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3-07-11
  • 一、深化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认识

    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各地持续加强管理,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未及时进行备案、违规开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等问题时有发生。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掌握核心要义,指导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增强生物安全意识,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二、强化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

    各地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在内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管理。要积极探索制定备案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实验室电子备案及信息化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应备尽备,不留死角,不落下一个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三、进一步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行政审批

    各地要落实“放管服”要求,进一步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行政审批,参照我部相关行政审批办事指南,编制省级办事指南,细化审批条件,严格审批要求,规范审批流程,按时办结并及时将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我部,不得由申请人代为邮寄。


    四、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藏管理

    国家对具有保藏价值的实验活动用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实行集中保藏,除我部指定的菌(毒)种保藏机构和相关专业实验室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保藏菌(毒)种和样本。各地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违规保存菌(毒)种和样本的实验室,监督其就地销毁或送我部指定的保藏机构保存。


    五、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实验活动常态化监督检查

    各地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辖区内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做好常态化监管工作。要严格监督执法,对未经批准从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坚决依法严肃查处,对由此产生的科研成果不予认可。对实验室能力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及时暂停或取消实验活动许可。


    六、严格科研成果发表管理

    各地要按照《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中科院中国科协关于加强我国病毒研究成果发表管理的通知》(国科发社〔2012〕921号)要求,加强对所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出版机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成果发表的管理,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纳入相关绩效评价工作。


    七、切实做好值班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地应当制定并组织、指导和督促相关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立单位制定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准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督促指导菌(毒)种保藏机构和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设立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应急值班制度,严格安全保卫措施。一旦发生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等情况,要按规定报告,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编译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5/14/content_5606376.htm

  • 原文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5/14/content_5606376.htm
相关报告
  • 《农业部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0-11-29
    • 2010-11-26: 为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6号),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建立健全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11月8日,农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通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7-28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发生次生灾害,现就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实验活动管理要求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传播特性、致病性和临床资料等信息,该病毒按照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严格按照防护要求开展相关实验活动:新冠病毒培养、动物感染实验应当在生物安全三级及以上实验室开展;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进行,同时采用不低于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灭活材料的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进行;不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可以在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进行。   二、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服务保障和规范管理   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做好检测实验室备案管理工作,压实实验室设立单位主体责任,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实验操作技术、个人防护、检测样本处置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规范实验人员新冠病毒样本检测操作流程,提升检测能力,保障检测人员和周围环境安全。   三、加强新冠病毒毒株及相关样本管理   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严格管理新冠病毒毒株和相关样本,确保安全。   (一)新冠病毒毒株及样本运输。新冠病毒毒株及潜在感染性材料运输应当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管理。各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在运输环节中,对“应检尽检”人员检测样本严格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管理;对“愿检尽检”人员检测样本,经样本运出单位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进行风险评估后,可按照普通样本管理。“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人员范围按照《指导意见》执行。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毒株及相关样本保存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格防范和杜绝未经审批擅自运输的情况发生。   (二)相关样本处置。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要求,及时研判提出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生物样本处置意见。对确需保存的,应当尽快指定具备保存条件的机构按照相对集中原则进行保存,或送至国家级菌(毒)种保藏中心保藏;对无需保存的,由相关机构按照生物安全有关要求及时处理。   (三)毒株分离和保藏。请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督促辖区内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将新冠病毒毒株分离、分享等相关情况及时报送我委科教司,同时指导实验室在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后90天内,向国家级菌(毒)种保藏中心申请保藏,完成相关实验活动后及时将新冠病毒毒株送交保藏机构保藏。请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办理有关实验室和各级菌(毒)种保藏机构向其他实验室或外单位提供新冠病毒毒株或以新冠病毒作为母本病毒的疫苗株的准运手续时,及时将准运证书复印件提供给我委科教司。   四、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能力,按照属地化、分级分类的原则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强化新冠病毒实验活动监督检查,指导辖区内相关机构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实验活动,防止实验室泄露或人员感染,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万无一失。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0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