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发展重在材料创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2
  • “制造业要转型,必须借助新的工具。要做到制造创新,哪些是重要的?其中有一块就是材料。”近日,第五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开幕,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Seeram Ramakrisnna在会上指出,要保持世界3D打印发展的速度,特别是中国,重要的是保持在材料方面的创新。

    在他看来,包括3D打印在内的科技创新将为世界带来可持续发展和最好的智能制造,因为整个过程是可控的,几乎零污染。“3D打印未来的潜力非常巨大,现在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打印耗材方面还不够多样化。”Seeram Ramakrisnna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多样化,微型结构做得更优越,我们也能够管控得更好,这样的技术就能够应用于所有行业了。

    “3D打印表面上看起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认识和应用才刚刚开始。” 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指出,3D打印诞生才30多年,其应用已经发生很多改变,先是打印模型和样件,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材料的增多,逐步开始打印一些功能性产品。

    随着材料的创新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它能为客户量身定制,提供多个方面,例如骨骼、牙科、人体器官的模拟打印。Seeram Ramakrisnna说,用钛金属粉末打印出来的假体品质非常高。“假体植入需符合人体功能性需求,无毒、不易腐蚀、有设计感和具有多孔性,钛金属粉末正好符合这些特性,是增材里面的‘高富帅’。”

    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也十分看好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未来。他说:“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比如在3D打印的假体中加入一些药物,可以令假体的3D性能上升为4D。”

    那么,什么是4D呢?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在3D打印假体中加一些药物起局部作用,增加整体功能。“比如,在微孔里面加入了一种霉素,可以起到局部抗菌作用。按照这个思路,加入抗结核的药物可以抗结核,加入抗肿瘤的药物可以抗肿瘤。”刘忠军表示。

    除了材料外,增材技术的特性、电子丝纺技术的应用都能进一步扩展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Seeram Ramakrisnna说:“对于3D打印技术未来,我非常乐观。”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6/22/content_683307.s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3D打印发展快,专用材料发展滞后问题急需解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31
    • 随着市场的兼并整合,行业巨头纷纷进场布局,3D打印进入了成长阶段。据Wohler Associates统计,近20多年里,全球增材制造产业产值大幅增长。1995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产值为3亿美元,2016年就已达到60.6亿美元,2017年为7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1.0%,增速较2016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 3D打印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市场应用已经取得积极的进展,局部领域已经迈过了大规模应用的盈亏平衡点,大规模产业化蓄势待发。随着国内外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日益成熟,3D打印产业化正进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将带来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增材制造产值将达289亿美元,麦肯锡则预测,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可能产生高达2000-5000亿美元经济效益。 中国增材制造市场保持着高于全球的增速。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2015-2017年的3年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年均增速超过30%。2018年上半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维持25%以上增速。 专用材料发展滞后 尽管中国3D打印产业增速较快,但企业众多、规模普遍偏小、关键技术和制造设备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同时,在材料开发上也远远落后与国外。 3D打印领域,3D打印材料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材料的发展决定着3D打印能否有更广泛的应用。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 国内目前只开发出钛合金、高强钢等几十种金属,材料成形品性能普遍不高。而行业领军企业及巴斯夫等材料企业纷纷布局专用材料领域,突破一批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生物活性材料、陶瓷材料等专用材料。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国内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将越来越多,这无疑也拓宽了3D打印的应用领域。中国3D打印产业解决材料关后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 《医疗3D打印市场规模有望破260亿,打印材料成产业发展瓶颈》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1-02
    • 当3D打印技术兴起时,它备受看好,有人曾将它媲美电脑时代。如今,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步成熟,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技术,势必给医疗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一起来了解! 应用广泛,2022年市场规模达260亿 随着全球不断掀起的“3D打印”热潮,3D打印器官模型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可用的工具,应用3D打印胸廓、胡桃夹综合征、颅骨等都被真实应用在了医学上。3D打印在医疗模型、假肢、齿科手术模板、颅骨、颈椎人工椎体及人工关节等方面应用前景可观,实用性、可替代性都极具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3D打印对医疗行业而言,是实现质变的难得机遇。如今,医疗领域已经占领了3D打印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根据Future Market Insights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3D打印医疗器械市场2016年可达2.796亿美元,并在未来10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7.5%。市场研究公司IQ4IResearch&Consultancy最新分析报告也指出,到2022年,全球医疗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38.9亿美元(约合260亿人民币)。 此外,3D打印除了辅助医疗、制造部分人体器官以外,在提供订制、个性化的医疗设备方面也有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