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新型太阳能制氢技术效率达40%》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25
  • MIT工程师们设计出一种完全依靠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反应器系统,旨在生产绿色、零碳排放的氢燃料。

    MIT的工程师们提出了系统的概念设计,可以高效利用“太阳热化学制氢”。太阳热化学制氢(STCH)是零排放的替代方案。但是现有的STCH设计效率有限,只有约7%的太阳光能用于制氢。迄今为止的结果是氢的产量低,而成本高。

    MIT团队迈出了实现太阳能制氢的重要一步,他们的新设计可以利用40%的太阳热量制氢。提高效率会降低系统总成本,使STCH成为潜在可扩展、经济实惠的选择,有助于减少运输业的碳排放。

    MIT系统的概念设计类似于其他已提出的设计。该系统将与现有的太阳热源(如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厂)配对,后者是一个由数百面镜子组成的圆形阵列,用于收集和反射阳光至中央接收塔。STCH系统吸收接收器的热量,用于分解水并生成氢气。这一过程与电解不同,电解使用电而不是热量来分解水。

    STCH系统概念的核心是一个两步热化学反应。在第一步中,以蒸汽的形式存在的水暴露给金属。金属从蒸汽中吸氧,留下氢气。这种金属“氧化”类似于在水的存在下铁的生锈,但发生得快得多。一旦分离出氢气,氧化(或生锈)金属将在真空中被再次加热,以逆转生锈过程并再生金属。去除氧气后,金属可以冷却并再次暴露给蒸汽以生成更多氢气。这个过程可以重复数百次。

    MIT系统的设计优化了这一过程。整个系统看起来像是火车般的反应器系统,沿着圆形轨道运行。在实践中,这个轨道将围绕太阳热源(如CSP塔)设置。火车中的每个反应器将容纳进行可逆生锈过程的金属。每个反应器首先要经过一个高温站,在那里会在高达1500摄氏度的温度下暴露于太阳热量。这种极端的热量可以有效地从反应器的金属中吸氧。然后,金属处于“还原”状态,准备好从蒸汽中吸氧生成氢气。为了实现这一过程,反应器将移到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的冷却站,那里将暴露于蒸汽以生成氢气。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化工工程助理教授Christopher Muhich表示,我们必须考虑系统中的每一点能量的使用,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利用该系统,我们发现用来制氢的热量全部来自太阳。这可利用40%的太阳能热量制氢。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该团队将建造该系统的原型,并计划在美国能源部实验室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厂中进行测试,该项目获得政府资助。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7795.shtml
相关报告
  • 《新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2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1
    • 德国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携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铜铟二硒化物(CIS)串联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5%,为迄今同类产品最高值。这款太阳能电池柔韧轻便,用途广泛,有望应用于车辆、便携式设备和可折叠设备内。最新研究刊发于美国化学学会下属《ACS·能源快报》杂志。 钙钛矿是一种拥有特殊晶体结构的新型材料。过去10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展迅速,其光电转化效率可与久负盛名的硅太阳能电池相媲美。 两个或多个电池堆叠使用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如果堆叠的每个太阳能电池能有效吸收来自太阳光谱不同部分的光,则可以减少固有损耗并提高整个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多才多艺”,已经成为堆叠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翘楚”。使用钙钛矿和硅的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达到29%以上,大大高于单独使用钙钛矿(25.7%)或硅(26.7%)制成的电池。 在最新研究中,由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马科·普雷西亚多博士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生产了钙钛矿/CIS串联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为24.9%,为此类技术迄今最高光电转化效率。 研究人员称,将钙钛矿与铜铟二硒化物或铜铟镓二硒化物等其他材料结合,有望催生柔韧而轻便的串联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不仅可以被安装在建筑物上,还可以安装在车辆和便携式设备上,甚至可以折叠或卷起储存,并在需要时延伸,例如安装在百叶窗或遮阳篷上,遮阳的同时也可发电。 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证明了钙钛矿/CIS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潜力,为未来可能将效率提高到30%以上铺平了道路。”
  • 《太阳能转化氢效率创新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3
    • 美国莱斯大学工程师将下一代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与电催化剂相结合,研制出了一款耐用、成本效益高且可扩展的光电化学电池,其能以20.8%破纪录的效率将太阳能转化为氢气。最新设备可作为一个化学反应平台,利用太阳能产生燃料。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研究团队表示,利用阳光作为能源制造化学品是清洁能源经济领域的最大难题之一,他们希望建立经济可行的平台,利用太阳能产生燃料。鉴于此,在最新研究中,他们设计出能将吸收的光转化为电,并利用转化而来的电力完成水解反应生成氢气的光电化学电池。 迄今,利用光电化学技术生产绿氢(由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一直面临半导体效率低且成本高两大障碍。研究团队还有一个必须要克服的挑战是,卤化物钙钛矿在水中极不稳定,用于让半导体绝缘的涂层要么会破坏其功能,要么会损坏它们。 经过多次尝试,研究人员终于成功找到了解决方案。他们认为屏障需要两层,一层用来阻挡水;另一层用来在钙钛矿层和保护层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接触。最终在使用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的情况下,光电化学电池的效率达最高。 团队表示,所有此类设备都只使用阳光和水来生产绿氢,但此次研发的设备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太阳能转化为氢的效率创出新纪录,而且其使用的半导体非常便宜。研究人员希望这样的系统可成为一个新平台,仅以阳光为能量输入,驱动电子发生反应,并生成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