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助力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7-21
  • 中国电信福建泉州分公司、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鼎捷软件共同举行5G﹢新一代ERP﹢PLM工业数字化升级启动仪式,加快推动更多工业制造业创新场景应用落地泉州。

      作为国内知名的沥青混合料搅拌及再生设备专业制造商,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销往全国各个省区市及全球50多个国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泉州电信助力铁拓机械5G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将5G、云计算、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中,推助工业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生产车间网络化、车间无纸化、交互智能化。

      此次三方共同开展5G﹢新一代ERP﹢PLM工业数字化合作,将围绕设计生产协同管理、产销计划协同管理、存货控制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四个目标,推动平台创新升级、行业深度赋能、新技术融合应用等领域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对铁拓机械ERP等系统平台陆续实施升级改造,打造工业制造业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标杆。二是基于AR/MR、AI等新技术,实现堆场面积监测、产品质检等创新应用,推进生产精益化管理。三是引进焊接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助力生产智能化设备迭代升级,实现从生产线协同到企业全域的管理决策协同,全面提升物料管理、产品交付效率。

      泉州电信将充分发挥云网融合的先进技术和服务优势,进一步整合科创力量,助力泉州制造业企业打造信息化底层平台,推广工业标准化产品;梳理汇聚数字化转型能力,赋能企业节能、管理、决策,推动数字技改,为打造泉州智造品牌贡献更多力量。

  • 原文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techpro/20220718/96286f2cc2eb46b79c9c92d336888e7b/c.html
相关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14
    • 5月10日,主题为 “数字赋能制造,智能驱动未来”的第八届中国工业数字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出席论坛并致辞,她表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李颖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沟通物理世界和虚拟数字世界的桥梁,促进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创新,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近2年,我国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多层次政策体系,创新发展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正在孕育形成,营造了全国各地“建平台、用平台”的良好氛围,各方加速布局平台领域,建设形成一批知名平台品牌。   李颖说,下一步将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一是抓培训宣贯。组织地方政府、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宣讲,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主体共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讲平台、建平台、用平台”的良好氛围。二是抓项目实施。抓住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这个 “牛鼻子”,加快项目跟踪监测,部省联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的实施。三是抓平台遴选。从供给侧入手,在地方普遍建设平台的基础上,遴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四是抓试点示范。从需求侧入手,拟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落地,继续深化部省合作,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五是抓公共支撑。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及创新技术服务、监测分析、大数据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超前部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六是抓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产业联盟、行业协会指导,充分发挥其资源整合优势,强化产学研用协同,依托联盟不断健全 “建平台”与 “用平台”的融合发展机制。
  • 《国常会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发布时间:2024-05-30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5月13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指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以及1万多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提升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作用明显。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日前印发的《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今年要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营造数字化转型生态。 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装备,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千兆光网、算力中心等规模化部署。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将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构建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关键的途径。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主要靠创新发展,而科技研发和数字转型是创新发展最主要的两条路径,相比于科技研发的高资本投入,数字转型投入更少,收益更高,对企业具备比较好的性价比。 中小企业需要定向支持 近年来,围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专项政策先后颁布,各省份也陆续制定了相应配套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本次工作包括三项重点任务:聚焦企业需求,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赋能,培育高水平“小快轻准”产品;推动“链式”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今年将选择35个左右城市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扩大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相关产业链投资。”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此前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指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大趋势,数字经济不仅是发展前沿,数字技术更能作为一种要素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为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对风口财经表示,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改善供应链管理等。这将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在盘和林看来,部分中小企业数字转型缺少资源,也不愿意承担太高的转型风险,所以,要对中小企业进行数字转型的定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尽快通过数字转型缔造新动能,提高竞争力,并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货币政策下一步的着力点将继续放在“精准有效”上,包括用好新设立的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和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