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国进口沙特原油大增84%》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1
  • 原油进口结构生变

    中国的原油进口结构正发生变化,连续三年是中国石油最大供应商的俄罗斯被沙特反超。2019年6月,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772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同比大增84%,俄罗斯、安哥拉则分列第二、三位。这一变化不难解释,一方面是沙特阿美与中国多个炼油项目合作生效,供应增多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因地缘政治等原因,中国缩减了自伊朗的原油进口,中国6月从伊朗进口的原油较上年同期减少了近60%。原油的多元化以及充足供应,将对民企带来利好。

    “随着民企原油量的不断增加,过去央企垄断市场的情况将减少”,7月31日有石油央企总部专家坦言道。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6月中国进口原油量24460.5万吨,其中6月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达到创纪录的772万吨,俄罗斯、安哥拉分列第二、三位,进口量分别为715万吨和443万吨。

    “此前俄罗斯一直是中国最大原油进口国,但是5月沙特阿美开始向恒力石化、浙江石化这两个民企供原油,使得我国从沙特进口原油比例上升”,上述石油央企专家透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董秀成进一步表示,中国国内原油生产成本高于原油进口成本,原油进口量肯定会增加,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2%,因此原油进口将多元化。

    自沙特进口原油大增

    这种模式更重芳烃及下游,让恒力集团的聚酯新材料和织造有了丰富的原料,同时700万吨/年的汽柴油产量让恒力石化在国内成品油市场有了巨大影响力。

    此外,浙江石化的第一期也进入投产期,这是荣盛控股、桐昆集团、巨化集团等民企巨头和沙特阿美一起投资1730亿元的大型石化基地。加之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全面投产,沙特阿美快速增加对中国的原油供给成为必然。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也是成品油生产国,因此沙特阿美一直关注这个市场,此前沙特阿美与中石化、中石油进行合作,随着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的投产,它再次向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一位浙江当地官员说。

    除沙特外,俄罗斯、美国、伊朗、伊拉克等重要原油产油国也一直关注中国市场。不过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原油进口结构亦受到影响。

    2017年前后,自美国原油进口也占很大份额,2018年后中美贸易摩擦致使美国原油进口量下降。2019年1-6月,中国自美国原油进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76.2%,至212万吨。

    此外,2019年6月自伊朗进口原油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这是因为美国取消伊朗制裁豁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较上年同期减少30%,至1103万吨,合44.73万桶/日。

    “其实,目前全球原油市场是多对多,作为最大进口国,原油进口多元论是必须的”,董秀成表示。

    民企的机会

    原油供应充足及多元化,也为成品油市场带来支撑。

    不过,目前中国成品油过剩比较严重,此前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认为,目前中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率大约在13%-18%。我国每年成品油消费量3.15亿吨,按照65%的成品油收率和80%的开工率计算,合理配置炼油能力应为6.1亿吨/年。而当前中国现有炼油能力达7.48亿吨/年,过剩1.38亿吨/年,即便按照全球炼油企业平均开工率83%计算,我国炼油产能也过剩1亿吨。

    但是,很多民企却认为,这是最好的机会。

    “随着成品油供应丰富,价格和服务成为重要的方面,民企有优势”,一位加油站商家坦言。

    更重要的是,目前化工品、特别是精细化工、特种化工让大量进口,“中国企业应该快速向高端转型,过去中国化工品是以吨为销售单位,我希望未来能以公斤、甚至是克为单位进行销售。”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祝昉称。

    他坦言,目前赢创等跨国化工巨头的医用化工品的价格是中国大宗低端产品价格的10倍,如果有中国企业可以实现高端化工品生产,其利润将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7月30日,赢创中国公司宣布,其高性能聚合物产品组合包括VESTAMID®聚酰胺系列正式上市,其透明度和光泽度将赋予设计师前所未有的设计自由度,远超PEBA(聚酰胺12弹性体)。

