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绿色亚运,亿纬锂能船舶动力电池推动新能源船舶顺利启航!》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27
  • 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盛大开幕,大运河上的新能源游船载着中外游客饱览杭州“三江两岸”以及大运河风光。其中,由亿纬锂能供货的“恩波”、“ 暖波”两艘绿色新能源船舶就闪耀在江南水光中,为全球游客提供绿色服务,在低碳、环保、生态的亚运会上绽放亿纬光彩。

     

    “暖波”、“恩波”2艘28米纯电动游船,最大船长28.00m,型宽5.80m,型深2.00m,设计吃水1.15m,可搭载乘客120人,采用亿纬锂能提供的船用锂电池系统,整船锂电池容量共计约559.104kWh,可驱动2台55kW的推进电机,在实现零排放目标,满足长续航的需求下,这项定制服务不仅为亚运会期间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也对推广环保出行和智能交通具有积极的意义。

    该项目(电动船舶)电池系统采用长循环型磷酸铁锂电芯产品LF280K,可有效提高船舶生命周期续航里程,PACK箱体达到IP67防护等级,同时采用BMS安全冗余设计,满足CCS安全认证要求,保障船舶动力系统在不同复杂工况下的安全应用。同时,亿纬锂能的船舶动力产品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可根据运营工况配置多种电量、电压的电池系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进入船舶领域的锂离子电池厂家,亿纬锂能从电芯到电池包到电池系统的船舶动力产品已获得CCS、DNV、ABS等多家船级社证书,产品已覆盖从小型游船、货船、海上养殖平台、到大型远洋混动船的绝大部分应用场景。截止2023年8月,亿纬锂能累计装船量高达429艘,全国有超过50%的电动船舶配套亿纬的电池解决方案,累计出货规模超过200MWh,亿纬锂能的船用电池系统已经过市场的良好应用验证。

