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眼通”环境舆情大数据平台在京正式上线》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7-11-17
  • 一款名为“e眼通”的环境舆情大数据平台在京正式上线。在11月2日举办的“e眼通”上线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环境记协)秘书长刘国正说,e眼通的问世和上线,标志着环境舆情的应对步入了智能化、可视化、专业化、数字化时代。 刘国正指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要实现根本好转;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的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由此可以预见,未来15到30年时间里,国内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也将会更加凸显,社会和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舆情的应对将会成为新时代环保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本身也是对我党环境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考验。环境舆情专家“e眼通”的问世,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它为各级环保部门应对环境舆情和对环境舆情进行及时监测、分析、预警、处置提供了一个利器和多重解决方案,实现了环境舆情应对的智能化、可视化、专业化和数字化。 环保部宣教司副司长何家振在发布会的致辞中说,当前舆论环境错综复杂,海量、复杂的网络舆情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进而科学决策带来了挑战。因此,环保系统亟须有一套系统、科学、专业的环境舆情系统来帮助更加准确的了解真实舆论情况,及时汲取社会舆论中好的建议和做法,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进而实现公共治理现代化。希望“e眼通”能够尽快在全国环保系统发挥作用,为各级环保部门处置和应对网络舆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贡献力量。 “e眼通”是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所属北京绿色东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历时一年时间开发研制的。北京绿色东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由中国环境记协与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1083)全资控股的东润清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在环境舆情等方面拥有环保大数据AI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环保及相关领域企业做精准数据分析。公司与新浪微博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建立了共享大数据平台,深度挖掘自媒体数据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并与各级环保行政管理单位、产业协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及服务关系。 东润环能董事长邓建清在新闻发布会的致辞中说,公司利用环保舆情、征信、监测等大数据,通过AI智能大力挖掘项目机会,识别风险,对环保领域优秀项目、优秀技术进行投资分析和项目交易撮合,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环保产业生态圈数据服务第一平台!绿色东方公司汇聚了博士、硕士技术团队和资深企业管理者,并与多家国内外院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公司以创新、专注、包容、成就为企业价值观,愿与环保产业各界朋友合作共赢,建设一个清洁世界! “e眼通”研发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e眼通”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帮助环保管理者及时、全面、精准地监测全网舆情,及时就危机事件预警,通过聚焦事件爆发区域、核心传播人、关键传播媒体帮助管理者有效地对负面舆情进行导控。e眼通目前具备以下三个功能:一是网络监测。帮助客户获得全网群众最真实的对国家环保事业的政治态度,了解群众的民声、民意,了解大家对环保事件和环保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意见。本产品既包含五千多环保关键词上万个网址的全舆情搜索,也包含环保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所引起的民众观点分析;不仅帮助客户可以直观了解全国人民对环保的关注度、观点、态度、传播情况,还可查阅“原汁原味”的评论内容。二是危机预警。帮助客户及时获取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对舆情发展趋势研判,对潜在的爆发群体事件及时预警,预警等级分为一般、紧急、非常紧急。最后通过多种渠道将信息传达到领导,帮助领导主动地作出有效的、及时的决策;三是导控辅助。针对新兴的网络舆情、利用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危机评估分析,提供关键传播媒体、传播人、传播区域、传播信息的精准分析,帮助环保领导切实加强网上舆情的导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危机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目前推出的平台是第一代,今后还要不断地进行研发和完善,使监测信息更准确、使用更便捷、覆盖更全面。

相关报告
  • 《“标准化”舆情月报(2023年3月)》

    • 来源专题:科技标准
    • 编译者:孙红军
    • 发布时间:2023-04-28
    • 通过监测相关网站,2023年3月共发现有关“标准化”的文章约4万篇。本月,各类标准化会议信息引发关注,在国际层面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120届理事会会议等;在国家层面有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标准化协会决定举办“中国标准化大会(2023)”、2023全国大数据标准化工作会议暨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第九次全会在广州召开等;在地方层面有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2年年会在太原召开等。各层级标准化会议活动的持续开展,为推进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各领域、各层级走深走实打下良好基础。
  • 《《科研数据北京宣言》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11-17
    • 11月8日,国际科学理事会数据委员会(CODATA)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发布《科研数据北京宣言》。该宣言是CODATA及其国际数据政策委员会于201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开放科学数据政策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的主要成果之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承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共同支持。   《科研数据北京宣言》肯定了世界各地已发布的数据政策和实施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推进相关领域多边合作的核心原则。   宣言将围绕公共科研数据开展多边合作的广泛社会意义总结为五大方面,包括:国际社会需要围绕联合国近期发布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携手应对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对多边和跨学科合作以及广泛的数据重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丰富的科研数据已成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特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问题的关键要素及驱动力,全球科学界需要提升数据互操作和管理水平,以满足整合和重用数据的需求;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数据规模增长、数据管理共享与重用带来了重大挑战与机遇;不断发展的标准规范和伦理制度对提升科研透明度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科学界需要提升数据重用水平,支持对科研结果的重复验证;开放科研数据是全球开放科学计划的必要组成,相关举措已覆盖到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必要通过广泛的合作使这些区域分享技术发展的红利,缩小科学生产的鸿沟。   在此背景下,《科研数据北京宣言》共提出十条原则,其核心内容包括: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和数据政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科研数据全球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全球数据同盟与开放数据的FAIR(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可重用)原则;公共经费资助产出的科研数据应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共享重用;科研数据的互操作性;数据限制访问和重用的特例情况;数据版权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国家立法保护与国际通用许可;数据管理计划制度;开放公共经费资助产出的科研数据和信息是缩小科学生产鸿沟的必要举措;关于宣言落地实施举措的建议等。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布《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为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树立“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标杆,为我国开放科研数据活动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也于2019年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试行)》,在实践层面推动了各项举措的落地实施。《科学数据北京宣言》以在京召开的CODATA国际会议为契机,在全球范围得以广泛传播,与国内的开放科研数据趋势相互呼应。置身国际开放科学、开放数据浪潮,相信全球科研共同体的齐心协力,势将推动开放科学、开放数据实践更进一步,而科学研究的国际舞台上也势将涌现更多活跃而富于广泛社会价值的中国实践。(撰稿:张丽丽) 相关链接: 1.《科研数据北京宣言》 http://www.codata.org/news/361/62/The-Beijing-Declaration-on-Research-Data 2.CODATA北京系列学术活动报道 http://www.cas.cn/sygz/201909/t20190923_47158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