    正是因此,目前很多民企纷纷向精细化工、特种化工转型。

    霍尼韦尔UOP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刘茂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山东天弘化学、山东汇丰石化、江苏嘉瑞化工等多家公司已选用霍尼韦尔OleflexTM工艺来生产聚合级丙烯,以便实现高端化工的转型。

    他表示:“石化行业面临挑战,市场需求日渐增长,环保法规日趋严格,未来必然有霍尼韦尔Oleflex工艺在很多地炼装置中运用。”

相关报告
  • 《579万吨!伊拉克“取代”沙特,成中国7月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8
    • 我国海关总署8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原油进口前三大来源国分别为俄罗斯、伊拉克、沙特。据悉,这是沙特时隔2年来首次跌出中国原油前2大供应国的宝座,伊拉克以579万吨的出口规模“取而代之”,对华原油出口同比大增了44.3%。数据显示,沙特7月仅对华出口536万吨原油,相当于126万桶/日。 不过,伊拉克扩大出口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内部成员的注意。据报道,自5月开始,为了帮助国际油价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OPEC与非OPEC产油国达成了共同减产的承诺。OPEC+指出,伊拉克在5-6月两个月内均未达成减产目标。因此,伊拉克日前表示,接下来的8-9月,该国除了按照OPEC+规定执行85万桶/日的减产配额,还将额外承担4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 而在减产的压力之下,早在6月份开始,沙特的原油出口买卖就“不尽人意”。沙特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该国6月的石油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26.01亿里亚尔(折合约599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达54.8%,创下近18年来(2002年1月)最低水平。因出口业绩持续低迷,沙特阿美今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也同比暴跌了73.4%。 据悉,为了加紧拯救当前颓靡的原油市场,沙特还对亚欧美地区实行差异化定价,试图用此招数来提高原油价格。8月6日当天,沙特下调了面向亚洲和欧洲客户的9月原油售价,对美国的原油报价却与8月持平――轻质原油官方售价升水1.65美元/桶。有分析指出,作为沙特原油的重要买家,美国原油库存已经连续多周保持高位,沙特此举是希望大幅降低对美国的原油出口。 此外,除了中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经济也逐渐自疫情中缓解。因此,沙特此番实行“差异化定价”,针对亚洲地区的客户实行“大减价”举措,未来国际原油市场将有望回到供需平衡的局面。
  • 《沙特的中国石油市场攻略:从原油买卖到产业投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11
    • 在全球石油的竞技场上,沙特阿拉伯(下称沙特)从来都不是一个小角色。它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曲折的转型经历,折射着资源型国家的辉煌和困惑。2月22日,具有“地表最强王子”之称的沙特王储兼副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结束了他亚洲之行最后一站中国的专访。伴随他这次访问的,是价值约3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50亿元)的两国合资项目,其中石化项目金额占比约七成,达270亿美元。 与此前多为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油贸易合作模式不同,此次中沙油气合作,沙特以投资者的身份,大张旗鼓地进入了中国地方油气市场。依托上游原油供应和资金量优势,沙特正参与到中国石油行业全产业链中。 上游巨无霸进军下游 此次签署的项目中,最大投资项目金额达约695亿元(约合100.9亿美元)。该项目为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下称沙特阿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兵器)和盘锦鑫诚实业集团(下称盘锦实业)三方共同出资成立的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华锦阿美)。通过华锦阿美项目,沙特阿美得以进入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炼油和化工市场。沙特阿美在该项目中占股35%,与第一大股东中国兵器仅差1%股权,且将供应项目所需的七成原油。 为了更好地进入华东石油市场,在同期举办的中沙投资合作论坛期间,沙特还与浙江省一连签下了三份谅解备忘录,涵盖了长期原油供应协议、收购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浙石化)9%的股权,以及投资建设浙江省成品油零售网络三方面。 “沙特阿美的上游原油业务规模雄冠全球,庞大的原油供应能力使它在中国油气投资项目的议价和股比上有较大的优势。”一位任职于沙特合资公司项目规划领域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但他同时指出,沙特阿美自身的工业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炼油、化工和销售业务规模较小,石油上下游发展长期处在一个失衡的状态当中。 