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的中国村镇污水治理项目经验总结》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6-25
  • 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贷款项目开始于1981年,项目涵盖扶贫、农业、水利、林业、教育、环境保护、能源、城市发展等领域。在途项目超过100个,对应贷款额度超过100亿美元。近年来,针对村镇污水治理领域,世界银行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在中国提供可持续的村镇污水收集与处理服务。近日,在2018(第四届)环境施治论坛中,世界银行高级供排水专家秦刚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世行在华村镇污水项目的实践经验。

    本文根据嘉宾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世行贷款项目的特点

    世界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也是联合国的组成机构,总部在华盛顿,中国局在北京。世界银行有两个目标,一是消除绝对贫困,二是促进共同繁荣。

    秦刚介绍,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成果或者目标导向的项目。一切建成的基础设施,皆是产出。投放到整个项目周期中,就是建成了多少管网,建成了多少污水处理厂。但建成只是世行愿景的第一步:项目实施结束时,必须见到成果,且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成果必须能够持续下去。项目成果包括服务越来越多的用户,以及扩大污水收集及处理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在这些阶段目标之上,最终的目标是改善水环境。

    中国村镇污水处理领域面临的挑战

    通过系统分析,秦刚认为,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面临的挑战,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地域特征,跟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发展水平、当地文化习俗,以及政府的认知等有着强烈的相关性。

    比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稀疏,地理环境和气候严酷,尚未具备村级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条件。因此,一般情况下,世界银行在西部省份的农村治理项目会首先把室内跟室外的厕所、化粪池建好。秦刚介绍:“我们在四川和陕西进行的西部供水健康项目中,有一部分工作就是教农民如何正确洗手,从而降低疾病发病率,这些社会绩效也是能算出来的。”

    在东部省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密集,能够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世行在这些地区的主要目标是关注机构和服务的长期可持续性。但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排放标准直接套用城镇标准、不关注运营维护、污水处理费难收集、机构角色不明确等。

    中部省份已经开始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但接户率不高,也有一些不合适的技术导致污水厂失败的案例。由于时间、经验和财力的不足,一些工作不够连续,会出现某个县建设了污水厂,但管网没有形成配套。

    秦刚总结,从世界银行角度来看,中国农村污水治理领域有明显进步。第一,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大村镇污水处理领域的资金投入。第二,政府现在也逐渐重视考核,不仅考核产出,也考核成果。与此同时,在这一领域,中国也面临重大挑战:首先,中国村镇污水处理起步晚,各省边实践边探索,付出了不少学费和代价;其次,考核时间太紧迫,地方没有充分时间调研筹划,时间表太紧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一般规律,投资的效率和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世界银行的中国项目经验

    从80年代开始,世界银行在中国农村供排水领域做了大量项目,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秦刚将其总结如下:

    在规划及政策层面,应树立提供村镇污水收集与处理服务的理念,不管在城市,不管农村,最后需落实到服务上,而不是建设了多少厂。所以相应的机构安排与资源配置,也要围绕着服务,而不仅仅是建设。规划及政策的制定,也需预先考虑运维服务商及用户(农户)。目前,政府在规划层面,至多考虑到运维商,而关于农户的习惯、要求、支付能力,甚至包括他的禁忌跟习俗的考虑,都较为缺乏。

    在技术及标准层面,应确保需求预测(投资规模)不偏离实际。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决定了项目的技术方案、建设投资、运维成本、财务分析、污水费及政府补贴水平,是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要跟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契合,不是越高越好;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要采用造价低、建设及运营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技术上的“百花齐放”不利于运维。

    在实施层面,世界银行的项目非常关注污水管网的接户,接户是维持处理站正常运行的关键。不管项目建设跟运营单位是谁,污水管接户政府都要深度介入。如果政府把接户的事都给运营方和社会资本方,对于政府来讲是没有尽责的。另外,社区的参与非常重要。秦刚总结:“从世界银行的经验来讲,做农村污水项目一定要下笨工夫、苦工夫。农村的项目点多面广,不管是设计单位还是服务单位,总想走一些捷径。世界银行项目至少30几年经验证明走捷径最终是要失败的。”

    世界银行近年在中国的农村供排水项目

    近十年,世界银行做了很多农村供排水项目。秦刚挑选了几个典型案例,与参会人员分享心得。包括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饮水工程建设项目、西部农村供水项目、宁波新农村发展项目、江西城乡供排水综合项目、四川德阳供排水项目。

    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饮水工程建设项目是世行为浙江省选定市县提供的可持续的农村供排水服务。投资共4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2亿美元,地方配套2亿美元,地点位于安吉、富阳、天台、龙泉四县市区超过20个集镇,500个自然村,受益人口超过100万。

    项目准备阶段是在2013年,那时,浙江正在进行无农村污水运动,由农办牵头,但没有农村污水排放标准,遍地一级A/B标准的处理站;重厂站,轻管网;重建设,轻运营;水价低,且运营资金不足;机构能力不足。所有问题都摆在面前,怎么处理?秦刚介绍:“项目建设的时候见招拆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我们跟浙江省环保厅进行了连续半年的沟通,出台了项目自己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限值。技术方面,按照自然条件、地理分布、人口分布,制定技术路线。社区参与方面制定硬指标,任何一个村庄想进世行的盘子,都需要村庄大部分村民同意。”

