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实践: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现状调研分析》

  • 编译者: 杨小芳
  • 发布时间:2025-07-23
  •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准确把握人工智能(AI)技术在当下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揭示图书馆从业者对AI技术的认知情况以及AI技术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AI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从领导建筑层、馆员实践层和校内外合作补充层三个层面提出推进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可行建议,以促进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

    研究创新


    • 综合性调研: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覆盖了高校图书馆及技术厂商的视角,弥补了以往研究中数据来源单一、调查面窄的不足。
    • 多维度分析:从图书馆领导者、馆员和校内外合作三个层面提出实践建议,为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提供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
    • 实证研究: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直接获取了图书馆员和技术厂商的反馈,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研究方法


    •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AI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 网络调研:通过网络渠道收集高校图书馆和技术厂商的AI技术应用案例和数据。
    •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收集全国范围内高校图书馆员和技术厂商对AI技术的认知、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问卷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对AI技术的观点认知、AI技术应用及推广情况等内容。


    研究结果


    • AI技术的应用现状: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尤其在智能馆员助手、智能读者服务、智能知识组织和智能馆舍空间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潜力。
    • 主要问题:资金短缺、技术局限和馆员能力不足是制约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
    • 馆员认知与能力:大多数图书馆员对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但AI素养普遍有待提升,尤其在AI工具操作、智能问答和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技能需求较大。
    • 校内外合作:高校图书馆与信息技术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合作是推动AI技术应用的重要途径。
    • 实践建议:从加强校内外合作、激活馆员能动性、提升馆领导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实践建议。


    结论

    本文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揭示了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维度的实践建议,为推动AI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关报告
  • 《 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研分析》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7-10-18
    • 18家图书馆合作,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硬件与师资的基本信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面向研究生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新生培训、专题培训讲座、"嵌入式"教学、开展各项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的总体情况较好,针对主要的六种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文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 《ChatGPT赋能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技术优势、应用场景与实践路径》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3-07-11
    • 虚拟数字人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图像学技术的人形虚拟实体,其外部形象和外显行为是通过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使用机器学习、语言生成、模拟对话等数字化技术来模拟真实世界人物的行为来生成的。其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自主和自适应的学习能力、逼真的外貌形象和动作表现、自然而流畅的交互方式以及高效的算力效率等特征。为了实现虚拟数字人的“拟人化”,需要使用模型驱动技术赋予其与人相似的特征。这些驱动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第一个是图像迁移技术,也称 CG 建模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使虚拟数字人的外观更真实拟人;第二个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训练虚拟数字人的语言对话能力,使虚拟机器人和用户的对话更加人性 化;第三个是 CV 等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大量的原始数据训练虚拟数字人,使其不断进行自我进化,完善计量框架等,进一步丰富虚拟数字人的“灵魂”。 虚拟数字人近年来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在商业活动、文化教育、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发挥作用,图书馆也是虚拟数字人的重要应用场景。在图书馆服务中,虚拟数字人可被视作一种新的交互媒介,其能够模拟和再现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人类活动和行为,并创造出一些超越现实的全新体验和知识。在元宇宙领域,虚拟数字人作为一种集数据赋权、智能化决策、实时互动、非线性组合和多源交互于一体的新型决策主体,有助于形成特定感知、响应、协调的新型敏捷治理路径。虚拟数字人也是元宇宙中的数字记忆主体,有助于图书馆等文化记忆机构参与构建、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和进行服务创新。有学者提出,图书馆有必要将普通虚拟形象升级为虚拟数字人开展服务。 ChatGPT 一经问世便引起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陆伟等提出,ChatGPT 在支撑算法与技术、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信息治理、内容安全与评价、人机智能交互与协同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ChatGPT 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智能问答系统,围绕 ChatGPT 的生成能力,快速、准确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二是虚拟助手,通过 ChatGPT 提供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三是文献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记录和兴趣偏好,自动生成与用户兴趣相关的文献推荐,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率。ChatGPT 的出现为图书馆人智交互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ChatGPT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可实现拟人化交互和更高效地向虚拟个体提供技术基础。ChatGPT 赋能虚拟数字人的相关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第一,通过对 ChatGPT 进行微调,使其能够生成更符合人类交互习惯的自然语言,从而使虚拟数字人的语言生成更加自然流畅。同时,将语义理解的知识引入,让虚拟数字人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意图,提升交互质量。第二,学者们通过对 ChatGPT进行情感训练,使其能够识别和表达不同情感状态下的语言和行为,从而使虚拟数字人更真实地表现出情感,并能够进行情感识别和反馈。第三,在虚拟数字人的多模态交互方面,学者们将 ChatGPT 与图像、声音等多模态信息进行融合,例如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虚拟数字人能够精准识别用户的表情,以理解用户意图并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ChatGPT 赋能虚拟数字人在图书馆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效率以及推动服务模式创新的必要选择,也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本研究聚焦于 ChatGPT 在图书馆虚拟数字人领域的应用,着重探讨其技术优势、应用场景和实践路径,以更好地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来说,ChatGPT 赋能虚拟数字人的优势包括高效的智能模型计算、精准的信息资源服务和人性化的自然语言交互。在应用场景方面,ChatGPT 可以被用于虚拟馆员智能问答、虚拟讲解员、阅读推广服务以及特殊人群无障碍服务等方面。针对这些应用场景,本研究从技术支撑、信息资源、服务场景和管理制度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明确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服务治理发展方向,充分利用 ChatGPT 技术去整合、搜集、加工和应用资源,以实现ChatGPT 赋能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技术的全面应用。 近年来,人工智能以及元宇宙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为图书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 hatGPT 赋能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技术优势、应用场景与实践路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未来更深入的研究中,将借助 ChatGPT 的插件,构建图书馆虚拟数字人原型系统,探索系统的数据支持、可行性验证和效果评估。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图书馆虚拟数字人将实现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智慧化服务模式的跨越,为用户提供更高质、更高效的服务。这也为图书馆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支点,共同开创数智融合下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新进路。 [1]郭亚军,庞义伟,周家华等.ChatGPT赋能图书馆虚拟数字人:技术优势、应用场景与实践路径[J/OL].图书馆论坛:1-11[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