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改变需求预期 美国天然气价格暴跌 1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07
  • 美东时间周一,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大幅下挫,一度跌逾 15%,主要原因是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两周民众取暖需求将低于此前预期。

    数据显示,纽约商品交易所 4 月交货的天然气期货价格最新下跌近 14%,至 2.593 美元 / 百万英热单位,有望创下 1 月初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在经历了史上最温和的冬季之后,上周美国多州遭到冬季风暴侵袭,全美有 1500 万人处于风暴警报之下,有超过 100 万用户处于停电状态。气象学家预测,美国本土接下来两周的天气将比正常情况要冷的多。这导致市场上调能源需求预期,美国天然气价格在上周持续飙升。

    美国国家气象局上周六表示,一场强风暴席卷美国东北部,并带来大雪、降雨和强风天气,影响将持续至当日下午。

    同一天,根据航班信息追踪网站 FlightAware 的数据,受冬季风暴带来雨雪和大风天气影响,全美当日已有 2200 多架次航班延误、700 多架次航班被取消。

    然而,美国气象局最新更新了天气预报,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可能不及预期,这意味着天然气的需求也将低于此前预期。

    美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波士顿的降雪量刚刚超过 11 英寸,而往年平均降雪量为 38.6 英寸;费城只有 0.3 英寸,而平均水平为 19.2 英寸。

    此外,今年迄今,相对温和的冬季天气促使公用事业公司比往常储存了更多的天然气。

    根据美国官方数据和分析师的估计,在截至 2 月 24 日的一周,天然气库存比五年平均水平 ( 2018-2022 年 ) 高出约 19%,在截至 3 月 3 日的一周,天然气库存将比正常水平高出约 22%。

    美国得克萨斯州自由港液化天然气已恢复出口,但市场预计其可能要到 4 月底才能恢复满负荷生产。

    分析师预计,接下来极端天气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加常见,这不仅加剧了天然气需求的起伏,还可能影响供应。

    EBW Analytics Group. 高级能源分析师 Eli Rubin 称,近年来由于冬季气候比预期更冷,天然气供应受冰冻影响中断的情况更多。2021 年,一场寒流袭击得克萨斯州和邻近多州,导致美国天然气产量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月度降幅,当地天然气价格上涨至原先的 70 倍。

