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浮游生物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近期的气候》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8-19
  • 夏威夷的Mauna Loa天文台最近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情况。事实上,上一次二氧化碳水平超过400%是在上新世时期,也就是200~500万年前的地质时期,当时海洋飙升了50英尺,小冰盖几乎没有粘附在两极上。

    现在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每百万分之415,Tierney认为上新世可以用来了解将来的气候变化。过去的研究尝试了这一点,但气候模型与地球历史上那部分化石数据之间存在着令人困扰的差异。

    近期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项新研究使用了与过去研究不同的更可靠化石数据类型,并表明上新世是未来气候预测的良好模拟。

    过去对上新世海面温度的代用测量结果使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地球变暖导致热带太平洋陷入厄尔尼诺现象的赤道气候状态。问题是,上新世的气候模型,其中包括400 ppm的二氧化碳水平,似乎无法模拟永久的厄尔尼诺现象而不对模型条件进行不切实际的改变。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重新审视永久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看看它是否真的阻碍了对数据的重新分析,”她说,“我们发现它站不住脚。”

    大约20年前,科学家们发现他们可以推断出过去的温度是基于有孔虫的特定种类化石壳进行化学分析。从那之后,科学家们了解到有孔虫测量可能会受到海洋化学的影响,因此Tierney和她的团队使用了不同的代用测量,是由另一种被称为coccolithophores的浮游生物产生的脂肪。当环境温暖时,coccolithophores产生的脂肪与冷的时候略有不同,像Tierney这样的古气候学家可以读出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的脂肪变化,以推断出海面温度。

    蒂尔尼和她的团队发现,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温差确实有所下降,但它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完全成熟的永久性厄尔尼诺现象。

    “我们没有永久性的厄尔尼诺现象,所以这对发生事情的解释有点极端,”她说,“但东西方差异有所减少,这仍然是正确的。”

    (侯颖琳 编译, 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19GL083802
相关报告
  • 《随着气候变暖浮游生物将储存更多的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7-16
    •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研究人员预测,到2100年,“生物泵”储存的碳将占海洋碳吸收总量的5%-17%。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该研究利用最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模型预测未来变化,结果发现,生物泵储存的二氧化碳量大约是目前大气中的两倍。 生活在有阳光的海洋表面的微小生物(即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二氧化碳。当这些浮游生物死亡时,它们会迅速下沉到海洋的“暮光区”(深度200-1000米),那里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氧气浓度)和生态因素(如被其他浮游生物滤食)控制着生物体内的碳从大气储存到深海的数量,储存时间可长达数百至数千年。海洋变暖减缓了洋流循环,增加了碳储存在深海的时间。与此相反,全球碳输出量(指有机物的数量,如死亡的浮游生物)下降,这表明输出量可能并不是衡量生物碳泵的准确指标。研究发现,1000米处的有机物通量是与生物碳泵相关的长期碳储存的更好预测指标。 研究表明,暮光区对海洋中生物驱动的碳储存至关重要。由于观察难度大,人们对这一区域仍然知之甚少,但这里受到环境变化、捕鱼和深海采矿等压力的时间却不长。该研究团队目前致力于查找暮光区生物驱动碳储存的重要因素,同时聚焦海洋模型的更新,以便更可靠地预测未来变化。(刘雪雁 编译)
  • 《NASA和NSF将联合开展微型浮游生物的碳循环作用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7-16
    • 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组成的100多人的联合团队将于今年8月乘坐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瑞普斯海洋研究所(SIO)的R/V Roger Revelle 和R/V Sally Ride号前往东北太平洋,调查研究在海洋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微型浮游生物的生存情况。研究人员将利用科考船上配备的水下机器人、实验室和各种分析仪器分析探索浮游生物以及几乎没有光照的海洋物理和化学特性。 浮游植物在水中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生活在有光照的海洋上层,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从大气中进入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浮游植物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浮游植物被浮游生物吃掉或死亡时,它们的残骸会下沉,从而将一部分碳带到深海。 目前人们对碳从海洋中的输出路径比较了解,但对不同海洋路径中碳流量的大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却知之甚少。这次联合考察的目的就是调查有多少碳从有光照的海洋上层输送到无光照的海洋区域,以及海洋生态进程对碳去向和封存的影响。这项研究对预测有多少碳经过多长时间又循环回到大气中以及又有多少碳被带到海洋深处是十分必要的。NASA的卫星记录表明这些生态进程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浮游植物作为海洋中大大小小生物的食物来源,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对海洋食物网有着深远影响。已知的海洋储汇生物学机制是“生物泵”。NASA卫星数据能够提供最上层海洋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等数据,这次联合考察将为浮游植物在生物泵和碳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对规划未来卫星观测任务和技术需求有重要作用。 (张灿影 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