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25%》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1
  • 德国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携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铜铟二硒化物(CIS)串联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5%,为迄今同类产品最高值。这款太阳能电池柔韧轻便,用途广泛,有望应用于车辆、便携式设备和可折叠设备内。最新研究刊发于美国化学学会下属《ACS·能源快报》杂志。

    钙钛矿是一种拥有特殊晶体结构的新型材料。过去10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展迅速,其光电转化效率可与久负盛名的硅太阳能电池相媲美。

    两个或多个电池堆叠使用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如果堆叠的每个太阳能电池能有效吸收来自太阳光谱不同部分的光,则可以减少固有损耗并提高整个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多才多艺”,已经成为堆叠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翘楚”。使用钙钛矿和硅的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达到29%以上,大大高于单独使用钙钛矿(25.7%)或硅(26.7%)制成的电池。

    在最新研究中,由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马科·普雷西亚多博士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生产了钙钛矿/CIS串联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为24.9%,为此类技术迄今最高光电转化效率。

    研究人员称,将钙钛矿与铜铟二硒化物或铜铟镓二硒化物等其他材料结合,有望催生柔韧而轻便的串联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不仅可以被安装在建筑物上,还可以安装在车辆和便携式设备上,甚至可以折叠或卷起储存,并在需要时延伸,例如安装在百叶窗或遮阳篷上,遮阳的同时也可发电。

    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证明了钙钛矿/CIS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潜力,为未来可能将效率提高到30%以上铺平了道路。”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05255.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研发出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 达目前最高光电转化效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1
    •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太阳能电池作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技术,一直是清洁能源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其光电转化效率及稳定性备受关注,也是相关科学家持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有何重要进展 记者10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与德国同行等合作,最近在新兴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达到26.4%的光电转化效率,是已报道的此类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 这项重要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李永舫/孟磊团队与合作单位德国波茨坦大学菲尼克斯·朗(Felix Lang)教授等共同完成,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业内专家表示,该成果为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降低电压损失提供了全新思路,将有力促进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 为何选择新型叠层 研究团队介绍说,以钙钛矿太阳电池和有机太阳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可溶液印刷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具有易制备、重量轻以及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优点,将与当前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互补,在众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近几年,其能量转化效率也得到快速提升,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均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问题。 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技术而备受关注,并具有多项综合优势,包括该新型叠层太阳能电池结构在有效提升效率的同时可以大幅提升器件稳定性、大幅拓宽可利用太阳光谱范围并降低能量损失、防止光降解并提升环境稳定性等。此外,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也保留了可溶液制备太阳能电池的本征优势。 本项研究如何进行 研究团队对于宽带隙钙钛矿表面的钝化机制进行研究,系统性揭示两种顺反异构的钝化剂分子所导致的钙钛矿表面结构差异,最终筛选出拥有优势构型的顺式钝化分子。 根据开路电压的提升是提高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团队通过对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和准费米能级分裂的深入研究,发现顺式钝化分子处理的钙钛矿薄膜具有更低的能量损失和更高的理论开路电压。钝化处理后的宽带隙钙钛矿(大于1.8电子伏特)与电子传输层的界面复合大幅降低,实现开路电压达到1.36伏特、光电转化效率大于18%的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随后,研究团队进一步将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结合,成功构建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并实现实测26.4%、经第三方认证为25.7%的光电转化效率。
  • 《美国: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从12%到15%》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08
    •   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家展示了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5%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新成果将进一步促进更柔性、更廉价太阳能电池的商用。研究发表于《自然·能源》杂志上。   研究人员估计,如果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能够达到15%,且使用寿命达到20年,那么,其发电成本仅为每千瓦时7美分。而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平均发电成本为每千瓦时10.5美分。   有机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无机电池相比具有多项优势。硅基无机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成本高昂,但基于碳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廉价地制造成卷,这些卷足够薄,可在建筑物或服装内弯曲和扭曲,并可以制成任何颜色,甚至透明,从而与周围环境相匹配。   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比较低,在与普通能源的竞争中只能甘拜下风。研究第一作者车小洲(音译)说:“过去几年,其光电转化效率一直徘徊在11%到12%左右。”   为了有所突破,研究人员集结了设计和工艺方面的多项进步。首先,他们设计了一个系统,该系统结合了专用层来吸收可见光和红外光。实质上,他们堆叠了两个有机太阳能电池:一个能吸收波长从350纳米开始的可见光谱中的光,另一个能吸收波长高达950纳米的近红外光。车小洲说:“电池本身的光电转化效率为10%到11%,当将它们堆叠在一起时,光吸收增加,此外,我们还使用了抗反射涂层,将效率提高到了15%。”该团队还证明,他们的新设计、材料和工艺制造的成品率高达95%以上,这对于将制造过程扩展到工业级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相信,转化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以通过改善光吸收来增加电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从而提高电压。计算结果表明,此类设备的光电转化效率在不久的将来可达18%,有助太阳能成为真正无处不在的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