    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23 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增加 2%,而这将是自 2016 年美国本土 48 州出口液化天然气以来,首次没有新增液化天然气出口产能的一年。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0654.html
相关报告
  • 《欧美天然气价格暴跌到不要钱!能源市场岁月静好了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3
    • 要说2022年的历史性事件是真多,军武菌这几天就又一次见证历史了。 ▲雪夜下的北欧小镇 就在北半球即将进入冬天,各国忙着储备能源过冬而致使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的时候,美国西德州二叠纪盆地的天然气价格居然奇迹般的跌了。北京时间10月25日周二,美国西得克萨斯的二叠纪盆地瓦哈中心的天然气价格跌至零以下,降到每百万英热单位负2美元左右,要知道就在一个礼拜之前,这个价格还是每百万英热单位5美元,如此大幅度的降价,自2020年以来还是首次。 ▲美国得州天然气下跌指数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美国这回又在作什么妖? 能源市场又怎么了? 原来,这次德州天然气价格突然暴跌,原因是北美最大的能源基础设施公司金德摩根公司对其在墨西哥湾的两条重要输气管道进行的维修和养护,在输气管进行维修或维护作业时,就只能减产或者暂停输气,这种突发性事件就会导致当地出现供应过剩从而引发价格动荡。 另外,由于二叠纪盆地抽出的大部分天然气都是原油开采的副产品,因此当管道太满无法处理更多的天然气时,通常就会烧掉多余的天然气,因为这样就不必减少或停止石油生产了,如此一来也会造成价格下跌波动。这就有点像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农场主把新鲜的牛奶一桶桶的倒掉,学过中学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件事。 ▲大萧条时期奶农倾倒牛奶 我们先解释一下“倒牛奶”事件的基本原理。首先,是当时牛奶价格大幅下跌,这样一来,奶农储存、运输和销售牛奶的成本就超过了牛奶本身的售价,说白了就是越卖越亏。然后就是奶农们希望通过“倒牛奶”来减产保价,减少市场的牛奶供应量来抬高牛奶价格。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奶农无法让奶牛立刻停止产奶,产奶越多亏的也就越多,因此综合来看,当场倒掉对于奶农来说是损失最小的方法了。 2002年,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也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2004年,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 之所以提“倒牛奶”,是因为这次天然气出现“负气价”,本质上和牛奶的原理是一样的。一方面天然气需要通过特殊的压力容器储存,另一边天然气还会源源不断的产出来,两者相加就构成了天然气价格跌成负数的底层逻辑。其实早在2019年美国就已经出现了“负价天然气”的现象,当时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天然气生产商居然要花钱请人来买天然气。 除了美国,部分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也出现跌至负值的情况。说到这肯定有不少人觉得奇怪,俄国断气之后,欧洲不是出现能源危机了吗?不少民众还上街举牌抗议,怎么价格还跌了? ▲欧洲天然气价格正在下降 根据一些气象公司的推测,今年欧洲很有可能迎来一个暖冬,不会那么寒冷,随着欧洲的温暖天气的持续,欧洲各国也推迟了供暖季,这也意味着欧洲有更多的时间来补充本国的天然气储备,因此,目前欧洲人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已经不向之前那样紧迫,因此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 当地时间10月24日,欧洲一部分天然气现货的价格就一度跌成了负数,达到了-15.78欧元/兆瓦时,为有史以来的最低价格,就连有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之称的TTF基准荷兰,11月份的天然气期货价格跌幅也一度达到了16%之多。 ▲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 从整体来看,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在短期内仍将处于低位,但由于前期价格跌幅过大,未来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很大。 能源市场岁月静好了吗? 虽然美国和欧洲都出现了天然气价格下跌,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和欧洲就完全没有能源问题。 美国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能源独立,但是其国内的能源问题依然不少。前面军武菌和大家说了二叠纪盆地天然气出现了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跌的情况,但是在美国,依然存在某些地区供给不足的情况。 比如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这6个州几乎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液化天然气来过冬。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bug,既然美国有的地方天然气用不完,那为什么不分一点,何必要费力从海外进口呢? 这个地区缺乏从美国国内运输天然气的管道基础设施,纵使国内天然气烧不完,也运不过来。 另外,美国在1920年通过了一个“海运商业法案”,又叫“琼斯法案”,其中就规定在美国境内航行的船舶必须是美国制造,并在美国登记;船舶的所有权至少有75%是美国公民拥有;船员也必须是美国公民。这么做的目的本来是未了支持美国本土就业和美国的国土安全。 但是却间接坑了美国东北部的这六个州,由于缺乏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液化天然气油轮,美国国内的液化天然气也能从海上运过来。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六个州的州长就联合给美国能源部长写信,说应该放弃“琼斯法案”,这让就能用上国内的天然气不用花高价去外国的了。 从整体来看,虽然美国部分地区存在能源问题,但是他们的能源完全能满足本国所需,甚至还能对外出口。