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研究院在污染物监测、环境风险评估及污染物毒理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11
  •  近日,重庆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团队在环境健康风险因子评估、环境污染物生物智能监测、监测 POPs 转基因斑马鱼制作及污染物对斑马鱼的毒理机制分析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 Chemosphere 》、《 DNA repair 》和《 Scientific Reports 》上。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空气颗粒物 (PM) 、纳米材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大量排放进环境中,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针对多环芳烃( PAHs )和二恶英 (TCDD) 暴露造成的健康问题,研制出具有生物监测水体 POPs 的转基因斑马鱼 Tg ( cyp1a: mCherry ) ,其灵敏度可以达到 0.1nM 水平,为环境污染物 POPs 的智能检测及预警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另外,中心团队利用 Cas9 基因编辑技术成功研制出 mstna 和 mstnb 基因敲除的斑马鱼模型,并首次探讨了其在免疫调控中功能作用,为建立环境污染物的肌肉毒性模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2] 。

    最近,针对在发展中国家颗粒物排放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中心团队发现 PM 10 和 PM 2.5 的污染诱发死亡率和呼吸道疾病,与常规生物质燃料的依赖紧密有关 [3]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材料在医学器材和日常生活用品中应用广泛,但是有关纳米材料使用的安全问题存在潜在隐患。在纳米材料的毒性评估方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针对氧化石墨烯 (GO) 在体内和体外的毒性机理、 DNA 损伤与疾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4, 5] 。研究发现, GO 暴露导致碱基切除修复 (BER) 通路的 DNA 损伤反应,同时原子力显微镜 (AFM) 研究结果证明 HEK293T 细胞在暴露前的结构物理变化 [5] 。此外,研究发现,在革制品工业中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导致工人的血液、尿液和毛发样本的重金属浓度显著增高,且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水平与 Cr 、镍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6, 7] 。中心团队还深入研究邻苯二甲酸酯 (DEHP) 在干扰动物雄性生殖内分泌系统的类环境激素作用,发现长期暴露 DEHP 显著抑制成年斑马鱼精子与卵母细胞的发生,诱发雄性精巢及其子代幼鱼的 DNA 甲基化水平改变 [8] 。这些相关研究对环境污染物毒理机制研究、环境健康的风险评估及污染物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重庆市“三百”科技领军人才( CSTCCXLJRC201714 )和重庆市应用开发重大项目( cstc2014yykfC20004 )和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资助。

      文章链接如下:

      1.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7308439 .

      Xie SL, Junaid M, Bian WP, Luo JJ, Syed JH, Wang C, Xiong WX, Ma YB, Niu AP, Yang XJ, Zou JX, Pei DS.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ovel transgenic zebrafish line Tg(cyp1a:mCherry) as an in vivo assay to sensitively monitor PAHs and TCDD in th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2017, DOI: 10.1016/j.jhazmat.2017.11.021 ( 中国科学院 SCI 1 区 , IF= 6.065)

      2.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50464817307179

      Wang C, Chen YL, Bian WP, Xie SL, Qi GL, Liu L, Strauss PR,Zou JX, Pei DS.Deletion of mstna and mstnb impairs the immune system and affects growthperformance in zebrafish.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 2017, DOI: 10.1016/j.fsi.2017.11.040( 中国科学院 SCI 1 区 , IF=3.148)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1731682X .

      Junaid M, Syed HJ, Abbasi N, Hashmi ZM, Malik NR, Pei DS. Status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IAP) through particulate matter (PM) emissions and associated health concerns in South Asia. Chemosphere . 2018, 191: 651-663. ( 中国科学院 SCI 2 区 , IF= 4.208).

      4.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68786417302276 .

      Jia PP, Junaid M, Ma YB, Ahmad F, Jia YF, Li WG, Pei DS. Role of Human DNA2 (hDNA2) 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DNA Repair . 2017, 59: 9-19. ( 中国科学院 SCI 2 区 , IF= 3.610)

      5.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17309517 .

      Lu CJ, Jiang XF, Junaid M, Ma YB, Jia PP, Wang HB, Pei DS.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induce DNA damage and activate the base excision repair (BER) signaling pathway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Chemosphere . 2017, 184:795-805. ( 中国科学院 SCI 2 区 , IF= 4.208)

      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9075-7 .

