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PV1与疼痛》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10-16
  • TRPV1 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有害刺激(热、酸、辣椒素)的感受至关重要。它在疼痛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治疗慢性疼痛、偏头痛和相关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这篇综述更新了有关 TRPV1 通道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重点关注其门控机制、配体结合位点以及对药物设计的影响。文章还探讨了在开发调节剂、SAR 优化和临床试验研究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就 TRPV1 在药物发现中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它涵盖了序列比较、不同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分子动力学模拟见解以及疼痛调节的临床潜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644623003148
相关报告
  • 《Latoia consocia Caterpillar通过靶向伤害性离子通道TRPV1诱导疼痛。》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2-07
    • 意外接触毛毛虫的毛引起局部症状,例如剧烈的疼痛,剧烈的灼热,浮肿,红斑和瘙痒。但是,几乎没有功能证据表明潜在的机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分析了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Latoia consocia幼虫期的粗毒液的生物学特性。足底内向小鼠后爪内注射毒液会在野生型(WT)小鼠中引起严重的急性疼痛行为。 TRPV1缺陷(TRPV1 KO)小鼠的反应大大降低。 TRPV1特异性抑制剂Capsazepine可显着减轻疼痛行为。此外,粗毒在WT小鼠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引起强钙信号,而在TRPV1 KO小鼠中则不。在我们测试的与疼痛相关的离子通道中,粗毒液仅激活了TRPV1通道。为了更好地了解毒液成分,我们分析了L. consocia皮脂腺区域的转录组。我们的研究表明TRPV1在毛毛虫诱发的疼痛中起主要伤害感受器的作用,并为阐明产生疼痛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 《Nature | 皮层调节对疼痛中的人的帮助行为》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1-25
    • 2024年1月24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洪暐哲团队在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Cortical regulation of helping behaviour towards others in pain 的研究论文。 尽管先前的研究表明,人类和动物能够感知其他个体的状态和需求,但个体如何针对他人的特定需求和目标作出有针对性的帮助行为,以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仍然不清楚。虽然这些帮助行为需要个体能够识别他人的状态和需求,但是如果旁观者仅仅理解他人的需要而不采取行动来提供帮助,这对那些有需要的个体来说价值有限。帮助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它在神经网络中是如何被编码和调控的?这些行为过程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 该研究使用小鼠作为模式生物,对动物间的帮助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揭示了大脑中编码和控制这种行为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 研究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小鼠能够表现出亲社会的安慰行为(allogrooming behavior)以向经历了负面刺激而处于焦虑状态的同伴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小鼠对处于疼痛中的同伴能够表现出有针对性的帮助行为——小鼠会有针对性地舔舐同伴的受伤部位,以帮助他们应对疼痛。这种帮助行为被作者称为targeted allolicking。它由其他小鼠的局部疼痛和伤害引起,并且能够减少受伤个体自己舔舐自己伤口的需求。这种帮助行为在动物界广泛存在。作者们的研究提供了确凿证据,表明小鼠能够感知处于疼痛中的个体的特定需求,并通过targeted allolicking帮助其他小鼠应对疼痛。这为研究这种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利用这一行为模型,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了大脑皮层区域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在编码其他个体的疼痛状态,以及调节这种帮助行为方面的作用。作者们发现,ACC中的单个神经元和整体的神经活动能够编码其他个体的疼痛状态,并且与对其他个体正常状态的神经反应有显著不同。此外,ACC中存在不同的神经元参与编码两种不同形式的亲社会行为——针对其他个体局部疼痛的目标性帮助行为(targeted allolicking)和对其他个体的安慰行为(allogrooming)。这些发现为ACC如何感知其他个体不同形式的负面状态,并根据不同情境调控不同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的见解。有趣的是,与这项研究的发现类似,过去的研究使用脑电图发现人类幼儿表现出的安慰和助人行为也与不同的神经活动模式相关。 最后,研究团队通过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提供了功能上的证据,证明了ACC神经元在控制这种帮助行为中的因果关系。该研究发现,抑制ACC的神经元会导致allolicking减少,而激活ACC可以增强针对受伤部位的allolicking行为。 目前人们对于帮助行为的神经编码和调节这一有趣的问题还知之甚少,因此这项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发现对动物感知其他个体的特定状态和需求并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关键见解,并为亲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