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7-09
  •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近日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高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等,兼任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德国国家科学院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院,是德国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联合会。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共设4个类别学部和28个学科组,拥有1500多位院士,包括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选举院士要保证独立性和学术性,院士称号突出学术性和荣誉性,不与任何物质利益挂钩。章程规定该院每年增选院士约60名,选举过程首先从提名候选人开始,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经3轮选举后产生。该院现有院士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3个德语国家,四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

  • 原文来源:http://www.cas.cn/xb/gz/202007/t20200709_4752555.shtml
相关报告
  • 《14名中国学者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7日,第28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大会在意大利里雅斯特召开。新一届院士名单揭晓,本次大会共增选了46名院士,其中14名来自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共选出3名社会与经济科学领域的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北京大学教授曾毅和来自美国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教授Badiane Ousmane。 刘彦随因其在基于农村土地利用和精准扶贫战略的乡村振兴与发展创新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大会期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还为刘彦随颁发了2018年社会学领域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科学奖。 刘彦随是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综合研究,2015年起担任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专家组组长。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
  • 《曹晓风、曹雪涛、高福等24位中国学者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11-17
    • 11月1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曹晓风、曹雪涛、高福等24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这是中国科学家当选人数最多的一次。 截至目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里,中国科学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产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届到第二十一届)8次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大会,选举并产生来自中国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83人。 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拥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 国际欧亚科学院总部设在莫斯科,分别在欧洲(法国)、欧亚(俄罗斯)和亚太地区(中国)建立区域中心,并在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是15个国家科学中心中人数第二位的中心,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申报并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