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集团上半年全球销量下跌13.3%,纯电销量大涨110.3%》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2
  • 盖世汽车讯 由于今年继续受到东欧地缘政治局势、新冠疫情蔓延和半导体供应的持续瓶颈的影响,2022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向客户交付了1,160,443辆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汽车,同比下降13.3%。不过,得益于其纯电动车型非常受欢迎,宝马集团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75,891辆宝马和MINI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10.3%。

    (注:电动车包含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从品牌来看,凭借广泛的高科技产品和创新的驱动技术,宝马品牌上半年在全球共售出1,016,541辆车,同比下降13.7%。其中,BMW 4系车型表现尤为突出,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半,达到58,805辆。MINI品牌上半年向客户交付了140,711辆汽车,同比下降10.9%。而劳斯莱斯汽车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6.8%,至3,191辆。

    从市场来看,宝马集团上半年在中国共售出378,727辆宝马和MINI汽车,同比下降了18.9%,但其纯电动汽车在华销量同比增长74.8%。

    宝马集团在美国交付了164,626辆宝马和MINI汽车,同比下跌10.3%。得益于市场的高需求,美国产SUV的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8.1%,至92,716辆。

    宝马和MINI品牌上半年欧洲销量为433,989辆,同比下降13.9%。宝马和MINI品牌在德国的注册量为124,350辆,其中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30.8%,至15,064辆。这些数据使该集团在欧洲市场上领先于其竞争对手。

