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塔基平台湍流通量观测揭示了风浪对海气界面风应力的调制机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8-20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发表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陈胜副研究员和乔方利研究员等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海上塔基观测平台设计了海浪与海气动量通量同步观测实验,揭示了风浪对风应力的影响机理,发现风浪会使得风应力增加。

    海浪对海气界面风应力的影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产生机理不同,海浪分为风浪和涌浪,两者对风应力的调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团队利用南海近岸塔基平台观测资料,揭示了涌浪对风应力的作用,发现涌浪会减小风应力,涌浪致应力可以修正风生传统湍流应力与观测之间的正偏差,相关成果于2020年10月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然而,由于缺乏中高风速下的风浪与动量通量的同步观测,纯风浪对风应力的调制机理仍不清晰。因此,该团队在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的支持下,基于渤海南部海域塔基平台,设计了科学实验并搭建了高频湍流观测系统,获取了冷空气影响下的风浪与海气动量通量同步观测资料。

    分析发现:在冷空气影响下,西北和东北来风导致的风浪状态不同,引起的风应力也有所不同。传统的风生湍流应力偏离动量通量观测值,偏离程度依赖于风速和风浪状态,风和浪越大则引起的偏差越大。风浪致应力可以修正传统风生湍流应力与观测值之间的负偏差(图2)。海洋和气候数值模式需要考虑涌浪和风浪对风应力的不同作用,可通过波浪边界层模型将不同状态的海浪作用通过波致应力的形式展现。

    中文版: 陈胜, 薛宇欢, 杨宝山, 俞永庆, 乔方利. 2023. 风浪对海气动量通量影响的观测与分析.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3(7): 1563–1571

    英文版: Chen S, Xue Y, Yang B, Yu Y, Qiao F. 2023.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wind waves on air-sea momentum fluxe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66(7): 1547–1555, https://doi.org/10.1007/s11430-022-1130-8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cCSJlzmursAhWo5Opl_usg
相关报告
  • 《海洋所基于自主构建的海气通量塔观测在风应力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5-02-06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团队利用自主构建的海气通量观测塔收集到的高频率风速湍流数据,揭示了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涌浪在波浪边界层内对风应力的调制作用。相关成果在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发表。 风应力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合理可靠的海洋表面风应力的参数化对海洋和大气过程模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团队基于南海北部海上测风平台,构建了涡度相关和海浪海流同步观测系统,记录了长时间范围的风速湍流数据。之后,采用涡相关法直接计算了风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研究了低风速且涌浪主导的海况条件下风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涌浪所引起的扰动能够在波浪边界层中延伸至少20米,在稳定大气以及大波龄的背景条件下,涌浪扰动风应力的情况更加容易被观测到,基本对应于夜间边界层形成时期;在大气稳定并且涌浪为主导的海况下,实测风应力相对于COARE算法得到的结果偏低,而大气不稳定时,两者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同时,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简单修正模型,可以修正COARE算法计算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高天海为论文第一作者,冯兴如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谢建斌、以及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近元。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 Gao,T.,Feng,X.,Xie,J.,Li,J.,& Yin,B. (2025). Impact of atmospheric stability on swell‐induced perturbations in wave boundary layer. Journal of GeophysicalResearch: Oceans,130,e2024JC021665. https://doi.org/10.1029/2024JC021665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自主构建的海气通量塔观测在风应力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2-07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团队利用自主构建的海气通量观测塔收集到的高频率风速湍流数据,揭示了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涌浪在波浪边界层内对风应力的调制作用。相关成果在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发表。 风应力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合理可靠的海洋表面风应力的参数化对海洋和大气过程模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团队基于南海北部海上测风平台,构建了涡度相关和海浪海流同步观测系统,记录了长时间范围的风速湍流数据。之后,采用涡相关法直接计算了风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研究了低风速且涌浪主导的海况条件下风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涌浪所引起的扰动能够在波浪边界层中延伸至少20米,在稳定大气以及大波龄的背景条件下,涌浪扰动风应力的情况更加容易被观测到,基本对应于夜间边界层形成时期;在大气稳定并且涌浪为主导的海况下,实测风应力相对于COARE算法得到的结果偏低,而大气不稳定时,两者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同时,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简单修正模型,可以修正COARE算法计算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高天海为论文第一作者,冯兴如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谢建斌、以及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近元。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 Gao,T.,Feng,X.,Xie,J.,Li,J.,& Yin,B. (2025). Impact of atmospheric stability on swell‐induced perturbations in wave boundary layer. Journal of GeophysicalResearch: Oceans,130,e2024JC021665. https://doi.org/10.1029/2024JC02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