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暴雪冲击半导体重镇德州 存储、功率芯片再迎“缺货潮”?》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3-01
  •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州(以下简称德州)由于遭遇罕见的暴雪,导致天然气管道被冻结,全州大面积停电。由于半导体工厂一般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电力供应紧张也造成德州部分半导体公司停产。
      
    一位半导体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德州暴雪对半导体行业影响很大,很多FAB(半导体工厂)都关门了。据美国地方媒体报道,受影响的芯片企业包括三星、恩智浦、英飞凌等大厂。
      
    德州受灾,部分工厂暂时停产
      
    根据SIA(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网站资料,德州为美国半导体重镇,拥有15家FAB,分别以奥斯汀和达拉斯为中心。其中,奥斯汀有5家FAB厂,分别为三星12英寸厂(2007年开业)、恩智浦橡树山8英寸厂(1991年开业)、恩智浦奥斯汀技术与制造中心8英寸厂(1995年开业)、赛普拉斯(已被英飞凌收购)8英寸厂(1995年开业)以及Skorpios12英寸工厂(1989年开业)。
        
    对于此次暴风雪,恩智浦官网回应称:“奥斯汀地区的公用事业供应商正在优先为居民区和关键的健康、安全和人类服务提供服务。因此,电力和天然气供应商暂时暂停了对包括恩智浦在内的奥斯汀半导体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公司在奥斯汀的两家工厂暂停生产。”
      
    恩智浦负责运营的执行副总裁戴维•里德(DavidReed)表示:“我们正在仔细监控局势,并将尽快恢复奥斯汀工厂的运营。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奥斯汀工厂保持在安全的状态,以便在重新开始运营后实现高质量和可靠的供应。一旦必要的公用事业服务恢复,我们的运营团队将能够评估关闭的影响,以及何时恢复全面生产。”
      
    而以达拉斯为中心的FAB厂,主要是德州仪器以及Qorvo。德州仪器为全球领先模拟技术半导体供应商,其主要基地便位于达拉斯,Qorvo在德州则有三家工厂,位于达拉斯北部的理查森市,主要生产射频功率放大芯片。
      
    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目前受雪灾而停产的,主要是位于奥斯汀的工厂(即三星、恩智浦、英飞凌),位于达拉斯以及附近的FAB厂,尚未传来停产消息。2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拟了解该公司德州工厂是否受到暴雪影响,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汽车芯片、存储“缺货”?
      
    ICinsight显示,三星奥斯汀工厂主要生产逻辑芯片,主要工艺技术为14nm、28nm、32nm等,约占三星逻辑芯片总产能的28%,产品主要聚焦于DRAM、NAND和手机SOCs。
      
    而恩智浦位于奥斯汀的两家工厂,主要生产MCU、MPU、电源管理器件、射频收发器放大器以及各类传感器,这两家奥斯汀工厂,占其工厂总面积的30%。英飞凌(即赛普拉斯)工厂主要生产130nm制程的汽车和工业市场内存芯片(NORFlash),占公司去年总营收的5%。
       
    此前,汽车芯片,特别是MCU芯片的短缺已经导致多家汽车厂商停产。而恩智浦奥斯汀工厂,恰恰是恩智浦MCU生产的主力工厂。英飞凌工厂生产的NORFlash,也应用于汽车领域。
      
    民生证券电子团队表示,由于德州晶圆厂停产和瑞萨茨城工厂停工检查的影响,全球功率、存储芯片供给将进一步减少,在当前强劲的市场需求下,产品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年初以来功率产品涨幅5%~20%不等,存储产品上涨10%以上。
      
    信达证券电子团队表示,日本东北地震、美国德州暴风雪侵袭等因素,更是造成多家晶圆厂宣布停工,英飞凌、恩智浦等车用半导体公司芯片供应均受波及,将进一步加剧汽车芯片缺货趋势。
      
