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来源国排行榜:巴西保持绝对优势稳居首位》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2-26
  • 2024年,我国大宗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达到9,243.0万公顷(约13.9亿亩),较去年减少52.9万公顷(约792.9万亩);我国耕地面积按19.29亿亩计算,大宗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达到41.8%,较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从进口来源国排名看,巴西保持绝对优势稳居首位,美国维持次席地位,阿根廷、加拿大分列第三、四位,新西兰首次突破至第五位。该格局折射出全球农业贸易重心向南美转移的长期趋势,同时反映我国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第二梯队国家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长期位列3-6名,形成稳定的次级竞争集团。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出现结构性调整——阿根廷实现对加拿大的位次反超,新西兰超越澳大利亚跻身前五,乌拉圭重新进入前十序列。
    2022-2024年中国主要大宗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来源国排名变化
    2022-2024年TOP12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来源国(万公顷)
    从区域看,西半球的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新西兰仍主导我国进口,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79.6%。
    从品类看,大豆、玉米和小麦和大麦成为最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品种,其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约占进口总量的77.0%。
    //2024年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来源国排行榜
    2024年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来源国TOP12为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乌拉圭、乌克兰、法国、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其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8,682.8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93.9%。这些国家在保障我国大豆及其他油料、猪肉、牛肉、植物油、粮食及奶制品供给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024年进口来源国居第一位的产品类别
    巴西:大豆、玉米、冻牛肉、食糖、棉花、禽肉
    美国:高粱、畜禽食用杂碎、乳清粉
    加拿大:油菜籽
    新西兰:液态奶、奶粉、黄油和奶酪
    澳大利亚:小麦、大麦、鲜冷牛肉、羊肉
    俄罗斯联邦:葵花籽油及棉籽油和菜籽油、豆油
    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和棕榈仁油及椰子油
    哈萨克斯坦:葵花籽
    巴西:连续四年蝉联第一
    巴西仍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来源国,2024年进口量为4,494.5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48.6%,较上年小幅上涨。
    2024年我国自巴西的大豆进口量仍处于第一位,达到7,465万吨,占大豆进口比例的71.1%;此外,进口量处于第一位的其他农产品还包括玉米、食糖、冻牛肉、棉花和禽肉,进口量分别为646.6万吨、383.2万吨、134.0万吨、110.3万吨和55.8万吨。
    进口处于第二位的大宗农产品主要包括猪肉和花生油,进口量分别为23.7万吨和3.2万吨。
    美国:稳居第二
    2024年我国自美国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为1,448.7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15.7%,处于第二位。
    2023年我国自美国进口量最大的大宗农产品品种是大豆,进口量为2,213.5万吨,仅次于自巴西的大豆进口量,处于第二位。
    处于第一位的农产品分别是自美国进口的高粱、畜禽食用杂碎和乳清粉,进口量分别为568.3万吨、3.18万吨和29.6万吨。
    自美国进口的棉花和鲜冷牛肉处于第二位,进口量分别为87.6万吨和2.0万吨。
    阿根廷:进入前三
    2024年我国自阿根廷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为489.3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5.3%,排名第三。
    2024年我国自阿根廷进口量最大的大宗农产品品种是大豆,进口量为410.2万吨,处于进口来源国第三位。
    自阿根廷进口的冻牛肉和豆油处于第二位,进口量为59.2万吨和8.9万吨;自阿根廷进口的高粱和花生油的进口量均处于第三位,分别为102.0万吨和1.3万吨。
    加拿大:跌出前三、排名第四
    2024年我国自加拿大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跌出前三排名第四,进口量为488.4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5.3%。
    2024年我国自加拿大的油菜籽进口量613.2万吨,处于进口来源国第一位,占进口总量的96.0%。
    自加拿大小麦的进口量均处于第二位,进口量为252.5万吨。
    新西兰:进入前五名
    新西兰是我国最大的奶制品进口来源国。2024年我国自新西兰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排名第五,进口量为432.5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4.7%。
