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颗粒可进入脑组织》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巩玥
  • 发布时间:2016-10-12
  • 美国月刊《国家科学院学报》报道,研究人员首次在人类大脑组织样本中发现大量微小污染颗粒磁铁矿颗粒,它有可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元凶之一。

    文章第一作者、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芭芭拉·马希尔说,这项发现“极其令人震撼”。兰开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分析了37个大脑组织样本,其中,29个样本来自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并死在那里的人;8个样本来自英国老牌工业城市曼彻斯特,有些样本的主人因神经退化疾病死亡。马希尔教授说,通过磁性异物吸出法提取出分散在脑组织细胞之间的污染颗粒,重量仅一克的脑组织中污染颗粒物数量就高达数百万个,意味着“几百万个损伤大脑的机会”。

    尽管人脑自身能够自然产生磁铁矿颗粒物,但数量极小且形状呈锯齿状。研究发现的磁铁矿则不同,它不仅量多且呈圆形、边缘光滑,符合车辆引擎或制动系统高温时产生颗粒的特征。文章共同作者、阿尔茨海默症及其他神经退化疾病专家戴维·奥尔索普教授说,人脑中发现的污染颗粒“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

    这一发现令研究人员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空气污染与健康风险的新研究,尤其是污染物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近日该研究指出,污染物中的磁铁矿纳米颗粒,可以进入大脑。

    而在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已宣称,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多达三百万人的早产儿死亡。

相关报告
  • 《空气污染颗粒可能导致全球昆虫数量急剧下降》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8-07
    •     墨尔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当昆虫的触角被工业、运输、丛林大火和其他空气污染源的颗粒物污染时,昆虫寻找食物和配偶的能力就会降低。昆虫触角具有嗅觉受体,可检测来自食物来源、潜在配偶或产卵好地方的气味分子。如果昆虫的触角被颗粒物覆盖,就会形成物理屏障,防止气味受体和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接触。    “当它们的触角被污染颗粒堵塞时,昆虫很难闻到食物、配偶或产卵的地方,因此它们的种群数量将会下降,”埃尔加教授表示,大约40%的地球陆地暴露于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年平均水平的颗粒空气污染浓度。
  • 《空气污染化身“特洛伊木马”》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11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金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研究员方敏等合作,发现大气细颗粒物可以打破流感病毒本身在动物体内散播的方式,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病毒运送到细胞中,同时让病毒更容易进入肺脏深部,甚至进入肝脏、脾脏和肾脏等肺外器官。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研究者通过经典的血凝素实验对细颗粒物与病毒的复合物进行了检验。“血凝素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能够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红细胞上的血凝素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研究发现细颗粒物与病毒复合物的凝聚能力是纯病毒的70%~90%,其活性在培养4小时后保持不变,这说明被吸附或者沉积在颗粒物上的病毒仍然具有较高的感染活性。   针对搭载“特洛伊木马”的病毒被机体吸入后产生的损伤效应,合作团队发现所有细颗粒物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能力并促进病毒的出芽和释放。更为重要的是,小鼠实验发现颗粒物可以运载病毒进入肺脏深部,并且突破气血屏障到达肝脏、脾脏和肾脏等肺外器官,导致更严重的损伤效应,比如全身性炎症、局部组织损伤和体重减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