    近年来,面对航运业节能减排目标不断推进,全球船舶制造加速向清洁化方向转变。展望未来,亿纬锂能将继续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船舶动力定制化解决方案,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航运,助力船舶行业可持续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7124.shtml
相关报告
  • 《混合动力船舶技术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5
    • 土耳其造船厂 Cemre Shipyard 为丹麦渡轮运营商 Molslinjen 建造的新型电动渡轮举行了钢材切割仪式。 据了解,Sams?linjen 号的钢材于 4 月 4 日被切割。116.8 米长的双头渡轮由丹麦设计服务公司 OSK-ShipTech A/S 设计。在去年 10 月,Molslinjen 与造船公司签署了两艘完全由电池供电的零排放渡轮的合同。 新渡轮可容纳 600 名乘客和 188 辆汽车。将在 B?jden-Fynshav 和 Ballen-Kalundborg 航线上航行,在码头自动停靠和充电。交货日期定在 2024 年。挪威科技公司Pascal Technologies(前身为 SES-X Marine Technologies),已获得 5300 万挪威克朗(约合 500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其远程电动船项目。 与汽车相比,船只和渡轮每行驶一段距离所消耗的能源要多得多,这使得电气化在技术上更具有挑战性。 Pascal Technologies 开发了一种基于气垫原理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技术可将船体抬出水面,再加上数字控制系统,可显着提高能源效率。 据该公司称,这意味着与传统船体相比,高速行驶时的能耗最多可降低 50%。例如,尽管由于安装了电池系统而承载了更多的重量,该公司的全电动 27 米长 150 人渡轮设计将比传统的柴油驱动的双体船节约 30% 的能源消耗(以 35 节的速度)。 该公司强调说:“我们的可扩展技术类似于汽车行业中出现的‘电动底盘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的上部结构而进行了优化和数字集成,具有明显的设计灵活性。” 该技术可针对不同的船型、尺寸和应用进行扩展。英国能源和商品贸易公司Vitol 集团的新加坡燃料油运营公司 V-Bunkers 透露,它将接收其第一艘电动混合燃料油轮 Marine Charge。该船由浙江神舟阳光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由新加坡设计师设计。 这艘电动混合动力加油船由法国船级社 (BV) 入级,采用先进的储能和充电技术,有助于抑制新加坡港口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GHG)。V-Bunkers签订了两艘油轮的订单,第二艘油轮 Marine Dynamo 计划于第二季度交付。这些电动混合动力加油船将部署在新加坡境内的港口中,旨在显着减少港口的碳排放。 这些油轮遵从 BV 的Electric-Hybrid 船级符号建造,采用储能系统 (ESS) 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高度自动化的电源管理系统 (PMS),预计可减少10% 的温室气体排放。据该公司称,该设计使辅助发动机能够以最佳燃油消耗率(SFOC)运行,而ESS系统将在低功耗期间将执行调峰操作,以便在高消耗期间使用存储的能量。 BV 的“Electric-Hybrid” 船级符号解决了电动混合动力系统实施的复杂性,定义了存储、配电、控制和仪表的要求,以及为验证电源管理和考虑例如热逃跑等安全因素而设置的测试。 通过在新加坡港口部署这些船只,V-Bunkers 旨在减少碳排放并为海运业更可持续的未来铺平道路。“我们很高兴成为第一个将 ESS 技术引入本地加油船行业的公司,从而为全球最大的加油港新加坡港的减排做出贡献。在新加坡海港管理局的领导下,我们将继续支持新加坡成为海上脱碳领导者的愿望。我们认为部署这两艘电动混合动力加油船是新加坡脱碳之旅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Vitol 亚洲区负责人Mike Muller表示。挪威的清洁技术公司 TECO 2030 与未公开的合作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MoU),就多个燃料电池项目进行合作,这些项目的燃料电池总产量可能达到 50 MW。该谅解备忘录描述了一个为成功实现项目目标的3 年合作承诺,项目具体代表了兆瓦级的船用燃料电池和陆上固定式燃料电池系统。 TECO 2030称,燃料电池是通过不需要燃烧的机制而实现发电的氢发动机,这意味着它们产生的污染物比传统的基于燃烧的发电技术更少,同时燃料电池的能量效率更高,是传统发电的替代方案。 TECO 2030 集团首席执行官Tore Enger表示:“我很高兴能与未公开的一方签署这份谅解备忘录。这表明了他们对我们完全可扩展和模块化的燃料电池系统的信任。我期待着与我们的客户合作开展这些项目,以满足他们的零排放能源需求。这些安装在船舶和岸上的系统均是兆瓦级的,将展示 TECO 2030 燃料电池系统的能力。”北欧绿色氨动力船舶 (NoGAPS) 项目联盟透露了氨燃料气体运输船 M/S NoGAPS 的初始船舶设计。NoGAPS 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M?rsk Mc-Kinney M?ller 零碳航运中心 (MMMCZCS)、Nordic Innovation全球海事论坛、BW Epic Kosan Ltd.、Yara International、MAN Energy Solutions、W?rtsil? Marine、 DNV、丹麦海事局和外部船舶设计师Breeze Ship Design。北欧绿色氨动力船舶 (NoGAPS) 项目联盟透露了氨燃料气体运输船 M/S NoGAPS 的初始船舶设计。 该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两个阶段而实现设计一艘氨动力零排放船舶的目标。第一阶段从 2020 年持续到 2021 年,当时该项目开发了关于如何克服采用氨作为零排放海运燃料的障碍概念证明,其重点是安全和效率、可持续和稳定的燃料供应链,以及商业可行性。 NoGAPS 项目的第二阶段于去年开始,挪威船舶设计公司Breeze获得了该设计合同,该阶段将持续到 2025 年。此阶段涉及进行初始船舶设计。初始船舶设计以及可行性评估的结果已公布,该评估确定和评估了能够实现设计目标和要求的船舶设计概念。芬兰科技公司瓦锡兰赢得了一份合同,为其在中国芜湖造船厂建造的四艘新型重型起重船提供混合动力推进系统。该系统将配备一台能够使用甲醇燃料运行的变速W?rtsil? 32主发动机。这将使其成为首批使用甲醇运行的该类型船舶。同时也将是第一批使用变速主发动机的甲醇船舶。 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储能装置、PTO/PTI发电机和电机、多驱动变流器,以及用于控制和优化混合动力操作的瓦锡兰能源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将基于锂钛氧化物(LTO)电池,与普通的锂离子系统相比,具有更长的深循环寿命。 瓦锡兰表示,储能系统将显着降低起重机操作期间的燃料消耗,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少发动机负荷波动来减少海上运行时的燃料消耗。同时,瓦锡兰还将提供齿轮箱、可控螺距螺旋桨 (CPP)、船首和船尾推进器、空气轴封以及艉轴管和轴承。 “这些船舶代表了下一代重型起重船。除了技术能力外,它们还将具备出色的环保性能,有助于引导航运业走向更加绿色的未来,”SAL Heavy Lift 的所有者兼首席执行官Martin Harren博士说。 这些船计划于2025年交付,主要用于支持风电场的安装。根据与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的长期合同,前两艘船将专门参与海上风力涡轮机部件的运输。2025年上半年,另外两艘姊妹船将进入重型起重运输市场,为 Jumbo-SAL-Alliance的客户提供服务。
  • 《320Ah船舶专用电芯发布!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投产》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08-30
    • 320Ah船舶专用电芯发布!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投产 . 2023-08-28 16:40  来源: 楚能新能源 8月28日,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活动暨320Ah船舶专用电芯发布会在宜昌市夷陵区隆重举行,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代表宜昌市委、市政府宣布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介绍项目情况,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主持活动,宜昌市夷陵区委书记肖鹏飞致辞。 投产活动暨发布会上,由楚能新能源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船舶专用“320Ah”电芯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产品正负极、电解液、陶瓷隔膜等材料、结构的优化,进一步 提高了电芯的隔热能力 ,确保了长期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产品使用寿命可超20年 。搭载“320Ah”电芯的系统集成后, 整体构件减少10%,有效帮助客户降低使用成本 。经过性能的全面提升,该产品具有性能更优、能量更足、安全更好、续航更长等特点, 为“电化长江”的全面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产品支撑 。 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 总投资600亿元,规划产能150GWh ,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项目分四期建设,今天投产的项目一期,规划设计产能40GWh,设有长523米、宽123米的智能化、现代化超级电芯工厂四个,布局了22条全自动生产线,可生产包括电芯、PACK模组、大型储能集装箱等在内的20多款产品,动力产品涵盖 乘用车、商用车、船舶、重卡 等领域,储能产品涵盖 用户侧、工商业、电网侧、电源侧 等多种应用场景。一期投产达效后预计实现年工业产值280亿元,税收16亿元。 湖北楚能瞄准新能源赛道,布局宜昌市夷陵区、武汉江夏区、孝感临空区三大生产基地。面对新能源赛道,楚能不断推进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形成技术领先、大规模、高效率的优势,具备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助力宜昌加快建设“电化长江”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楚能”力量。 近年来,宜昌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战略,聚焦“3+2”主导产业布局,着力构建“12520”产业体系,奋力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领导王国斌、王均成、张立新、叶杨、李向东、杨卫华及李军、黄光学、彭华及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锋、执行副总裁卜相楠等公司高管团队及楚能新能源相关客户代表,金融机构、设备及材料供应商代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代表及公司员工等一千余人出席了此次投产暨发布会活动。 楚能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