    2024年我国自新西兰进口的奶粉、液态奶、黄油和奶酪处于第一位,进口量分别达到104.9万吨、32.7万吨、11.5万吨和10.3万吨;羊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进口量处于第二位,分别为16.8万吨和6.1万吨。
    自新西兰进口酸乳0.1万吨,处于进口来源国第三位。
    澳大利亚:跌出前五、排名第六
    澳大利亚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牛羊肉、奶制品进口来源国。2024年自澳大利亚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处于第六位,排名后退一位,进口量为415.2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4.5%。
    2024年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麦、小麦、羊肉和鲜冷牛肉处于第一位,进口量分别为525.1万吨、335.7万吨、19.1万吨和4.1万吨;高粱、奶粉和奶酪进口量处于第二位,分别为195.0万吨、11.0万吨和2.4万吨;棉花处于第三位,进口量为32.9万吨。
    俄罗斯:稳居第七
    俄罗斯曾是我国大宗农产品的净出口国,但自2012年开始我国成为俄罗斯大宗农产品的净进口国,2015年自俄罗斯的大宗农产品净进口量开始大幅增加。目前俄罗斯已成为我国油料、油脂重要的进口来源国。
    2024年自俄罗斯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处于第七位,与上年排名一致,进口量达到284.0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3.1%。
    2024年自俄罗斯进口的菜籽油、葵花籽油及棉籽油和豆油处于第一位,分别为109.4万吨、70.3万吨和13.3万吨。
    乌拉圭:再次进入前十
    乌拉圭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和冻牛肉进口来源国。2024年自乌拉圭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处于第八位,进口量为192.5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2.1%。
    2024年自乌拉圭进口大豆和大麦202.5万吨和25.3万吨,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十。
    乌克兰:排名后退一位
    乌克兰是我国重要的粮油进口来源国。乌克兰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处于第九位,2024年进口量为161.7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1.7%。
    2024年自乌克兰进口量最大的大宗农产品品种为玉米,进口量465.3万吨,处于第二位;葵花籽油及棉籽油进口量为24.6万吨,处于第二位;菜籽油和豆油进口量分别为14.1万吨和1.9万吨,均处于第四位。
    法国:后退一位排名第十
    法国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大麦进口来源国。2024年自法国的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为128.4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1.4%,排名第十位。
    2024年自法国进口小麦229.1万吨,排名第三,进口大麦、黄油和酸乳处于第二位,进口量分别为213.3万吨、0.7万吨和0.2万吨;进口黄油0.6万吨,处于第二位;进口液态奶5.6万吨,处于第三位。
    印度尼西亚:跌出前十
    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最大的棕榈油和棕榈仁油进口来源国。
    2024年自印度尼西亚的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处于第十一位,净进口量为87.2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0.9%。
    2024年自印度尼西亚进口棕榈油244.5万吨,棕榈仁油及椰子油10.2万吨,均处于第一位。
    哈萨克斯坦:稳定排名第十二
    2024年自哈萨克斯坦的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排名第十二位,净进口量为60.3万公顷,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0.7%。
    2024年自哈萨克斯坦进口葵花籽7.9万吨,处于第一位;进口葵花籽油及棉籽油11.5万吨,处于第三位;进口小麦和菜籽油58.9万吨和6.1万吨,均处于第四位;进口大米81.9万吨,处于第六位。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4128.htm
相关报告
  • 《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农产品价格将下降4%,并在2026年趋稳》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2-12
    • 2024年下半年,饮料产品价格的创纪录上升给世界银行农产品价格指数带来了上涨势头,但这种上涨在一定程度上被食品价格的下跌所抵消。预计2025年农产品价格将下降4%,然后在2026年趋稳。不过这一前景面临诸多风险,包括极端天气事件、投入品成本波动、贸易限制以及气候变化和生物燃料强制性要求的不断变化等长期挑战。 热浪影响了农作物产量。 欧洲航天局称今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5摄氏度以上。热浪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对中国的玉米、大米、大豆和小麦、欧盟和黑海地区的油菜籽和葵花籽、巴西甘蔗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的影响尤为突出。热浪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长的上升可能会给农产品价格造成上行压力,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重大挑战。 