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MW!巴彦淖尔乌兰风电项目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26
  • 近日,巴彦淖尔公司乌兰400兆瓦风电项目被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评选为2019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同时项目设计被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评选为2018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乌兰项目装机容量400兆瓦,一次建成。2016年10月29日开工,2017年11月17日整体完工,2018年4月11日升压站倒送电,4月12日首台风机并网发电,4月16日全部并网发电,是国内一次性建设单体容量最大、建设周期最短、调试并网最快的风电项目之一。截至2019年4月底,共运行384天,累计发电量117465.2164万千瓦时,累计实现利润27888.33万元。

    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1.5万吨,减少烟尘等排放约400吨。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在陆地大规模风电项目建设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在项目建设期间,国家能源局下发了风电投资监测预警文件,明确要求蒙西地区电网不得受理新建风电项目的并网手续,乌兰项目的建设陷入困局。面对困难,艰苦奋斗的国华人一个一个解决问题,一项一项落实手续,使得乌兰项目成为本地区建设进度最快、手续办理最完备、并网条件最成熟的项目,最终成为红色预警后内蒙古电网第一个并网的风电项目。

    项目立项之初就确立了争创优质工程的质量总体目标。设立项目质量管理机构,编制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专业标准清单、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重要技术方案等审批及时准确,设备监造、设计交底、施工图会检、主要项目验收、强制性条文检查均落实到位。建设过程中及时开展质量监检验收工作,并邀请行业内专家进行了现场指导检查,严格落实整改闭环工作,项目隐蔽工程及实体效果良好。项目一次性通过电力质监站240小时试运行验收和中电建协专家组的达标投产验收,高分通过项目地基结构、绿色施工和新技术应用专项评价,被评定为高质量等级优良工程。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引领的作用,组织各参建单位成立了多个创新小组,发挥各单位专业优势,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国内首创风机基础长期载荷下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从多个方面对重力式风机基础展开研究,提升风机基础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风机基础造价,该成果获2019年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行业首创季风气候平坦地形风机微观选址研究与应用,有效提升发电量2-4%,该技术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期间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行业级工法5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10项。

    在2019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评审会上,各方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国华乌兰400MW风电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策划实施到位;设计合理、设备选型先进;工程质量实体美观、档案规范完整;项目建设进度、工程造价、风机可利用率、首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均达到同区域同期领先水平,在陆地大规模风电项目的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电力优质工程是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获奖工程建设质量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国内同期、同类先进水平。该奖项每年开展一次评审,按照企业申报、中电建协组织专家现场复查、会议评审、审定批准等程序进行评选。

相关报告
  • 《国神集团哈密电厂4×660MW机组工程取得2018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证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08
    • 近日,国神集团哈密电厂4×660MW机组工程通过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评审,并取得2018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证书。 哈密电厂4×660MW机组工程作为哈密-郑州±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大电源支撑点,采用煤电一体化模式,一次性批复、同期建设。2013年获发国家改委核准,2013年3月12日开工建设,2015年7月24日竣工投产。工程建设合规性文件齐全,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工程采用国内首创的660MW等级燃用高钠煤的低容积热负荷塔式锅炉,进行了燃烧调整科技攻关,实现了全烧大南湖矿区高钠、低热值褐煤的典型示范,推动了国内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工程是在多种气象特征重合戈壁地区,首次建成的660MW直接空冷机组,采用了国内首创的直接空冷十字防风消能装置;工程共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9项,建筑业10项新技术10大项28子项,电力建设五新技术25项,其他自主创新技术11项。 本次评审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完成,通过申报资料网络预审、现场复查、会议评审和网上公示等各项程序得出评审结果。下一步,哈密电厂4×660MW机组工程创优组将继续组织完善档案资料整理及各专业缺陷消缺工作,为国家优质工程奖申报做好准备工作。
  • 《2025年后中国新增煤电项目将不具备经济性 - 中国电力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09
    • 《NEO报告》指出,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有望在2027年达峰,并在之后20年下降超过一半。在风电、光伏度电成本不断俯冲的情况下,中国煤电项目的经济性正在丧失,2025年将经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7月4日,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于北京举办《2019年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下称《NEO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上,《NEO报告》中国市场首席作者栾栋介绍,目前中国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的度电成本位于50美元/兆瓦时的水平,与新建煤电不相上下。到2025年,新建陆上风电、光伏项目的度电成本将较新建煤电项目低三成以上。   “这意味着,2025年后用新建煤电项目,满足新增电源需求将不具备经济性。”栾栋预计,在随后的两三年,新建陆上风电、光伏的度电成本将低于已建煤电的运行成本。   栾栋由此指出,从经济性方面考虑,2025年后,中国将不必新建煤电项目。   他还表示,随着新建煤电项目的减少,中国煤电发电量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此后便缓慢下降。到2050年,中国煤电在整体发电量中只占据15%的份额。   随着煤电项目的减少,风电、光伏将挑起未来中国电力系统的大梁。   目前,中国电力系统累计装机中,有58%是化石能源,39%是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化石能源占比将下降到47%,可再生能源占比将提高到50%,以储能为主的灵活电源开始起势,将达到1%。到2050年,化石能源占比下降至23%,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量将占比67%,灵活电源占7%。  这将带来13.3万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包括5.3 万亿美元的风电投资及4.2万亿美元的光伏投资。除新建发电资产外,另有8400亿美元将投向储能,有11.4万亿美元将用来扩建电网基础设施。   该报告首席作者Seb Henbest在会上表示,预计到2050年,风电和光伏在全球电力系统装机量的占比将接近一半,并在2030年前,帮助电力行业保持在控制温升2度以内的轨道上。   《NEO报告》预计,到2050年,煤电发电量在全球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37%下降到12%。与此同时,石油发电将基本消失;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的占比将从目前的7%增长到48%;水电、气电和核电的市场占有率大致不变。   据《NEO报告》介绍,目前,在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地区,风电或太阳能已是最低价的新建电源。自2010年以来,风机价格已下降49%,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价格已下降85%。   在碳价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欧洲正走在全球电力行业脱碳的最前端。到2050年,欧洲高达92%的电力供应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相较之下,拥有大量低价天然气的美国和拥有大量现代化燃煤电厂的中国,低碳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NEO报告》指出,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有望在2027年达峰,并在之后20年下降超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