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铝合金智能建筑施工平台,滨州铝业填补国内空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26
  • “世界高端铝业峰会·2019”将于4月28日至29日在滨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为做好世界高端铝业峰会的前期氛围营造工作,大力宣传滨州市涉铝产业基础优势,4月18日至19日,高端媒体滨州铝业行活动走进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邹平市,探寻滨州涉铝企业发展过程。

    4月18日,“世界高端铝业峰会·2019”高端媒体滨州行采访团走进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参观采访了山东泰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以及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

    一走进山东泰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铝模板生产车间,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让记者们眼前一亮,据了解,这条铝模板生产线年产能在300万平方米,目前产能位居国内首位。其中大量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机器人智能焊接生产线、全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BIM设计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对铝模板系统的每个构件使用二维码管理,通过大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对每一块铝模板的全程跟踪。除了开发建筑用铝模板,泰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还研发建设铝合金集成智能一体化建筑施工平台项目,实现了建筑施工平台的智能化控制、整体升降、安全高效等特性,该项目也在2019年被列入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建筑施工平台实现了国内首创全铝配置,其具有自重轻、标准化程度高,耐腐蚀、可循环利用等特点,能有效解决钢管脚手架安全系数较低、安装繁琐、频繁拆卸安装等诸多问题。使用过程中采用智能终端控制整体升降,每分钟升降12CM,可实现一键预紧、过欠载自动停机、受力值临界预警、缺相保护、数据存储与下载等先进功能,并设有防护挡板,实现施工平台与建筑物无缝隙接触,有效杜绝坠落、坍塌等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公司所在集团所购买的铝液,全部生产成铝模板、铝合金集成智能一体化建筑施工平台、工业型材、全铝家具等终端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利润最大化,完成了从铝液到终端产品接近100%的转化率。

    走进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厂区,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却见不到几个工人。流水线上,一台台黄色的机器人操作精准快速,把一个个汽车轮毂送往下一道工序,这就是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车间内的场景。采访团的记者们在参观纷纷驻足,举起手中的相机对准了工作中的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卢化鹏告诉采访团的记者们,在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机械加工、动平衡检验、气密检验、清洗和涂装等生产工序基本上实现了机器人全覆盖,机器人替代率达到了60%,每千名员工拥有机器人数量为125台,远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近年来,轻量化已然成为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而汽车轻量化实现的载体也必然是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对现有的铝合金轮毂,由铝代钢已实现了材料的轻量化,进一步的轻量化只能通过结构创新和工艺创新。从2015年开始,盟威戴卡就率先认识到轻量化轮毂潜在的巨大市场,并进行超前谋划、提前布局,率先在装备和研发方面投入巨资迅速布局高端乘用车轻量化轮毂,以产品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公司引进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铸旋生产系统,通过对轮毂结构进行颠覆性设计和采用结合低压铸造和旋压两者优势的铸旋工艺,相同规格的车轮,延伸率提高5%以上,重量减轻 15%-35%,强度提高10%-20%,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高强度要求。

    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国内规模最大的活塞制造企业,亚洲最大的内燃机活塞生产制造企业。自1986年至今,连续30多年处国内行业领军地位,综合实力全球行业排名第4位。目前,企业年产能达到3000万只各类型活塞,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35%,商用车用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为一汽、东风、潍柴、重汽、玉柴、康明斯、上汽等多家知名主机厂配套;国际市场遍及北美、欧洲、东亚、中东等地区,拥有康明斯、卡特彼勒、大众、菲亚特、科勒等国际高端客户。公司先后获得国内行业惟一“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取得全国质量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近五年来,渤海活塞新增自动化加工生产线34条,自动铸造机20组,自动检测机10余台,组织团队研发柔性生产线,提高生产线多品种生产能力,按高标准建设活塞销自动化生产车间,利用无线局域网络,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物流配送、智能仓储管理、虚拟化仿真设计、高性能企业云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实施智能能效管控系统,实现全面的智能化能耗监测和综合管理。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75856
相关报告
  • 《渤海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技术创新赢大单》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3-04
    • 截至3月1日,渤海装备公司已完成中俄东线(南段)首批试制钢管和江苏滨海LNG项目钢管首批交付。据悉,在2月份国家管网公司组织的中俄东线(南段)钢管产品招标中,渤海装备中标29.07万吨直缝钢管工作量,收获了市场大单。针对中俄东线管道项目用钢管超大口径、高钢级、高压力等新要求,渤海装备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低温(零下45摄氏度)环境用X80钢级直径1422毫米钢管、热煨弯管及管件,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的直径1422×25.7/30.8毫米直缝埋弧焊管,成为全球油气管道最大口径X80钢级直缝埋弧焊管。56英寸CL900球阀成为目前世界上尺寸规格和压力等级最大的球阀,已有28台应用到中俄东线(北段)项目。渤海装备积极履行生产保供职责,在已开工建设的中俄东线北段、中段及南段的部分管道项目中,其钢管供货量占项目总需求量的46%。同时,渤海装备组建服务队伍,深入施工一线提供精准服务,为管道全数字化、全智能化、全生命周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中油测井射孔新软件填补国内空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6
    • “我们自主研发的射孔设计优化与作业监测软件,在长庆油田H40平台两口井进行了射孔设计优化现场试验,让平均破裂压力降低6.33%,射孔工程设计时耗降低71.25%,明显提高了压裂改造效果,为非常规油气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11月26日,中油测井西南分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赵昕迪说。 这个软件是中油测井西南分公司结合射孔施工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实现与油田公司同频共振,不断提高成果转化率而孵化出的射孔“研发+生产+应用”新成果,并于11月22日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西南分公司通过技术“桥接”,实现全功能集成,研发出射孔设计优化与作业监测软件,并通过了CNAS认证,获得发明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4项,成功填补了国内闭环式射孔设计优化软件的空白,取得国内水平井射孔设计优化软件从无到有的突破,实现射孔集成软实力国际领先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