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机构发起对聚变材料的挑战》

  • 来源专题:核动力监测服务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8-06-27
  •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发起了一场竞争, 寻找 "创新的方法来形象化、分析和探索" 可用于建造聚变反应堆的不同材料的模拟。这种材料会受到极端高温和高能粒子的侵害。

    原子能机构表示, 这一挑战的结果将有助于发展示范聚变发电厂。这样的植物将表明, 受控核聚变能产生电网电能, 标志着商业聚变发电厂建设前的最后一步。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实验正在进行的 ITER 之后的下一个阶段, 预计将在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代末证明聚变可以用来产生净能量。这不是 ITER 将这种能量转化为电能的任务的一部分。

    "利用商业上可行的融合能力, 需要许多年才能解决的严重技术挑战, 包括保护反应堆容器的壁和其他部件免受极端高温和高能粒子, "该机构说。

    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和分子数据股负责人基督教山指出, 在反应堆中获得非常高的温度是聚变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如此高的温度下, 十倍于太阳物质的核心存在, 只有等离子, 它必须被磁场所限制, 以防止它破坏反应堆壁," 他说。

    原子能机构称, 聚变反应堆中使用的候选材料包括钨、钢和铍。

    "因为物理样品的实验是困难和昂贵的进行, 科学家已经转向计算模型来模拟材料的行为," 它说。"不同的金属或成分, 冲击能量和温度可以探索 [使用分子动力学], 并可以帮助寻找一个有效的第一壁材料。

相关报告
  • 《美国能源部发起塑料创新挑战》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20-01-06
    • 华盛顿特区—今天,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宣布发起塑料创新挑战,这是美国能源部的一项综合计划,旨在加速节能塑料回收技术的创新。塑料被用于对现代生活至关重要的数千种产品中,但塑料垃圾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挑战。 “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解决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塑料垃圾这一日益严峻的挑战,都需要创新、突破性的技术,”美国国务卿佩里说。“通过塑料创新挑战,我们将利用能源部的广泛资源和专业知识,使美国成为先进塑料回收技术的世界领导者。我们还将开发新一代塑料制造技术,通过设计使塑料可循环利用,减少河流、海洋和垃圾填埋场的塑料垃圾。” 创新挑战将利用国家实验室、大学和工业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通过一系列协调一致的资助机会、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其他项目,塑料创新挑战为美国设定了以下目标,以实现到2030年的目标: 收集:开发新的收集技术,防止塑料进入海洋。 解构:发展生物和化学方法,将塑料废物,包括来自河流和海洋的废物,分解成有用的化学流。 升级:开发技术,将废弃的化学物质升级为高价值的产品,从而降低能源强度,鼓励进一步的回收利用。 可回收性设计:根据设计开发可回收的新塑料,并可按比例用于国内生产。 商业化:支持国内塑料升级供应链,帮助美国公司在国内和全球市场扩展和部署新技术。 美国能源部副部长Dan Brouillette说:“虽然塑料为我们的社会增加了很多价值,但我们必须找到更好的处理塑料垃圾的方法,包括重新获得塑料中所含的关键材料,而不是将它们放入河流、海洋和垃圾填埋场。”“这一挑战远远超出了美国的边界,并影响到整个世界,但我相信前进的道路将是美国的解决方案。” 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与科学办公室和能源部的其他项目合作,领导塑料创新挑战。在未来几周内,能源部将发布信息请求,并主办研讨会,与利益相关者就当前塑料回收技术面临的障碍进行沟通,并制定将这些技术推向市场的工作。能源部还计划宣布资助机会和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塑料回收的创新解决方案。 ——文章发布于2019年11月21日
  • 《【中国新闻网】中国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10-17
    •         记者9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获悉,由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凤麟核能团队负责编制的抗中子辐照钢标准《聚变堆用抗辐照低活化马氏体结构钢板》(HJB1016-2018)近日正式发布。   据了解,该标准是中国发布的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自2018年9月9日起施行。这一标准的正式发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在抗中子辐照钢的工程化应用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为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推动中国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抗中子辐照钢具有抗辐照脆化和肿胀、低活化、耐高温等优点,是聚变堆、聚变裂变混合堆和裂变铅基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结构材料,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核能强国都将其纳入核心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材料标准的建立是一种材料发展成熟的标志,直接决定着材料能否进行工程应用,因此相关国家均开展了抗中子辐照钢的标准化工作。   FDS凤麟团队自2001年起主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其主要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材料先进水平,可满足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科技合作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团队于2017年初率先向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提出抗中子辐照钢的标准化申请并获批立项,启动了中国抗中子辐照钢标准的编制工作,围绕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在冶炼制备和性能测试中的技术规范和参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