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首场部委记者会, 天然气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尽管话题涉及多个方面、共识却很清晰、即拉长天然气景气周期、让 "气喘吁吁" 变成 "底气十足" 确保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 去年以来, 我国天然气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 一改以往 "峰高谷深", 呈现 "有峰无谷", 天然气景气周期特征鲜明。不少代表委员、专家学者指出, 这一趋势将在未来持续出现, 要妥善处理好, 需要生产和消费、市场和政府等多方添智, 共同发力。 供给端是源头, 要发挥好压舱石作用, 确保气源和气量。据运行快报统计, 201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8.5%, 一改前两年5.6%和1.5%的低速增长局面。占七成产能的中国石油更是实现历史性跨越, 产量首破1000亿立方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介绍了应对去冬今春天然气供应的情况, 表示目前紧张的局面已经基本过去了他建议, 国家要高度重视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问题, 从资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多措并举保障和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