该人士称,对于中国石油企业,与沙特阿美的合作,将使项目获得相对稳定的上游原油来源;对于沙特阿美,这是其摆脱沉重上游依赖、扩张下游份额和获得更多海外市场份额的机会。沙特阿美投资中国油气项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通过购买股份介入油气项目,以协作方式获得油气权益产量或炼化产品;二是与当地企业或者国际石油公司组成油气项目投标联合体,以拿下项目运营权。上述人士认为,第一种方式是目前中沙最为常见的油气项目合作方式,第二种方式则对沙特阿美自身的要求较高,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与中国兵器这样具备实力的石油企业进行深入合作,有利于沙特阿美增强自己的项目开发能力、管理经验和品牌建设。”该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作为沙特境内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占据了沙特所有的石油产量,有着其他石油公司难以匹敌的资源优势。 2017年,沙特阿美的原油日均产量为1020万桶,约占全球石油日均产量的10.4%。同年,中国原油日均产量为390桶/日。沙特阿美拥有约2631亿桶的原油储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该储量是全球市值最大石油上市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Corporation,下称埃克森美孚)的约12倍。现在的沙特拉美,已不满足上游业务的霸主地位,其加强下游业务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未来10年,沙特阿美将投资1000多亿美元用于发展海外化工业务,还不包括可能的并购计划。”2018年11月底,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敏?纳瑟尔(Amin H. Nasser)在第13届海湾石化和化学品协会(GPCA)年度论坛上表示。纳瑟尔称,未来十年,沙特阿美的一大重要目标是,将公司下游业务推进至与上游等量齐观的水平,为此公司正大力拓展炼化、销售和润滑油业务。这是沙特5000亿美元巨额海外投资计划中的一部分。纳瑟尔称,除化工领域投资外,沙特还计划投资1600亿美元用于海外天然气开发。这意味着,未来十年,沙特将把一半以上的海外投资用于化工、天然气等非石油上游业务。 “这样的重大投资才刚刚开始。”萨勒曼访华期间,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哈立德·法利赫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沙特拥有大量资本,需要找到有利可图的地方进行投资,而中国则拥有巨大的市场。 进出口国的合作 在沙特阿美之前,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BP)、荷兰皇家壳牌集团(Shell Group of Companies,下称壳牌)和道达尔公司(Total,下称道达尔)已抢先一步,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了中国石油下游市场。 随着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权放开,及地方独立炼厂的崛起,BP、壳牌在山东、浙江等地方石油市场已初具规模。 与这些油气区块遍布全球的国际石油巨头相比,沙特阿美的原油供应渠道和成本并不突出。 “沙特阿美的原油有着明显的‘亚洲溢价’,以沙特中质原油出口价格为例,亚洲国家比欧美国家每桶需多支付1-4美元。”从事海外油气开发工作逾二十年的李庆毅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但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沙特长期盘踞着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的位置,直到2016年被俄罗斯超过。亚洲市场日益增长的原油需求,为沙特阿美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市场份额。沙特阿美官网内容显示,以中国、印度等为主体的亚洲新兴国家,每年约消费沙特阿美62.3%的原油产品,排名第二的美国地区,消费占比约为17.3%。 李庆毅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名吉林大学),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中东石油市场工作的国有石油公司人员。1992年,24岁的他代表公司,奔赴沙特进行市场调研和考察,寻求与沙特阿美的合作机会。 “作为对中国持续进口原油的的回报,沙特、伊朗等中东石油生产国率先向中石油和中石化开放了油气区块的投资许可。”李庆毅表示。 李庆毅称,经过20多年的深耕,中东市场已成为国内“两桶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的最大市场之一。2018年8月5日,中海油开启沙特阿美2000HP项目,也正式进入了沙特。此次萨勒曼访华期间,沙特投资总局为参与签约的中国企业颁发了四份境内投资许可证。沙特投资总局副局长苏丹·莫夫提(Sultan Mofti)表示,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去沙特投资,并建议可以重点关注化工化纤、能源电力、制造业、医疗、采矿等领域。 莫夫提介绍,自2016年以来,沙特不断改革,为外资企业营造更加完善的营商环境,允许外商100%独资经营。 背后逻辑 沙特的这一系列改变,都离不开其2016年提出的“沙特2030愿景”。在当初“愿景2030”制定讨论会议上,知名专栏作家阿卜杜勒拉赫曼·拉希德(Abdulrahman Al-Rashed)作为会议旁听者问过萨勒曼一个问题:“沙特这样一个轮胎破旧、引擎老化的老爷车,如何配上年轻的雄心勃勃?” “(沙特)这辆车必须向前进,如果不行,那我就会替换它。”