    对于何时恢复生产,民生证券电子团队认为,由于停工是应奥斯汀能源公司要求的全面停工,目前尚未公布何时可恢复。而英飞凌、恩智浦均为全球重要的功率半导体芯片供应商,预计将进一步加剧自去年以来的全球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

相关报告
  • 《全球芯片大缺货 DRAM价格较年初暴涨6成》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3-19
    • 半导体存储芯片DRAM的现货(即时合约)价格正在上涨。指标产品与年初相比上涨约6成,创出2019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TrendForce数据显示,当前手机和移动设备是DRAM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达39.6%;但未来随着更多的计算和存储向云端转移,服务器将逐步成为DRAM最大的应用方向,服务器用DRAM也将成为未来最稳定增长的领域之一,预计2025年服务器应用占比将增长至48%。 相关上市公司中: 紫光国微参股公司西安紫光国芯DRAM存储器芯片和内存模组实现了全球量产销售,是国产DRAM存储器的主要供应商。 深科技全资子公司沛顿科技是国内唯一具有从集成电路高端DRAM/Flash晶圆封装测试到模组成品生产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紫光国微(002049)大国雄芯-半导体深度报告(十五):顺应特种信息化趋势布局智能安全增量市场 类别:公司机构: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尹沿技/华晋书日期:2021-01-05 主要观点: 报告亮点 本篇报告主要探讨: 1、公司的当前技术优势下高毛利业务板块; 2、阐述公司传统智能安全卡业务增量市场和高毛利特种集成电路的双发展驱动力。 顺应信息化装备趋势,特种集成电路将保持高毛利高增速根据MarketResearchFuture的研究,在2017年到2023年的预测区内,特种集成电路全球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能会达到9%。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我们认为该领域国内市场将保持高双位数增长。 2020H1经我们测算该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速83.5%,毛利率从2019年74.35%上升到79.55%。成本端,公司该板块的产品多使用较为成熟的工艺以及特种工艺,将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我们认为该板块贡献了公司毛利79.52%,未来随着客户订单放量,毛利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毛利率随着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将会维持在高水平。 面向未来增量市场的智能安全芯片 公司该业务已形成智能卡安全芯片和智能终端安全芯片两大领域。 IC卡近年来正在逐步替代磁条卡,成为未来发展趋势。2018年全球智能卡出货量达368亿张,较2017年上涨2%。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卡出货量将达到384亿张。电子证件行业,二代身份证,电子护照等证件的普及业带动该市场增长。我们认为传统智能安全芯片存量市场也将保持个位数增长,公司已经取代欧美厂商成为国内头部供应商。 eSIM虽然短期内不会取代SIM,但在5G时代,无论消费级应用还是物联网应用都迎来了全方位的爆发,传统SIM卡无法适应大规模物联网部署。StrategyAnalytics最新研报预测,2020年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在西欧市场的出货量达到3900万台,占西欧智能手机出货总量的32%,高于2019年不到20%的占比。根据ABIResearch的预测,到2024年内置eSIM的消费电子设备将达到6.44亿,其中智能手机约5亿,而在M2M、物联网领域,2024年时eSIM设备也有望达到2.32亿(年复合增长率18%),其中超过1亿来自汽车。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eSIM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紫光国微旗下eSIM卡芯片产品已成系列化,并早已与三大运营商展开深入合作。 风险提示 物联网车联网推进不及预期;装备更新不及预期;母公司债务。 深科技(000021):高端制造龙头卡位存储国产化黄金赛道 类别:公司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王平阳日期:2021-03-01 投资要点 本土EMS头部企业,大力布局存储器封测:公司EMS业务规模全球领先,并大力布局DRAM、Flash等存储器封测以及模组制造业务,2020年,公司存储器及EMS等业务市场需求强劲,存储器封测产能持续扩张,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深化客户合作,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运营效率,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带动了公司业绩增长。 国内外存储器市场扩容提振配套封测需求,新品先进封测成布局关键: 全球存储器市场空间广阔,下游应用需求稳步提升,并且先进制程和3DNAND多层化等技术升级和新品应用驱动DRAM、NAND等存储器市场持续成长。同时,以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为代表的本土存储器厂商在产品技术和市场拓展方面持续突破和大力投入,国产存储器市场蓄势待发。