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钙钛矿纳米晶体以塑料“毛发”和二氧化硅为外壳,表现出更强的耐用性》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12-27
  • 钙钛矿纳米晶体有望改善从激光到发光二极管等各种光电设备,但其耐久性问题仍然限制了这种材料的广泛商业用途。

    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旨在解决材料耐久性问题的新方法:将钙钛矿包裹在由塑料和二氧化硅制成的双层保护系统中。

    在11月29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描述了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以生产出在潮湿环境中表现出很强抗降解能力的包覆钙钛矿纳米晶体。

    “钙钛矿纳米晶体非常容易降解,尤其是当它们接触到水的时候,”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林志群说。“这种双壳系统提供了两层保护,同时允许每个纳米晶体保持不同和独立的单元,实现优化光电子应用所需的钙钛矿的最大表面积和其他物理特性。”

    钙钛矿这个术语指的是这种材料的晶体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两个不同大小的阳离子和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阴离子。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用各种化学物质来替代这种结构,以获得独特的特性。特别是,钙钛矿含有卤化物化合物,如溴和碘,可以作为光吸收剂和发射器。

    在这项研究中,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的支持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威胁降低机构和能源部,林的小组在卤化最常见的配置,形成从methylammonium,铅和溴化。

    他们的过程包括首先在一个单糖分子上生长21个聚合物臂来形成星形塑料分子,作为“纳米反应器”。然后,一旦二氧化硅和钙钛矿纳米晶体的前体化学物质被装载到塑料分子上,几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就产生了最终的体系。

    星状塑料发挥了纳米反应器的作用后,星状的成分就像头发一样永久地附着在包裹钙钛矿的二氧化硅上。这些毛发充当第一层保护,排斥水,防止纳米晶体聚集。随后的一层硅增加了进一步的保护,如果任何水通过防水的塑料头发。

    “在过去五年中,钙钛矿纳米晶体的合成和应用一直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该论文的合著者、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前研究生何艳杰说。“我们的战略,基于一个明智设计的星状塑料作为纳米反应器,在高质量钙钛矿纳米晶体的制造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具有复杂的结构,这是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

    为了测试这种材料,研究人员在玻璃基片上覆盖了一层钙钛矿薄膜,并进行了几次应力测试,包括将整个样品浸泡在去离子水中。通过在样品上照射紫外线,他们发现钙钛矿的光致发光特性在30分钟的测试中从未减弱。作为对比,研究人员还将未封装的钙钛矿浸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光致发光在几秒钟内消失。

    林说,新方法释放了调整双壳纳米晶体表面特性以增强其在更大范围应用中的性能的可能性。 从星形塑料制造新的钙钛矿纳米晶体的过程也是独特的,因为它使用了低毒性的低沸点溶剂。 未来的研究可能集中在开发不同的钙钛矿纳米晶体系统,包括全无机钙钛矿,双钙钛矿和掺杂钙钛矿。

    Lin说:“我们认为这种钙钛矿纳米晶体将非常有用,可用于制造用于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器,光子传感器和辐射检测以及下一代LED,激光器和闪烁体的耐用光电设备。” “这是因为这些毛状钙钛矿纳米晶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高缺陷耐受性,较窄的发射带和高闪烁效率。”

相关报告
  •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对氧化应激状态大鼠肾脏的毒性》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7-04-01
    • 目的研究二氧化钛(TiO2)纳米材料对正常及氧化应激SD大鼠肾组织的不良影响。方法通过肌肉注射四氧嘧啶,构建氧化应激模型,并分为四氧嘧啶处理组(OS组)、纳米TiO2处理组(NM组)及四氧嘧啶与纳米TiO2共处理组(OS-NM组),后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0.5、5和50mg/kg体质量纳米TiO2的方式进行染毒,另设正常对照组。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尿素氮(BUN)水平并制备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注射5mg/kg体质量纳米TiO2时,OS-NM组大鼠O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OS组和NM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注射50mg/kg体质量纳米TiO2时,与OS组及NM组分别比较,OS-NM组大鼠的O2-·、谷胱甘肽(GSH)和SOD水平变化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OS组与NM组相比较,O2-·和GSH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毒后的正常大鼠相比,纳米TiO2导致氧化应激大鼠BUN水平的异常升高(P<0.01),并引起肾脏出现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方差分析表明四氧嘧啶与纳米TiO2在导致O2-·水平升高的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TiO2纳米材料对正常及氧化应激大鼠肾脏均有损伤,且四氧嘧啶与纳米TiO2协同作用能诱发更为严重的氧化应激状态从而加重对肾脏的损伤,这为患者安全使用纳米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新型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feifei
    • 发布时间:2019-01-02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韩克利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并详细讨论了其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机理。该团队研究人员合成出Cs2AgSbX6(X:Br,Cl)双钙钛矿纳米晶,其中,Cs2AgSbBr6纳米晶作为一种新型双钙钛矿属首次报道。该结果表明开发新型双钙钛矿的纳米晶是得到新型材料的有效途径,并对后续开发具有指导作用。科研人员采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其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机理,发现在Ag-Sb双钙钛矿纳米晶中存在强烈的电荷-声子耦合效应,可形成自陷态捕获自由激子。此外,该双钙钛矿纳米晶在多激子相互作用下表现出缓慢的热载流子冷却过程,表明该材料有用于热载流子光电子器件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