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今年打前5个月,美国大部分液化天然气都出口到欧盟和英国,9月,美国出口到欧洲的液化天然气更是达到了70%。 和已经基本实现能源独立的美国不同,欧洲在能源上基本上就得靠进口了。尤其是去年能源危机爆发后,欧洲更是大范围在全球采购液化天然气。 今年随着俄乌冲突升级,俄罗斯开始限制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失去俄罗斯的天然气一度让欧洲非常难受。但是美国及时救场,宣布将在今年向欧盟额外提供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并在2030年前额外提供约5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以帮助欧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 前不久北溪管道又被炸后,欧洲天然气供给再次雪上加霜,美国看准时机把天然气出口到了欧盟,并打算和欧盟联手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以减少欧洲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确保欧盟能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但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以来,油气成本就一路上涨,今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又进一步涨价。去年租用一艘液化天然气船的成本大概是每天3万到30万美元之间,而到了今年租用一艘液化天然气船的成本就涨到了每天50万美元,随着冬季的临近,这个数字还有可能进一步攀升到每天100万美元。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而运输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涨,美国的“高价气”也因此让欧洲各国颇为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都批评过美国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价格过高。 因此尽管美国的天然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欧洲的能源困境,但是过度依赖美国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冬天,欧洲人会不会冻死人? 再来聊一个大家说的最多的话题,那就是欧洲人还能熬过这个冬天吗?自俄乌开战以来,军武菌就看到过很多人都在说欧洲离开俄罗斯的天然气,就熬不过这个冬天,还有一些报道说欧洲人把中国电热毯都买脱销了,还有收集木材留着烧火的,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欧洲人一到冬天就会冻死一样。 ▲关于电热毯卖爆欧洲的新闻 那么这个冬天,欧洲人会不会冻死人?就目前的情况看,情况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首先,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后,俄罗斯限制天然气出口到欧洲,俄罗斯一“断气”,欧洲就增加了从其他地方采买天然气的力度,目前大部分欧洲国家天然气储存率已经高达90%,基本上都达到了存储上限。 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数据显示,8月底欧盟的天然气储量就达到了79.94%,基本上完成了之前设定的目标。截止到10月24日,欧盟整体天然气储气率为93.61%,其中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较高的德国存储过冬所需的天然气比例更是高达97.5%,用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穆勒的话说“不仅提前完成了天然气储存的目标,而且储存的天然气足以维持两个月的寒冬。” ▲欧洲各国的天然气储量 尽管如此,依然有大批液化天然气油轮在源源不断地驶向欧洲,目前在港口外已形成拥堵的态势。据媒体统计显示,欧洲本月有望接受82艘液化天然气油轮,比9月的时候又增加19%。 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西班牙由于无法处理过剩的天然气,使得大约有35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目前只能在海岸闲置,另外还有大约有60艘油轮在欧洲西北部、地中海和伊比利亚半岛闲置或缓慢航行。 ▲天然气欧洲到港量 更重要的是,这次老天爷似乎也站在了欧洲这一边。根据欧洲一家天气预报公司的显示,目前,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温暖的天气,法国首都巴黎的最高气温将达到20度以上,伦敦、法兰克福、马德里这些欧洲主要城市的气温也比平时高得多。另外一份每日报告中也表示:“预计欧洲大陆的气温将普遍高于正常水平。”还有部分气象人士预测今年欧洲不太可能在11月经历长时间的寒流。 其实,如果各位学过中学地理的话,就会知道像德国、法国这些位于西欧的国家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是一种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类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冬季,由于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温暖潮湿,哪怕是最冷的月份,平均低温也都在0℃以上。 ▲西欧大部分国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拿中国的南京来举例,2021年12月南京平均高温为12℃,平均低温1℃;2022年1月的平均高温是8℃,平均低温1℃,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也就是说巴黎、伦敦的冬天比中国的南京还要暖和,就更不用说位于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了,要知道罗马冬季平均气温是6°,相当于中国的成都。 当然,持怀疑态度的朋友可以亲自去欧洲体验一下,如果实在出不去的军武菌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打开手里智能手机里的天气app搜一下,看看巴黎、柏林和一些西欧的主要城市现在到底多少度。 但是话不能说太满,有了天然气储备充足和暖冬这两个buff的加持,欧洲人还是不能高枕无忧地度过这个冬天。毕竟老天爷的脾气谁也摸不透。比如今年夏天,欧洲就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高温天气,连几百年前的饥饿之石都重见天日了,谁也不知道到了冬天又会发生什么。 ▲今年夏天由于干旱重见天日的饥饿之石 比如就有人预测,说虽然目前欧洲气温较往年季节水平偏高,但是不排除12月可能会出现极端寒冷天气的情况,11月3日,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还说欧洲将在7天内出现寒流,到时候将会迎来‘地狱般’的冬天”,因此如果未来出现寒潮,还是有重新引发能源供应担忧的可能。 其实目前对于欧洲人来说,真正寒冷的未必是冬天的温度,经济下滑和高通胀才是真正的严冬,寒意会传到每个人的身上。
