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浮游生物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近期的气候》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8-19
  • 夏威夷的Mauna Loa天文台最近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情况。事实上,上一次二氧化碳水平超过400%是在上新世时期,也就是200~500万年前的地质时期,当时海洋飙升了50英尺,小冰盖几乎没有粘附在两极上。

    现在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每百万分之415,Tierney认为上新世可以用来了解将来的气候变化。过去的研究尝试了这一点,但气候模型与地球历史上那部分化石数据之间存在着令人困扰的差异。

    近期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项新研究使用了与过去研究不同的更可靠化石数据类型,并表明上新世是未来气候预测的良好模拟。

    过去对上新世海面温度的代用测量结果使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地球变暖导致热带太平洋陷入厄尔尼诺现象的赤道气候状态。问题是,上新世的气候模型,其中包括400 ppm的二氧化碳水平,似乎无法模拟永久的厄尔尼诺现象而不对模型条件进行不切实际的改变。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重新审视永久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看看它是否真的阻碍了对数据的重新分析,”她说,“我们发现它站不住脚。”

    大约20年前,科学家们发现他们可以推断出过去的温度是基于有孔虫的特定种类化石壳进行化学分析。从那之后,科学家们了解到有孔虫测量可能会受到海洋化学的影响,因此Tierney和她的团队使用了不同的代用测量,是由另一种被称为coccolithophores的浮游生物产生的脂肪。当环境温暖时,coccolithophores产生的脂肪与冷的时候略有不同,像Tierney这样的古气候学家可以读出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的脂肪变化,以推断出海面温度。

    蒂尔尼和她的团队发现,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温差确实有所下降,但它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永久性厄尔尼诺现象。

    “我们没有永久性的厄尔尼诺现象,所以这对发生事情的解释有点极端,”她说,“但东西方差异有所减少,这仍然是正确的。”

    (侯颖琳 编译, 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19GL083802
相关报告
  • 《随着气候变暖浮游生物将储存更多的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7-16
    •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研究人员预测,到2100年,“生物泵”储存的碳将占海洋碳吸收总量的5%-17%。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该研究利用最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模型预测未来变化,结果发现,生物泵储存的二氧化碳量大约是目前大气中的两倍。 生活在有阳光的海洋表面的微小生物(即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二氧化碳。当这些浮游生物死亡时,它们会迅速下沉到海洋的“暮光区”(深度200-1000米),那里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氧气浓度)和生态因素(如被其他浮游生物滤食)控制着生物体内的碳从大气储存到深海的数量,储存时间可长达数百至数千年。海洋变暖减缓了洋流循环,增加了碳储存在深海的时间。与此相反,全球碳输出量(指有机物的数量,如死亡的浮游生物)下降,这表明输出量可能并不是衡量生物碳泵的准确指标。研究发现,1000米处的有机物通量是与生物碳泵相关的长期碳储存的更好预测指标。 研究表明,暮光区对海洋中生物驱动的碳储存至关重要。由于观察难度大,人们对这一区域仍然知之甚少,但这里受到环境变化、捕鱼和深海采矿等压力的时间却不长。该研究团队目前致力于查找暮光区生物驱动碳储存的重要因素,同时聚焦海洋模型的更新,以便更可靠地预测未来变化。(刘雪雁 编译)
  • 《Nature | 海洋浮游生物对新生代环境变化的生物地理响应》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1
    • 2024年4月17日,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Biogeographic response of marine plankton to Cenozoic environmental changes的文章。 在古生物学研究中,与物种和属相比,在一个支系的历史中具有一致生态和形态特征的群体(功能群)在生物多样性动态方面具有不同的视角,因为物种和属在进化上是短暂的。 在此,研究人员分析了Triton--一个新生代大型有孔浮游有孔虫出现的全球数据集--以了解纬度均等性梯度、功能多样性、古纬度特化和群落均等性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 全球形态群落在白垩纪-古新世大灭绝后丰富度增加之前的专业化程度降低;早始新世气候最适期的生态专业化,表明新生代温室高峰期的赤道温度具有抑制作用; 在形态多样性丧失之前,整个始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的环流变化导致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约 1,900 万年前,形态专业化程度和丰富度发生变化,与中上层鲨鱼灭绝同时发生;在中新世中期浮游生物多样化期间,半球之间功能群丰富度和专业化程度的变化开始时间推迟。 海卫一数据集的详细性质为研究新生代浮游生物大演化提供了独特的时空视角,其中功能群落的全球生物地理响应和丰富度在新生代气候事件期间是分离的。功能群落对类似非生物选择压力的全球反应可能取决于一个群落所适应的背景气候状态(温室或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