农业投入品成本下降可以暂时缓解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预计2025年能源和化肥价格将分别下降6%和2%。这反映了石油和煤炭价格的下降,使农业生产者不必面临像2022和2023年生产季节那样的成本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化肥可负担性指数(化肥价格与农产品价格之比)现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然而风险依然存在:中东冲突升级或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减少可能会扭转能源价格的下降趋势,推高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化肥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再次推高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 贸易限制和全球供应干扰。 近年来,包括关税和出口禁令在内的贸易措施正越来越多地干扰全球农产品市场。例如在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下降了近四分之三(从3170万吨降至820万吨),这使中国在美国大豆出口中所占份额从57%降为18%。另外,全球一半人口所生活的国家在2024年举行了选举,新政府的政策转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贸易流动。保护主义抬头或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温可能会对粮食价格、全球库存和贸易伙伴关系都有影响。 气候变化对热带大宗商品的威胁日益上升。 气候变化不仅造成热浪,还会引发洪水、飓风和野火等极端天气模式,这对咖啡和可可等热带商品的影响格外严重。这些作物因为以下特性而尤其容易受到冲击: 投资周期长:树木作物需要数年才有产出收获,灵活性有限。 地理区域集中:这些作物通常生长在特定地区,更容易受到局部气候问题的干扰。 替代性有限:与一年生作物不同,树木作物不能轻易地每年更换品种或改为种植其他作物。 世界银行的饮料产品价格指数(包括咖啡、可可和茶)在2024年11月同比飙升70%,但同期食品价格指数下跌了6%。热带大宗商品特别容易受到气候风险的影响,这凸显了制定有效的韧性政策与投资战略的必要性。 关于生物燃料的强制性要求不断上升。 由于能源价格下降且全球经济增长将比较温和,预计2025年生物燃料生产将趋于稳定。然而,生物燃料政策的不断变化导致对大豆油、棕榈油、糖和玉米等原料的需求上升。很多国家正在提高或计划提高关于生物燃料的强制性要求。例如: 阿根廷和巴西计划提高对生物柴油的混调要求。 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反倾销关税,以促进国内生产。 印尼计划到2025年初将生物柴油的混合比例从35%提高到40%。 新兴市场国家青睐更高混合比例的生物燃料,可能导致生物燃料的需求增长超出预期,从而推高谷物、植物油和糖等原料的价格。 农产品价格正趋于稳定,但仍存在多种不确定性。 世界银行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在2024年经历了大幅波动,未来也仍充满不确定性。预计2025年价格水平将有所下降,2026年趋于稳定。农业部门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极端天气事件、投入品成本波动、贸易限制以及气候变化和生物燃料政策变化的影响等。面对这些复杂动态,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和全球其他有关方面必须着力采取能够增强韧性、确保农产品市场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战略。
  • 《越南在有机农产品领域进军欧洲市场》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03-01
    • 越南河内农业发展的明确方向是走有机生产之路,有机生产是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趋势。目前,河内许多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已发挥作用,其产品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这是河内农业的重要前提,为河内有机农产品出口到欧洲开辟新的机遇。   越南有机农业协会副主席陈玉青表示,越南的有机农业生产活动在实施有机农业提案的三年里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每年,越南有机农产品出口额可超过3.35亿美元,并已销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是越南有机食品的主要进口市场。   为了让欧洲消费者了解越南有机农产品,越南有机农业协会组织越南企业参加自2月14日至17日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纽伦堡市举行的2023年德国纽伦堡有机食品展览会(BIOFACH)。该展会吸引了来自世界上100个国家的25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越南企业共10家参展。   越通社驻德国记者报道,在此次博览会期间,越南有机农业协会与河内新农村建设计划协调办公室和越南驻德国大使馆联合举行了题为“越南有机”的企业对接会。   陈玉青先生还透露,这是越南企业连续第六次参加德国纽伦堡有机食品展览会,旨在分享经营机会、寻找伙伴并深入世界有机食品市场。   越南驻德国商务处代表杜越河向越南企业分享了德国市场的相关信息。德国是全球第二大有机市场。欧洲消费者,特别是德国消费者非常关注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产品,其有机产品的消费趋势日益增加。   获悉,越南企业在今年博览会上展示的农产品种类较为丰富,诸如:胡椒、腰果、咖啡、椰子肉、有机米粉、有机茶等。越南企业贸易对接会也吸引了来自德国、秘鲁、土耳其、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望为越南有机农产品带来更多的机会。   随着有机产品的销售和发展趋势,加上《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所带来的优势,越南有机农产品的出口潜力和机会日益增多。越南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所有机遇,致力于扩大越南有机产品的出口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