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的口服吸收及其临床转化潜力》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07-17
  • 口服给药是患者最喜欢的给药途径,但要有效地提供活性成分(API)是具有挑战性的,这些活性成分(API)在肠液中的溶解度极高或很低,且受胃肠道(GIT)、刷状缘和肝脏中存在的消化和/或代谢酶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提高API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努力导致了具有非特异性摄取途径(M细胞、粘膜和紧密连接)和目标特异性摄取途径(FcRn、维生素B12和胆汁酸)的纳米颗粒(NPs)的发展。然而,来自不同物种的临床前模型的大量研究结果在转化为人类时很少符合实际标准,而且NP中的API浓度不在适当的治疗窗口之内。迄今为止研究的各种NP口服给药方法显示,生物利用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物种、GIT生理学、年龄和疾病状态。当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人类时,这可能导致难以获得类似的口服给药功效。本综述描述了在设计和开发口服NPs时要考虑转化潜力的参数选择。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365923003978
相关报告
  • 《小麦对银和金纳米粒子的非选择性吸收。》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07-11
    • 金属纳米颗粒(NPs)对作物具有独特的反应性,但摄取机制尚不清楚。 我们定量评估了暴露于AgNPs(15 nm)或AuNPs(13和33 nm)时水培中颗粒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植物有效性。
  • 《用于优化癌症治疗的纳米粒子》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3-11-17
    • 胰腺癌是人类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早期阶段通常没有症状,晚期肿瘤及其转移灶无法完全切除。化疗不仅攻击肿瘤细胞,还攻击全身的健康细胞。创新的纳米粒子可能成为更精确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该方法是由Max Planck Institute (MPI)多学科科学、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UMG)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研究小组开发的。这种疗法现在需要尽快进行临床应用的优化。 这种方法有望比目前的癌症疗法更准确地治疗胰腺癌,并且副作用更少。他们使用的纳米粒子可将活性物质吉西他滨大量直接运送到肿瘤中。 “在纳米颗粒的帮助下,将高浓度的药物靶向到肿瘤细胞中,提高了疗效,并保护了健康细胞。这可以减少吉西他滨出现的严重副作用,”最近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Myrto Ischyropoulou解释道。 纳米颗粒的给药也使得肿瘤中的耐药机制得以规避。“游离吉西他滨通常不再被肿瘤早期吸收,因此在那里基本无效。然而,它仍然会导致相当大的副作用,例如对肝脏和肾脏的副作用,”KIT的Claus Feldmann解释说。“通过在肿瘤细胞中使用不同的摄取机制,我们的纳米颗粒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