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碳点激发出的光致发光》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21
  • 碳点(CDs)是碳基的荧光纳米粒子,可以在整个可见范围内显示出与兴奋性相关的光致发光(PL)“可调光”,这对光电和成像应用来说很有趣。这种可调谐发射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在争论中,最突出的是,它被归因于点对点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依赖于兴奋的集成特性。在这里,单点光谱学被用来阐明依赖于激励的cd的来源。结果表明,单一的CDs表现出依赖于激励的PL谱,与CD组相似。由氯仿和二乙胺的一步一步合成所产生的单点,表现出在发射峰位置和光谱宽度和形状上有几个不同特征峰的发射光谱,表明在cd上存在明显的发射位点。基于之前的研究,这些发射位点与碳核中的sp2子区域,以及表面的官能团相关。这些结果证实了在单一CD上集成和设计不同类型的电子跃迁,使这些CD比有机染料或无机量子点更多才多艺,开辟了向光发射工程的新路线。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9日

相关报告
  • 《Tb3+掺杂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1-09
    • 采用不同的合成路线合成了掺杂Tb离子的碳纳米点(CNDs):含碳源(硫酸钠)和TbCl3溶液的水热处理;CNDs和TbCl3溶液的混合;通过水热处理,将Tb和含碳源冷冻加载到CaCO3微粒子的孔隙中。Tb离子与CNDs (Tb- cnd偶联)的结合通过尺寸排除色谱得到证实,并通过降低Tb光致发光寿命信号表现出来。通过水热法合成CaCO3微粒子,将Tb和碳源通过冷冻诱导的方法加载到孔隙中,观察到样品最短的Tb光致发光寿命。同样的体系在320-340 nm的激发下,通过能量转移可以增加Tb的光致发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多孔CaCO3微粒子为反应器,将阳离子冷冻加载到CNDs中,是一种将活性组分引入CNDs的通用途径。所获得的具有长寿命发射的CNDs可用于需要时间分辨和长寿命发光显微镜的活体生物样品的时间分辨成像和可视化。
  • 《通过表面改性对碳点的光致发光的调制:从机理到白光发光二极管。》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4-23
    • 碳点(CDs)由于其独特的光学优势而成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如高光致发光量子产量(QYs)、极好的光稳定性、受激性的排放和低毒性。然而,CDs的光致发光机制尚不清楚,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在这里,cd是通过一个从柠檬酸和尿素的溶剂热路线合成的。通过对原始cd的氧化还原处理,揭示了光致发光的来源及相关机理。我们发现,蓝色/绿色/红色的排放源来自三个不同的发射状态,即内在状态,C=O-和C= n相关的表面状态。根据已制备的cd,研制了一种基于辐射发光检测的pH传感器。此外,我们还构建了CD/PVP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薄膜,其光致发光质量为15.3%。通过简单地改变PVP溶液的量,得到不同相关色温(CCTs)的白光发射,从4807 K到3319 K。受益于白色发光固态电影、单组分白色发光二极管是捏造的平均显色指数的价值(Ra)80.0,10.2 lm W−1的发光效率,和良好的工作稳定性,从而为实际照明指示一个有前途的潜在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