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生命的“数字孪生”?Giotto Suite如何绘制跨越尺度与模态的终极组织地图》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 梁美宏
  • 发布时间:2025-10-10
  • 《Nature Methods》于2025年10月9日发表了一篇研究报道,介绍了一个名为Giotto Suite的多尺度、多模态空间多组学分析生态系统。

    该技术旨在解决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数据整合难题。 在细胞生物学的经典时代,研究人员常将细胞从组织环境中分离以深入了解其内在机制,但这种做法忽略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信息。空间组学技术的崛起,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保留组织完整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分子层面的“侦查”。然而,不同空间组学技术所使用的数据语言、比例尺和绘图风格各异,导致数据整合困难。 Giotto Suite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优雅的解决方案。它能够统一混乱的数据语言,连接孤立的信息岛屿,从而实现对组织复杂结构的全面解码。

    Giotto Suite的底层逻辑是一种灵活且极具扩展性的数据框架,不强迫所有数据类型适应单一模子,而是设计了一种通用的数据表示方法。 Giotto Suite具备技术不可知、多尺度处理、多模态整合和卓越的可扩展性,能够从细胞器到整个组织进行无缝分析,融合RNA、蛋白质、表观遗传等信息层,并具有应对天文数字般数据量的处理能力。这一系统不仅解决了当前数据分析者面临的挑战,还为未来空间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78cb90138442.html
相关报告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落户怀柔》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19-11-08
    • 由北京大学作为法人单位建设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日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据悉该设施项目批复总投资约17.35亿元,新建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建设周期为5年,力争本月底开工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程和平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医学样本可以通过与光、电、磁、热、声、力、发射线等发生作用来进行测量,其结果以图像的方式加以呈现,如我们熟悉的光学显微镜、超声成像、内窥成像、磁共振成像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成像模态,它们在分辨率、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各有优缺点。多模态融合成像可以融合各种模态,优势互补,实现各技术性能的最优化。 据介绍,此次获批的该项目,成像设施主要建设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全尺度图像数据整合系统、模式动物与样品制备平台及配套土建工程,将建立完备的核心成像设施,从细小的分子到“米”级的人,无缝覆盖跨越9个数量级的超大尺度范围,具备动态、高灵敏度、无损观测能力。同时,装置间通过全尺度图像整合系统实现有机对接,形成跨尺度、多模态、自动化和高通量的生物医学成像全功能研究平台,实现高端生物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中国创造”,在综合能力上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成像设施建设地点位于怀柔科学城的核心区,将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集群效应,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项目建成后将按照“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多用户、多领域开放,开展科学研究和国内外交流合作。目前,成像设施指挥部正在积极开展开工手续办理工作,力争在本月底前动工建设。
  • 《Nature | 生命物质自发产生有序的大尺度涡旋阵列》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6
    • 2024年3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吴艺林教授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elf-enhanced mobility enables vortex pattern formation in living matter的文章,发现微生物流体可以自发产生稳定有序的涡旋阵列。这一发现为理解生命系统和非平衡态物质中大尺度有序结构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力学机制。 该研究发现的有序涡旋结构由湍流演化而成。湍流是流体混乱无序的运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除了人们熟悉的发生在江河与空气中的湍流,冷原子组成的量子流体、活细胞组成的生物流体、甚至星际物质都有湍流现象。湍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随机形成无序的涡旋结构。在该研究中,作者发现,由活细菌组成的生命物质流体(这是一类典型的非平衡态物质或者所谓“活性”物质)能自发地从湍流中演化出稳定有序的涡旋阵列,每个漩涡由约数万个运动细胞组成。这些涡旋在厘米尺度的空间中排列成具有明显晶格特征的三角点阵,而涡旋中的单个细胞以协调有序的方式旋转。单细胞跟踪和数值模拟表明,这种具有跨尺度有序性的涡旋阵列源于单个细胞的表观移动速度随着附近细胞集体运动的有序程度而增加。作者称这一机制为 “自增强流动性”。 该工作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活性物质的湍流能够自发地演化出稳定有序的涡旋结构,并为理解生命系统和非平衡态物质大尺度有序结构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力学机制。从宏观尺度的多细胞有机体到亚微米尺度的细胞器,生命系统经常会自发产生有序的空间结构。有序空间结构的出现可以区隔细胞质组分或者分化后的细胞群体,在生命系统的代谢和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生命系统中有序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通常需要化学信号和基因调控来协调细胞行为和分化过程。而在这项工作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物理机制,即“自增强流动性”,使得生命物质形成跨尺度的大规模有序空间结构。该机制可能帮助理解细胞质的有序流动以及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大规模细胞运动。更普遍地,这一机制适用于处在液体-固体行为边界的其他非平衡活性物质和软物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