    项目在污水接户管与化粪池建设方面花了很长时间。化粪池需要改造,否则粪便会污染地下水。技术方面,采用了建造及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的生物滴滤池技术。秦刚表示:“农村污水项目在技术评估的时候,一定要摒弃百花齐放的思路,要采用最傻瓜的技术。生物滴滤池技术非常简单,滤料的量可以进行调配。” 项目出水水质符合浙江省的地方排放标准。是关于处理站的成本,按30吨/天、80吨/天和180吨/天来这算,吨水分别为4500元、3700元、2500元。

    在项目实操过程中,有不少细节经验。秦刚介绍:“从项目设计到规划设施,村民都是全程参与的。过程要给村民公示,实施过程中老百姓要监督。在招项目监理公司的时候,就告诉监理公司,合同中必须吸纳几个村民监督员,所有整改的指令都通过监理公司发布,这样的话既调动了积极性又解决了合法性和合规性的问题。在基础设施运营方面,我们通过乡规民约的形式把一些责任义务固定下来。”

    目前,世行的德阳旌阳区的供排水PPP项目正在进行,已经进入到项目的预鉴别阶段。国内PPP的惯常做法是,社会资本方由几部分构成,包括设备供货商、服务商、土建承包商及设计院等,政府分别与这几个机构签合同,但未来实际上是有风险的。此外,加上当地政府的债务超限问题,最终需要与世行合作,寻找最优解决方案。未来项目在交易过程中,应该体现我们的一些设想,比如在合同服务期,鼓励多接农户,鼓励创新,鼓励降低成本。项目也有着较大挑战,比如收费跟水价都非常低,但项目通过把污水和供水放在一起,实现交叉补贴,能够适当降低政府的财务负担。秦刚表示:“财政部和发改委,希望把这个项目做成在中国有可复制性的项目,也希望大家多关心这个项目,有好的经验和教训跟我们分享。谢谢!”

相关报告
  • 《探索村镇污水治理新思路 2018环境施治论坛开》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6-25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补农村短板,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据E20研究院测算,到2020年村镇污水处理率将达60%,后十三五时期预计市场空间剩余1200亿。然而,徜徉这一浩瀚的市场还有很多亟待厘清和解决的问题。破解村镇污水治理难题,实现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生态循环大变革下面临的时代命题。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6月14日,由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18(第四届)环境施治论坛”在湘江之畔的美丽长沙正式开幕。 本次论坛以“新时代下的生态循环大变革——村镇污水治理新思路”为主题,从“宏观政策、市场盘点、成果发布、案例解读、产业未来”五大维度,解读政策背后市场机遇,分享村镇污水治理经验,解析村镇污水商业模式,揭示行业未来竞合态势。 论坛邀请到部委领导、行业专家、企业决策者、技术研发人员、行研机构代表、金融资本代表、行业媒体人在内的300多人齐聚星城。 现场签到 村镇污水治理政策解读、技术解析、经验分享 薛涛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在开幕致辞中代表论坛主办方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 薛涛指出,环境施治论坛至今已走过四个春秋,聚焦不同时期环境战略、环境热点问题,以环境施治效果落地为目的,寻求在不同细分领域,为地方政府和环境企业提供区域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村镇污水治理有望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并对环保企业及整个产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值得各方关注。 逯元堂 生态环境 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主任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主任逯元堂作了对未来村镇环境、污水治理的政策展望及经验分享,他指出,农村环境形势严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完善体制机制是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要着力强化层级之间和部门之间两个维度的合力。实行因地制宜是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基础,应推行差异化的适宜技术。此外,强化按效付费,推行PPP模式是提升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王洪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探析了中国农村污水治理的主流技术,他认为改厕、收集、处理应同时进行,村镇污水处理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有主流技术,能简单地天天正常运行着的,才是农村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 陈盛 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PPP咨询中心总经理/福建省闽招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接下来,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有限公司PPP咨询中心总经理/福建省闽招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盛介绍了福建省龙岩市四个县(区)乡镇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PPP项目。他建议,应简化前期审批流程,建立农村污水的相关标准规范,跨区域统筹设立单一项目公司。以“政府投入公共服务为主,农民缴费参与公益事业为辅”的原则,建立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长效资金保障机制。 秦刚 世界银行高级供排水专家 世界银行高级供排水专家秦刚分享了世界银行在中国的项目经验,他建议,规划及政策的制定,要预先考虑运维服务商及用户(农户)。要采用造价低,建设及运营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技术上的“百花齐放”不利于运维。
  • 《世界银行AIDS小组》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05-03-01
    • This World Bank site contains links to full text announcements, press releases, feature articles and studies regarding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AIDS. It includes numerous full text reports on critical HIV/AIDS epidemic issues (I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sidering HIV/AIDS in Development Assistance,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