    此外,宝马集团的目标是在2022年将其纯电动汽车销量增加一倍以上,该集团有望在下半年实现这一目标。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9614.html
相关报告
  • 《欧美销量大跌 中国成特斯拉避风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02
    • 中国市场正成为特斯拉的“避风港”。8月31日,汽车数据供应商JATO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7月,特斯拉在欧洲新车注册量仅为1050辆,同比大跌76%。不仅欧洲市场,特斯拉在“老家”美国市场的销量也不乐观。眼下,中国市场已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销量增长点,而特斯拉也在不断加码中国市场。为实现50万辆年销量目标,特斯拉不仅在加快提升Model 3车型零部件的本土化率,即将推出的国产Model Y也在与时间赛跑。 欧洲市场被蚕食 随着欧洲市场补贴政策的变化及车型选择增多,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正迅速流失。JATO数据显示,今年7月欧洲电动汽车需求量同比增长高达131%,再创新高。然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爆发之际,特斯拉却遭遇滑铁卢,今年7月特斯拉新车注册量仅为1050辆,同比下滑76%。 事实上,特斯拉失意欧洲市场与政策补贴的不对等不无关系。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为刺激电动汽车市场加速清洁能源的推广,欧洲不少国家都出台新能源补贴利好政策。不过,特斯拉却很难享受到该红利。以法国为例,对于超过4.5万欧元不得发放电动车补贴,而特斯拉Model 3在法国的起售价为4.96万欧元。 JATO Dynamics全球分析师菲利佩·穆诺兹表示:“电动汽车需求的上升与更广泛的优惠和补贴密切相关,最终包括更多负担得起的车型选择,各品牌之间更激烈的竞争也在压低价格。这意味着,相比能获得更多补贴的车型,特斯拉的市场正在被蚕食。今年上半年,雷诺Zoe取代特斯拉Model 3成为欧洲最畅销的纯电动车型。” 除了补贴,大量的新车型涌入欧洲市场,也导致当地竞争愈发激烈。据统计,标致、斯柯达和Mini等传统品牌相继推出新车型,目前欧洲市场共有38款新能源汽车供消费者选择,相比去年增加10款车型。 另外,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需求量的下降,也与特斯拉加州工厂停产有一定关系。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特斯拉美国工厂无法全面复工,而该工厂的产量需供应全球市场,其中便包括欧洲。JATO报告称:“由于加州弗里蒙特工厂面临生产挑战,特斯拉在向欧洲发货延迟后,销量下降76%至1050辆。”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表示,持续供货不足同时车型选择增多,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电动车的概率会相应上涨,这也让特斯拉陷入两难境地。 不仅欧洲市场,由于上半年疫情影响,特斯拉在美国“主场”的销量也受到影响。外媒cleantechnica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 3在美国的总销量为3.83万辆,虽然拿下最畅销电动车的称号,但是与去年同期的6.9万辆相比,销量腰斩。面对市场格局的变化,特斯拉正在推动柏林超级工厂的建设工作,以扩大产能。 中国市场地位凸显 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和欧洲市场均为特斯拉贡献超过10万辆的销量。如今,两个市场接连遇冷也让特斯拉今年全球50万辆的销量目标充满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销量增长点。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特斯拉在华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随后的5-7月交付量也均破万辆。其中,今年7月,特斯拉在华销量为1.1万辆,位居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榜单首位,且超过2-4位车型的销量总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预计今年特斯拉在华销量将达到10万辆。 事实上,3月首次突破万辆的成绩单,已经让特斯拉意识到中国市场将成为完成50万辆目标的关键。为保住销量,在国内发布只有30万元以下车型才能享受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情况下,特斯拉将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由30.355万元下调至27.155万元。“因为不符合欧洲市场补贴政策要求,特斯拉已经吃到苦头,因此在国内市场调整补贴政策后,特斯拉势必要保证中国市场销量的稳定。”颜景辉表示。 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市场在推动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提升的同时,国产化车型也为其带来更多利润。据测算,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3生产线可降低高达65%的生产成本。据统计,相比美国版车型,国产特斯拉Model 3车型生产成本降低20%-28%,远高于美国版车型20%的毛利率,国产版本车型具备27%-34%的降价空间。今年二季度财报会上,特斯拉CFO柯克霍恩表示,“今年二季度中国市场的毛利率有所提升”。 据了解,目前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车型年产量为20万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上海工厂规模很大,产能正在不断提升。此前,零部件只能从全球其他地方运到上海,现在本地采购比例约为40%,年底可达80%,甚至更高。“中国供应商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他说。 在提升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的同时,特斯拉也提速在华基础设施布局。目前,特斯拉在华拥有超过2500个超级充电桩,2400个目的地充电桩。特斯拉方面表示,今年将在中国新建超过4000个超级充电桩,该数字是过去五年建设总量的两倍。“随着国产化率提升,不排除特斯拉将进一步降价来提升在华竞争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Model Y加速落地 按照特斯拉方面的说法,实现今年50万辆交付目标,将基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Model 3 在上海工厂进展顺利,二是Model Y 在加州工厂进展顺利。今年以来,上海工厂的进展符合预期,但加州工厂的进展却并不顺利。 