是联合国的组成机构,总部在华盛顿,中国局在北京。世界银行有两个目标,一是消除绝对贫困,二是促进共同繁荣。 秦刚介绍,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成果或者目标导向的项目。一切建成的基础设施,皆是产出。投放到整个项目周期中,就是建成了多少管网,建成了多少污水处理厂。但建成只是世行愿景的第一步:项目实施结束时,必须见到成果,且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成果必须能够持续下去。项目成果包括服务越来越多的用户,以及扩大污水收集及处理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在这些阶段目标之上,最终的目标是改善水环境。 中国村镇污水处理领域面临的挑战 通过系统分析,秦刚认为,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面临的挑战,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地域特征,跟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发展水平、当地文化习俗,以及政府的认知等有着强烈的相关性。 比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稀疏,地理环境和气候严酷,尚未具备村级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条件。因此,一般情况下,世界银行在西部省份的农村治理项目会首先把室内跟室外的厕所、化粪池建好。秦刚介绍:“我们在四川和陕西进行的西部供水健康项目中,有一部分工作就是教农民如何正确洗手,从而降低疾病发病率,这些社会绩效也是能算出来的。” 在东部省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密集,能够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世行在这些地区的主要目标是关注机构和服务的长期可持续性。但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排放标准直接套用城镇标准、不关注运营维护、污水处理费难收集、机构角色不明确等。 中部省份已经开始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但接户率不高,也有一些不合适的技术导致污水厂失败的案例。由于时间、经验和财力的不足,一些工作不够连续,会出现某个县建设了污水厂,但管网没有形成配套。 秦刚总结,从世界银行角度来看,中国农村污水治理领域有明显进步。第一,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大村镇污水处理领域的资金投入。第二,政府现在也逐渐重视考核,不仅考核产出,也考核成果。与此同时,在这一领域,中国也面临重大挑战:首先,中国村镇污水处理起步晚,各省边实践边探索,付出了不少学费和代价;其次,考核时间太紧迫,地方没有充分时间调研筹划,时间表太紧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一般规律,投资的效率和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世界银行的中国项目经验 从80年代开始,世界银行在中国农村供排水领域做了大量项目,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秦刚将其总结如下: 在规划及政策层面,应树立提供村镇污水收集与处理服务的理念,不管在城市,不管农村,最后需落实到服务上,而不是建设了多少厂。所以相应的机构安排与资源配置,也要围绕着服务,而不仅仅是建设。规划及政策的制定,也需预先考虑运维服务商及用户(农户)。目前,政府在规划层面,至多考虑到运维商,而关于农户的习惯、要求、支付能力,甚至包括他的禁忌跟习俗的考虑,都较为缺乏。 在技术及标准层面,应确保需求预测(投资规模)不偏离实际。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决定了项目的技术方案、建设投资、运维成本、财务分析、污水费及政府补贴水平,是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要跟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契合,不是越高越好;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要采用造价低、建设及运营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技术上的“百花齐放”不利于运维。 在实施层面,世界银行的项目非常关注污水管网的接户,接户是维持处理站正常运行的关键。不管项目建设跟运营单位是谁,污水管接户政府都要深度介入。如果政府把接户的事都给运营方和社会资本方,对于政府来讲是没有尽责的。另外,社区的参与非常重要。秦刚总结:“从世界银行的经验来讲,做农村污水项目一定要下笨工夫、苦工夫。农村的项目点多面广,不管是设计单位还是服务单位,总想走一些捷径。世界银行项目至少30几年经验证明走捷径最终是要失败的。” 世界银行近年在中国的农村供排水项目 近十年,世界银行做了很多农村供排水项目。秦刚挑选了几个典型案例,与参会人员分享心得。包括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饮水工程建设项目、西部农村供水项目、宁波新农村发展项目、江西城乡供排水综合项目、四川德阳供排水项目。 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饮水工程建设项目是世行为浙江省选定市县提供的可持续的农村供排水服务。投资共4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2亿美元,地方配套2亿美元,地点位于安吉、富阳、天台、龙泉四县市区超过20个集镇,500个自然村,受益人口超过100万。 项目准备阶段是在2013年,那时,浙江正在进行无农村污水运动,由农办牵头,但没有农村污水排放标准,遍地一级A/B标准的处理站;重厂站,轻管网;重建设,轻运营;水价低,且运营资金不足;机构能力不足。所有问题都摆在面前,怎么处理?秦刚介绍:“项目建设的时候见招拆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我们跟浙江省环保厅进行了连续半年的沟通,出台了项目自己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限值。技术方面,按照自然条件、地理分布、人口分布,制定技术路线。社区参与方面制定硬指标,任何一个村庄想进世行的盘子,都需要村庄大部分村民同意。” 项目在污水接户管与化粪池建设方面花了很长时间。化粪池需要改造,否则粪便会污染地下水。技术方面,采用了建造及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的生物滴滤池技术。秦刚表示:“农村污水项目在技术评估的时候,一定要摒弃百花齐放的思路,要采用最傻瓜的技术。生物滴滤池技术非常简单,滤料的量可以进行调配。” 项目出水水质符合浙江省的地方排放标准。是关于处理站的成本,按30吨/天、80吨/天和180吨/天来这算,吨水分别为4500元、3700元、2500元。 在项目实操过程中,有不少细节经验。秦刚介绍:“从项目设计到规划设施,村民都是全程参与的。过程要给村民公示,实施过程中老百姓要监督。在招项目监理公司的时候,就告诉监理公司,合同中必须吸纳几个村民监督员,所有整改的指令都通过监理公司发布,这样的话既调动了积极性又解决了合法性和合规性的问题。在基础设施运营方面,我们通过乡规民约的形式把一些责任义务固定下来。” 目前,世行的德阳旌阳区的供排水PPP项目正在进行,已经进入到项目的预鉴别阶段。国内PPP的惯常做法是,社会资本方由几部分构成,包括设备供货商、服务商、土建承包商及设计院等,政府分别与这几个机构签合同,但未来实际上是有风险的。此外,加上当地政府的债务超限问题,最终需要与世行合作,寻找最优解决方案。未来项目在交易过程中,应该体现我们的一些设想,比如在合同服务期,鼓励多接农户,鼓励创新,鼓励降低成本。项目也有着较大挑战,比如收费跟水价都非常低,但项目通过把污水和供水放在一起,实现交叉补贴,能够适当降低政府的财务负担。秦刚表示:“财政部和发改委,希望把这个项目做成在中国有可复制性的项目,也希望大家多关心这个项目,有好的经验和教训跟我们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