另外,先进封测已成为封测市场的主要增量和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 国内外存储器市场持续扩容,有望带动配套的存储器封测等相关产业链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进而推动存储器封测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随着先进封测功能定位的升级,以及DDR5、多层3DNAND等新一代存储器产品的出现和渗透,卡位先进封测和率先掌握新一代存储器封测技术的厂商有望承接存储器封测市场更多的增量需求,充分受益于存储器及其封测市场的发展。 本土存储器封测龙头,覆盖存储封测到模组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封测技术覆盖主流存储器产品,具备最新一代DRAM封测能力;存储器先进封装技术与国际一流企业同步、测试技术布局完善;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具有从高端DRAM/Flash封测到模组制造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独立DRAM内存芯片封测企业,在本土存储器封测领域的龙头地位显著,当前公司在存储器封测领域大力投入,持续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公司存储器封测对接国内外龙头客户资源,在国内存储器封测产业链核心地位凸显。 EMS市场地位领先,剥离低附加值业务聚焦高成长领域:电子应用规模扩张和更新换代推动EMS市场持续发展。通过剥离低附加值业务,公司EMS聚焦医疗/新能源汽车/计量系统等高成长应用智能制造,业务规模居全球EMS厂商第14位、中国大陆第3位,市场优势地位显著。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品推出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美国半导体行业的“芯声”》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5-31
    •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半导体行业实现自给自足。我们不应该与全球市场脱钩。美国半导体协会(SIA)副会长白石(Jimmy Goodrich)如是说。 日本宣布7月23日起将对中国实施新的出口限制。再次引起了半导体产业以及科技行业对于全球化的讨论。半导体产业反复强调半导体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这是一个无法因为某个国家的某个政策会改变的事实。 从美国的《芯片法案》发布以来,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为了本国半导体产业“不落于人”都开始引入激励措施。但事实是,如同海洋已经将整块大陆分割成了大洲,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已经无法因为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国家的政策而逆转。 近期,SIA提交了一些对于美国《芯片法案》设置的“护栏”条款的意见。虽然言语婉转,但依然透露出美国半导体公司已经感受到《芯片法案》对自身产业的反作用。 01 SIA:希望重新评估一部分条款 《芯片法案》对获得制造奖励的公司施加了许多限制。例如,资金的接受者被限制在“外国关注的国家”进行某些制造能力扩张(“扩张回拨”)也被限制与“外国关注的实体”联合研究和技术许可(“技术回拨”) 。该法案要求在违反这些限制的情况下返还CHIPS资金(“追回”)。 根据《芯片法案》建立的单独先进制造业投资信贷还包括一项“重新获得”条款,该条款要求在与商务部采用的护栏大致一致(尽管包括某些例外)的情况下,申请信贷的公司退还税收优惠。 除了《芯片法案》,美国国会还多次推出草案,名为《国家关键能力防御法案》(NCCDA),要求在芯片制造、AI等量子科学等领域,限制对中国高科技的投资。近日也有传闻,白宫甚至可能先美国国会一步,推出对华投资审查的行政令。 对于投资审查,白石说,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政府具体想要解决什么顾虑,他猜测美国政府可能担心一些投资有金钱以外的价值,特别是包含了技术转让或管理知识或know-how的转让。白石表示,从产业看来,产业希望政府的重点能缩小到一小部分投资上,只关注和国家安全有明确关联的投资,而且要保证公平——要在国际上保证别的国家不会填补美国带来的空缺。 SIA认为商务部提议的实施该框架的法规的某些方面比国会预期的更具限制性。例如,虽然国会明确免除了用于制造遗留半导体的现有设施的“扩张回拨”,但商务提案的某些方面削弱了资金接受者维持其现有遗留设施商业可行性的能力。同样,虽然国会限制资金接受者与外国相关实体进行联合研究或技术许可,但商务部提案以过于广泛的方式扩大了这一限制,限制还包括专利许可和参与标准制定组织等普通商业活动。 虽然SIA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因为中国在半导体研究,设计、制造、封装、设备和材料的所有领域都在不断增长。但SIA也承认中国在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全球供应链和整个经济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而言,中国同时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约占全球所有芯片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也是半导体供应链的主要部分,前端产能约20%,后端产能近40%。 SIA 希望在有针对性的方面修改拟议的法规以避免不必要的供应链中断并使适当的普通商业活动能够继续进行。 02 跨国半导体公司积极维护与中国关系 在美国政府带着自己的小团体频频做出针对其他国家产业健康发展的动作的同时,全球公司都在选择维持与中国市场的关系。