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实现功率转换效率达18.2%的准二维钙钛矿太阳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30
  • 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王建浦教授团队在钙钛矿领域取得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成果于10月2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1804771)上,博士研究生杨荣和李仁志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王建浦教授和黄维院士。

    三维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效率已突破23%,但是稳定性问题依然是限制其进一步商业化的瓶颈。近年来,稳定性更佳的准二维层状钙钛矿成为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大的带隙、高的激子束缚能以及较差的层间电荷传输性质限制了器件效率的提升。

    针对此问题,黄维院士和王建浦教授团队利用3溴苯甲胺制备了高结晶性、低缺陷的准二维钙钛矿薄膜。该薄膜上层是高度取向生长的三维钙钛矿组分,其较小的带隙和低的激子束缚能可实现低能太阳光子利用和高效电荷分离。薄膜底部是竖直生长的宽带隙钙钛矿组分,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电荷传输。基于这种独特结构的钙钛矿薄膜,实现了功率转换效率达18.2%的准二维钙钛矿太阳电池。未封装器件在40%相对湿度的大气环境下老化2400小时,效率仍保持初始值的82%。更重要的是,将未封装器件浸入水中60秒,其参数几乎没有变化,展现出优异的水稳定性。此外,该器件也能作为发光二极管很好的工作,外量子效率可达3.85%。在大气环境下,未封装器件在200 mA cm-2大电流密度下寿命达96小时,刷新了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稳定性的世界纪录。该研究表明,基于3溴苯甲胺的准二维钙钛矿材料有望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光电器件,而精确调控钙钛矿薄膜生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欧合作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相关人才计划项目等大力支持。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16201
相关报告
  • 《高湿度下准二维钙钛矿太阳电池长期稳定性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24
    •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是薄膜太阳电池的最新发展,短短几年,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2%,备受瞩目,但其在湿度条件下的不稳定性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近期,由于高的湿度抵抗力,二维钙钛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其效率往往却比较低。   针对二维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好和效率低的矛盾问题,华北电力大学戴松元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潘旭研究员基于苯甲胺、二甲胺、丙二胺、丁二胺的碘化铵盐制备了四种不同的准二维钙钛矿材料。实验结果显示四种准二维钙钛矿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三维钙钛矿优越的晶体结构,同时,2D GIWAXS中出现的二维钙钛矿衍射峰,也证实了它们的准二维结构。由于结构的差异,使准二维钙钛矿表面形貌产生巨大变化,吸收和PL曲线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蓝移和吸收强度,随之而来的是光电转换效率会有所降低。然而,基于苯甲铵盐的准二维钙钛矿由于致密均匀的膜,较好的晶体结构和高的吸收强度等优点,克服了二维钙钛矿效率低的问题,效率高达17.40%,尤为突出,实现了稳定性和电池效率的双高。      更为重要的是,湿度老化研究发现:由于二维钙钛矿的层状疏水性,放置在80%的高湿度下,四种准二维钙钛矿表现出不同的超高湿度稳定性。随后的研究表明:准二维钙钛矿材料的湿度稳定性与加入的铵盐疏水性密切相关,铵盐的疏水性越强获得的准二维钙钛矿就具有越高的抗湿度能力。此次研究中,苯甲铵盐具有最好的疏水性,因此得到的准二维钙钛矿材料具有最高的湿度稳定性,在500小时的80%高湿度下老化后,能保持80%以上的初始效率,而常规器件的效率仅剩10%。研究发现在常规钙钛矿中引入合适的高疏水性铵盐可以得到高效稳定的二维钙钛矿太阳电池。   相关研究工作“The Effect of Hydrophobicity of Ammonium Salts on Stability of Qusi-2D Perovskite Materials in Moist Condition”在线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10.1002/aenm.201800051)上。
  • 《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率18.1%》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30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近日又获得了新的研究进展。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王建浦教授团队利用3溴苯甲胺制备了高结晶性、低缺陷的准二维钙钛矿薄膜。 据了解,该薄膜上层是高度取向生长的三维钙钛矿组分,其较小的带隙和低的激子束缚能可实现低能太阳光子利用和高效电荷分离。薄膜底部是竖直生长的宽带隙钙钛矿组分,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电荷传输。基于这种独特结构的钙钛矿薄膜,实现了功率转换效率达18.2%的准二维钙钛矿太阳电池。未封装器件在40%相对湿度的大气环境下老化2400小时,效率仍保持初始值的82%。 更重要的是,将未封装器件浸入水中60秒,其参数几乎没有变化,展现出优异的水稳定性。此外,该器件也能作为发光二极管很好的工作,外量子效率可达3.85%。在大气环境下,未封装器件在200 mA cm-2大电流密度下寿命达96小时,刷新了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稳定性的世界纪录。 该研究表明,基于3溴苯甲胺的准二维钙钛矿材料有望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光电器件,而精确调控钙钛矿薄膜生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封面图来源于图虫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