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缝洞型油藏堵水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超深层油气勘探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05-18
  • 5月15日, 从中石化科技部传来喜讯, 西北油田《缝洞型油藏堵水关键技术研究及规模应用技术》被中石化科技部鉴定, 已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体系填补世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大尺度空间选择性封堵的技术空白。井周通道识别难、高温高盐环境下大尺度空间封堵难以及堵不住和堵太死的工艺难题, 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的三大世界级难题该油田经过5年的研究攻关, 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首创了缝洞型油藏井周出水通道识别技, 研发了适用不同通道类型的耐温抗盐选择性堵剂, 创新了形成缝洞体系自适应堵漏及逐级注入工艺和系统集成基于矿场应用的多因素堵水决策技术。

相关报告
  • 《西北油田超深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 来源专题:超深层油气勘探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5-29
    • 近日, 由中石化科技部传来喜讯, 西北油田的超深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段酸压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国际先进评价, 现场实施20井次, 累计增油18.2万吨。西北油田油藏埋深大, 具有高温、高压特点, 是世界上最深的油藏, 部分水平井发育多套缝洞储集体, 需通过分段酸压提升产能。但常规工具耐温、承压性能不足, 无法满足超深水平井分段酸压的要求; 老区侧钻水平井受原井眼及上部储层的制约, 裸眼段井眼小, 狗腿度大, 常规工具下入困难, 超深碳酸盐岩裸眼水平井分段酸压是世界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该油田历经5年的研究攻关, 取得了巨大突破首次建立了裂缝、溶洞条件下的油藏应力场模型, 研发了耐温140℃、耐酸暂堵材料, 自创暂堵实验设备, 创新形成了碳酸盐岩水平井无工具暂堵分段方法, 创新构建了缝洞型储层复杂缝高效沟通技术。
  • 《龙源电力盐光互补发电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3
    • 近日,龙源电力天津海晶盐光互补项目“滨海盐光互补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通过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攻克了高盐雾地区光伏项目在容量配置、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智能运维等方面痛点与难点,实现了盐光互补光伏项目经济、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京津冀区域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充分挖掘我国滨海地区光伏资源禀赋,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与其他产业互补协同的“光伏+”模式,是新能源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龙源电力围绕天津滨海地区盐光互补项目面临的盐光互补机理、布局优化、质量追溯、故障定位、智能运维等一系列新问题,开展产学研用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寸土寸金的直辖市实现光伏项目“容量不减、进度保障、智慧运维”等目标。公司充分研究光伏发电并网与盐场制盐的盐光互补机理,创新提出盐光互补光伏发电系统优化布局方法,确保制盐损失不降少降,水产养殖增效创效;自主研发盐光互补光伏发电系统全场景施工进度追踪和锚泊系统与桩基坐标、垂直度、标高控制的定位技术,实现施工质量精准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提出高盐雾环境下多因素协同的光伏发电系统异常状态识别技术,提高运维准确性和效率。 该项目累计开发创新成果3项、发表SCI论文17篇,申请知识产权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研究成果在天津海晶盐光互补项目成功部署应用,近三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约3.12亿元,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为我国能源智能化转型和智慧电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