空中客车公司近期宣布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大众计划在华投资10亿欧元开发纯电汽车……路透社文章说,对华投资正在淹没“脱钩”言论。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说:“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全球制造重心。” 半导体公司也不例外,荷兰ASML CEO温彼得(Peter Wennink)和美国高通CEO克里斯蒂亚诺·安蒙(Cristiano Amon)在3月访问中国,美国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4月来到中国,三位CEO都受到了中国商务部部长的会见。 美国高通CEO在专访中表示,对于与中国市场及中国客户建立起的合作伙伴关系深感自豪,还表示,随着高通业务持续拓展,高通的合作伙伴关系也从移动通信行业不断向汽车、计算、VR、工业等领域扩展。英特尔CEO在北京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一直以来都是英特尔最佳的合作伙伴之一,同时英特尔也在不断加深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 英伟达CEO黄仁勋5月接受采访时称,拜登政府为抑制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发展而实施的出口管制“捆住了(英伟达的)手脚”,让公司无法在其最大的市场销售先进芯片。黄仁勋还补充说:“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我们是没有应急措施的,(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黄仁勋说,中国市场不可代替;若无法与后者进行贸易,将对美国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 03 《芯片法案》的“彻底失败” 黄仁勋在专访中还表示,如果持续保持当下对中国的限制,《芯片法案》最终会彻底失败。因为失去中国市场的美国科技行业也会失去发展的源动力,到时候即使美国拥有芯片产能也没有人再需要它。黄仁勋认为,“如果(中国)不能从美国购买,他们就会自己制造。美国必须小心,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产业市场。”中国企业有潜力厚积薄发,实现自我成长,而这本是某些人不想见到的。遏制打压阻挡不了一个有决心的国家的产业发展,只会增强这个民族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强推对华“脱钩断链”、人为干扰市场行为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纽菲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半导体公司不能缺席中国市场”,对此,商务部长王文涛指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吸引外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向好态势,市场潜力持续释放,这些都将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来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04 全球化的“覆灭” 如何逆转半导体的全球化? 在全球合作已经如此成熟的背景之下,停止或者逆转半导体的全球化是一件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济成本都很高的过程。逆转半导体的全球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去填补本地化所带来的成本升高。同时全球化的停止必然带来技术的流通放缓,这意味着在研发出新技术之前,一个本地企业只能用落后的生产方式,而这会带来时间成本。同时半导体的生产会需要一些自然资源,为了限制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业,这些资源也会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如此发酵,半导体市场的逆全球化会带来全球贸易的混乱。 混乱的贸易格局,无法为任何人带来幸福。 人类用漫长的时间探索出互惠互利的全球市场格局,但却要因为人性打破全球经济系统的和谐发展。数十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不断延伸拓展,生产要素全球流动,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动力。但身处其中的一些人,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快速增长与全球化息息相关。 商业化的大规模先进半导体生产是人类所做的最复杂举措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成功靠国内资源成功发展了供应链如此众多的部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就支持这一行业的资源和国内市场规模而言,中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多个国家地区政府表现出了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当地企业去依然“叛逆”地选择了中国。 如果说有一个确定的因素可以影响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格局,那一定是行业的创新。与其成为彼此的敌人,或许共同寻找新的机遇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