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纯电动中型SUV,特斯拉Model Y今年1月开始在加州工厂生产,3月13日开始在美国市场交付,但3月23日加州工厂便因疫情停产。虽然加州工厂5月中旬已经复工,但特斯拉仍需思考如何弥补此前停产所带来的产销量损失。据统计,加州工厂停工7周让特斯拉损失了4.9万辆的产量。 “在加州工厂承受较大停工损失的情况下,在华生产和在华销售对特斯拉的意义正变得更为重要,毕竟中国不仅支持特斯拉复工,还帮助上海工厂解决扩产所需的资金问题。”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今年5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签订2020年流动资金贷款合同,并将借此获得40亿元贷款。特斯拉方面透露,该贷款只能用于与上海工厂生产有关支出,将主要用于工厂增产,涉及国产Model Y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笔贷款敲定后,特斯拉Model Y的国产步伐开始提速。根据原先的计划,特斯拉Model Y将于明年一季度在华量产。但近日发布的航拍画面显示,上海工厂Model Y生产线建设已进入尾声,新的厂房建筑几乎完工。 有报道称,Model Y生产线建设速度超出预期,今年四季度便可提前量产Model Y。对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特斯拉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转发了该报道,并评论了“不仅是快”四个字。 随着Model Y生产线落成,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月产能也将提升至2万辆(包括Model 3和Model Y),特斯拉在华的大众化产品阵容也将进一步完善,其中Model Y将杀入国内SUV市场,而SUV市场正是近两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热度最高的细分市场。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目前特斯拉在国内的热度很高,即便提车周期较长,很多消费者也愿意下单耐心等待,Model Y定位与Model 3类似,应该也会受到国内消费者欢迎。不过,Model Y最终的销量表现如何,与该车国产后的定价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目前Model Y已接受国内消费者预订,但起售价高达48.8万元,远超起售价27.155万元的Model 3。张翔认为,作为一款SUV车型,Model Y的售价应该会高于Model 3,但也不应过高。实现国产化后,Model Y的价格应该控制在33万-40万元区间会比较有竞争力。  
  • 《车用动力电池市场大幅下跌,上半年LG化学电池装机量全球第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0
    • 8月3日,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车用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同比大跌23%,至42.6 GWh。其中,LG化学以24.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1,而宁德时代排名第2,松下排名第3。从地区来看,中国市场在下滑,而欧洲市场在崛起。 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均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排行前十的电池厂商中,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和中航锂电的电池装机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他厂商则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具体来看,LG化学的装机量达到10.5 GWh,同比大涨82.8%,从而由去年同期的第4位跃升至第1位。宁德时代则以10 GWh的装机量排名第2,市场份额为23.5%。之后是松下的8.7 GWh,市场份额为20.4%。从装机量来看,以上三家厂商将其他企业远远甩在了后面。 当然,除了LG化学外,韩国三大电池厂商中的另外两家——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表现也不错。其中,三星SDI的装机量为2.6 GWh,同比上涨34.9%,市场份额为6%,在排行榜中由去年同期的第5位跃升至第4位。至于SK Innovation,也以3.9%的市场份额由第9位前提至第6位,装机量为1.7 GWh,同比增长66%。 SNE Research指出,LG化学之所以实现高速增长,是因为其配套的特斯拉Model 3(中国产)、奥迪e-tron(95 kWh)、雷诺Zoe等车型近来较为畅销。三星SDI则为奥迪e-tron(71 kWh)、宝马330e、大众e-Golf等电动车型供货,而SK Innovation则受益于其与现代和起亚的订单。 尤其是现代汽车集团专门打造的E-GMP电动模块化平台,将SK Innovation选定为第一家电池供应商,LG化学作为第二家电池供应商。现代基于E-GMP平台打造的原型车预计在2021年第一季度投产,可以预见,届时将为SK Innovation和LG化学带来大量订单。 中国市场下滑 欧洲市场崛起 对于上半年全球整体电池装机量的下滑,SNE Research指出,主要是因为作为重点市场的中国和美国因疫情经济受到影响,新能源汽车需求下滑。至于欧洲,则是另外一番天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对于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内市场的宁德时代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低迷自然会冲击到其装机量。 同期,虽然欧洲因疫情封锁导致车市整体大幅下跌,但新能源汽车销售依然创造了新纪录。根据EV Sales网站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欧洲地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40.1万辆,尤其是6月单月销量接近9.3万辆,较去年同期几乎翻倍。很明显,在德国、法国等主要市场,得益于政府近期的扶持和激励措施,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了大幅提振。再看车型销量,较为靠前的是雷诺Zoe、特斯拉Model 3、大众e-Golf等,这些车型的畅销自然带动了韩国厂商电池装机量的增长。 虽然上半年宁德时代的装机量被反超,但双方差距并不大,而全年装机量冠军的争夺,仍留悬念。对于LG化学来说,大众ID.3等车型在欧洲的交付,以及国产特斯拉的畅销,是其重要的增长引擎。LG化学此前表示,第三季度的电池订单已满,预计将较第二季度增长超25%。至于宁德时代,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下半年逐渐走出低谷,再加上开始向特斯拉Model 3交付电池,装机量有望得到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