出生于1985年的萨勒曼毫不犹豫地回答。 在李庆毅的回忆中,沙特的油田是“自我压力式的”,当岩层被钻透后,地下储存的黑金会如同喷泉一样喷薄而出。如今,沙特最大油田——盖瓦尔油田在历经51年的连续开采后,“含水量”已达到约20%,因为工作人员不得不往井下注入大量的水,才使得石油继续往外流。 而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世界能源消费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提高,石油需求或在2030-2035年达到顶峰。且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新油气供应的崛起,沙特对世界石油格局影响力持续下降,以沙特为领头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正从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供应者”蜕变为“边际供应者”。 沙特阿美每年为沙特贡献87%的财政收入,同时也承担沙特政府高达90%的税赋,是沙特难以取代的经济支柱企业。除油气工业外,沙特其他经济部门的产值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微乎其微。这使沙特极易受到国际油气市场波动的影响。2014年6月-2016年,国际油价从曾经115美元/桶跌至30美元/桶,沙特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由2015年的4.1%,下降至2017年的0.1%。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沙特2030愿景”被提出。该计划指出,沙特非石油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例,由当前的10%提高至2030年的70%。沙特计划中“非油产业”指的是上游以外的炼制和化工领域。 沙特还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2032年前,在新能源领域投资300亿-500亿美元,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0%。另一个变动因素,是美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进一步下降。 在能源独立政策的背景下,美国油气产量大幅增长。2018年,其原油产量达到1090万桶/天,创下历史新高;原油净进口量从380万桶/天降至240万桶/天。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计,到2020年,美国的原油日产量将达到1290万桶,原油和燃料出口将开始超过进口。为弥补美国石油进口下滑来带的巨大经济损失,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寻求加大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原油出口量。加强市场合作,共同投资下游项目,都有利于沙特的石油出口。 “尽管美国占沙特阿美的原油消费市场份额并不大,但对沙特的原油价格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李庆毅说,石油美元的交易方式和原油期货WTI的崛起,使美国在无形中拥有对沙特原油的话语权。 1974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威廉·西蒙曾与沙特货币当局达成一项秘密协议,沙特央行可购买在竞拍机制之外的美国政府债券,但沙特必须确保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计价货币。此后该协议被扩展到OPEC其他成员国。自此,中东石油被打上美元烙印。 2018年5月,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一家炼油巨头公司签署了首笔以人民币原油期货计价的中东原油进口协议,并且计划签署更多此类合约。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已非正式要求一些金融机构做准备,以人民币为中国进口原油定价。 今年2月22日,在萨勒曼访华期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接受《中东报》采访时表示,2016年以来,中沙双方共同确定了总金额约550亿美元的首批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其中首个招商项目——总投资超过32亿美元的广州泛亚聚酯石化项目已经开工。 2018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达633.3亿美元,沙特连续18年成为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的油气选择并不多。”李庆毅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进入世界石油市场的时间较晚,储量丰富的油气区块大多已被瓜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找到政治友好、彼此间能够实现双赢的产油国进行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目前全球大部分油气储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李庆毅说,沙特阿美近两年来的举措,让他感受到了石油黄金时代正在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