  • 《美国天然气半个月上涨5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19
    • 与国际油价近期持续下跌进入熊市相比,美国天然气期货进入11月后走出独立行情,半个月上涨近50%,气候与库存等因素成为幕后推手。 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成为了市场热点,与原油相比,天然气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要小很多。不过受天气及库存因素影响,周三(14日)美国天然气期货的走势几乎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八年内最大的单日涨幅也让大家看到了天然气身上蕴含着的巨大“热量”。 寒流叠加低库存,天然气牛气冲天 与原油有所不同的是,天然气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特征非常明显,每年四季度起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库存数据和冷空气成为了主导气价涨跌的主要因素,只是今年的行情来的比以往更加猛烈。 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 12月天然气合约周三上涨73.6美分,涨幅18%,刷新2010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收报4.83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与月初3.2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相比,短短半个月时间美国天然气期货已经累计上涨近50%,刷新2014年7月以来新高。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上周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的天然气库存3.2万亿立方英尺,此季节水平已经降至近15年来最低,较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下滑15%。当然库存下滑并不足以解释近期天然气的疯狂走势,天气因素成为了最大的催化剂。去年底结束供暖季后,美国的天然气库存回到了季节性低位,而在夏季美国热电厂传统的库存回补阶段,今年异常炎热的夏天让各地空调的需求大幅增加,阻碍了天然气的“蓄水”进程。 当大部分气象专家预测随着厄尔尼诺现象在太平洋上持续扩张,今年美国北部将会迎来相对暖和的冬天之时,寒流用现实击碎了所有的预测。11月的第一周,美国各地的气温还与历史均值及去年同期相仿。11月5日起,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跌至了历史均值的下方,采暖供热的需求因此大幅增加。根据美国气象预测中心的最新预报显示,这种低温天气未来一周将继续影响美国北部及东部人口密集地区,12月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这将对原已捉襟见肘的天然气库存形成巨大挑战。EIA预计,由于价格上涨,取暖费用将同比上涨5%;但如果温度比去年低10%,天然气成本将上涨16%。 能源咨询机构Gelber&Associates首席市场分析师巴亚兹特格鲁(Kent Bayazitoglu)表示,显然人们愈发担心美国可能没有足够的天然气储备来度过严冬。从目前的情况看,不断上涨的气价将使得利用天然气发电的厂商逐步减少运行时间,以维持足够的库存。而煤炭相对便宜的价格,将让它成为供暖的新宠。 当然,美国自己并不缺少天然气。随着页岩气技术的不断成熟,今年美国平均每天生产天然气832亿立方英尺,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出口超过100亿立方英尺,较两年前上升了近50%。这些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到墨西哥,制成液化天然气(LNG)后通过油轮运往海外市场。市场预计,一旦气价继续上涨,可能会影响LNG的出口。 未来会怎么走? 天然气未来在全球能源版图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根据国际能源署本周二(11月13日)发布的《2018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由于减少空气污染举措的推动LNG使用量增加,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来源。2040年之前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每年增加1.6%,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比现在增加45%。 标普全球普氏分析(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北美地区天然气与电力研究主管里达什(Rich Redash)表示,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完全转向了强劲的供暖需求。人们开始相信11月,甚至整个冬季将变得比以往更为寒冷,而为此准备的天然气库存的充足性开始引发担忧情绪。 除了页岩气之外,美国天然气还有另一个重要来源——开采原油时产生的伴生气。然而近期油价的低迷走势可能会影响生产商的采油热情,进而影响这一部分的产量。周三,国际油价终于结束了史无前例的十二连跌,有关欧佩克考虑减产140万桶/日的消息提振了部分市场信心。 对此,里达什表示,与国际油价类似,北美天然气的价格现在完全被供需关系和库存水平所左右。现在的市场很焦虑,这一点和原油很像,天气和库存,未来的走势就看这两点。 而对冲基金则早已做好了自己的选择——全力做多。根据上周五(11月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最新数据,天然气期货的净看涨头寸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看多看空比达到4:1,距离十月中旬创下的高点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