      Junaid M, Hashmi M, Tang Y, Malik RN, Pei DS. Potential health risk of heavy metals in the leath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Sialkot, Pakistan. Scientific Reports . 2017, doi:10.1038/s41598-017-09075-7. ( 中国科学院 SCI 3 区 , IF= 4.259)

      7.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16325210 .

      Junaid M, Malik RN, Pei DS. Health hazards of child labor in the leather product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f Sialkot, Pakist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2017, 226:198-211. ( 中国科学院 SCI 2 区 , IF= 5.099)

      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17318006 .

      Ma YB, Jia PP, Junaid M, Yang L, Lu CJ, Pei DS. Reproductive effects linked to DNA methylation in male zebrafish chronically exposed to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2017, DOI: 10.1016/j.envpol.2017.11.025. ( 中国科学院 SCI 2 区 , IF= 5.099) .

相关报告
  • 《海洋三所在环境中多类典型污染物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5-01
    • 近日,海洋三所海化室王海燕研究员在环境中多类典型污染物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creening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aminants using hepatic homogenates-based 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 in vitro”为题发表在环境科学权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区,影响因子5.59)。 随着环境中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激增,对于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快速检测和评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作为特定的一种生物标志物,被广泛用于研究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传统的EROD测试基于生物活体实验,存在着耗时长、消耗大量生物样本的缺陷,因而限制了污染物的研究数量和研究速度,甚至会导致动物伦理的争议。本研究创新性的以鱼肝脏粗酶液作为离体暴污模型,论证了离体EROD作为多种污染物毒性效应快速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对9种药物活性化合物 (PhACs)、13种多环芳烃(PAHs)和3种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污染物导致不同的EROD响应,离体EROD可作为多种污染物毒性筛查的潜在方法。有趣的是,本研究发现高浓度的PAHs和PCBs显著抑制EROD活性,这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介导的EROD酶活性诱导不同,暗示了离体模式下与体内不同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课题组应用离体暴污模式开展了连续性的研究,相关成果已分别发表于《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区)、《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区)等期刊。这些研究表明基于体外急性暴污模式的测试方法,简单、快捷、有效,具有业务化的可操作性,为建立快速、高效的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和后续的生物效应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以上工作得到福建省引导性项目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135775
  • 《合肥研究院在气态污染物的可视化化学检测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03-12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合作项目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王素华课题组在气态污染物分析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针对痕量二氧化硫(SO2)及其衍生物、氮氧化物(NOx)、硫化氢(H2S)和重金属离子,分别发展了高选择性可视化检测新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定量天然多酚类抗氧化能力的新方法。 作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与氮氧化物(NOx)等污染气体可经过光化学与大气氧化作用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细微颗粒,最终促使雾霾的形成。针对雾霾治理上复合污染的难题,需要发展快速有效的复合污染气体识别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实现对污染源头排放的监测与实时控制。 项目组成员以现场快速的高选择性灵敏识别为目标,设计制备了针对不同气态污染物的多种灵敏探针。 (1)基于量子点表面分子工程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设计合成了针对一氧化氮(NO)特异性响应的金属配合物-纳米荧光探针,利用荧光猝灭-点亮的识别现象来建立一氧化氮的高选择性可视化检测方法,对一氧化氮(NO)的可视化检测限达到10ppm。 (2)发展了比率荧光纳米传感方法,实现了气态环境中二氧化氮(NO2)气体的选择性可视化检测。通过荧光信号由红色到蓝色的渐变,实现了高灵敏可视化的响应。进一步利用集气瓶,获得了便携式的气态传感器,可以检测到1 ppm的二氧化氮(NO2)气体。 (3)巧妙利用功能型有机分子与荧光碳点的相容性,实现了二氧化硫气体及其衍生物的高选择性检测。通过功能分子与二氧化硫(SO2)之间的特异性加成反应来调控两者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道,实现对二氧化硫的高选择性检测。该探针不受其他共存离子与常见气体的干扰,检测限可达到1.8 µM。 (4) 进一步将NO2荧光方法引入到抗氧化测量中,首次提出了一种新颖、便捷、灵敏的定量抗氧化剂能力的方法,用于定量多种天然抗氧化剂(如黄烷酮和多酚类)的自由基捕获能力。利用表儿茶素为标准,通过初始反应速率的动力学方程计算获得九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对抗氧化能力进行了量化,建立了结构-活性之间的关联方程。 利用上述可视化方法,可以不依托于大型仪器,现场快速地检测相关的气态污染物,对于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领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