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表面改性对碳点的光致发光的调制:从机理到白光发光二极管。》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4-23
  • 碳点(CDs)由于其独特的光学优势而成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如高光致发光量子产量(QYs)、极好的光稳定性、受激性的排放和低毒性。然而,CDs的光致发光机制尚不清楚,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在这里,cd是通过一个从柠檬酸和尿素的溶剂热路线合成的。通过对原始cd的氧化还原处理,揭示了光致发光的来源及相关机理。我们发现,蓝色/绿色/红色的排放源来自三个不同的发射状态,即内在状态,C=O-和C= n相关的表面状态。根据已制备的cd,研制了一种基于辐射发光检测的pH传感器。此外,我们还构建了CD/PVP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薄膜,其光致发光质量为15.3%。通过简单地改变PVP溶液的量,得到不同相关色温(CCTs)的白光发射,从4807 K到3319 K。受益于白色发光固态电影、单组分白色发光二极管是捏造的平均显色指数的价值(Ra)80.0,10.2 lm W−1的发光效率,和良好的工作稳定性,从而为实际照明指示一个有前途的潜在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13日

相关报告
  • 《钙钛矿量子点及其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2-18
    • 钙钛矿量子点(PQDs)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可调谐波长、窄发射和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Y),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最近的研究报告的新类型formamidinium(FA)PbBr3 PQDs,PQDs与有机-无机混合阳离子,二价阳离子掺杂胶体CsPb1−xMxBr3 PQDs(M = Sn2 + Cd2 +,Zn2 + Mn2 +)部分阳离子交换、和多价阳离子掺杂PQDs(Bi3 +)。这些PQD类似物为光电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于照明和背光显示的商业应用,PQDs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防止温度、氧气、湿度和光线的降低。氧和湿度促进离子迁移很容易蚀刻不稳定的PQDs。容易的离子迁移可能导致晶体生长,从而降低pqd的PLQY。表面涂层和处理是克服这些因素的重要步骤。本文介绍了PQDs的新类型和提高其稳定性的策略。最后,本文讨论了PQDs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30日
  • 《基于掺杂ZnO电极的反向结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8-11
    • 作为无铟透明导电膜,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掺铝氧化锌(AZO),具有良好的电学、光学和表面特性。UPS / XPS测量显示,AZO和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具有匹配的能量级,可以促进从AZO到ZnO NPs的电子注射。倒基于偶氮结构绿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阴极是捏造的,展示一个最大亮度高达178 000 cd−2,最高10.1 cd−1的电流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模拟空间电荷有限电流(SCLC)理论,分析了仅限电荷的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特性。结果表明,AZO和ZnO NPs比ITO具有更好的电子注入效率,其电子注入效率接近100%。通过研究电场与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基于氮化硼的测量曲线与SCLC的理论曲线基本吻合,AZO电极与ZnO NPs的欧姆接触比ITO有更好的欧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