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 智食科技】2024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回顾》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1-06
  • 2024食品行业年度盘点: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回顾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食品行业在营养与健康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进展,从科技创新到政策引导,从健康理念的普及到具体实践的落地,这些进展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也反映了社会对健康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网食品频道特别整理了2024年食品行业的十大营养健康热点新闻,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一、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举办 聚焦科技创新 2月25—29日,由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海南远创主动健康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在海南博鳌举办。 大会期间,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倡议书也于同期发布。倡导从聚焦科技赋能,致力健康食品创新;引导食物的智慧选择,构建科学饮食习惯;完善转化机制,推动科技产业融合;挖掘饮食传统,大力发展食养服务;加强跨业合作,全面升级食品产业等五个方面为构建大健康领域科技赋能,推动智慧食品创新的新格局,共同促进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发布 4月25日—26日,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于北京举办。为强化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学术研究与产业创新,服务政府决策和回应行业热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自2023年起,共同启动热点的研究工作,经国内外权威专家多次研讨,形成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并于大会期间发布,热点涵盖了食品新生产系统、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可持续食品包装等多个前沿领域。 三、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烹协营养委”)成立大会5月1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通报了《中国烹饪协会健康营养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工作思路和计划》,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机构负责人,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院长李想当选第一届委员会主席,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当选第一届委员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 四、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召开 多方达成年度科技合作协议 5月22—24日,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会上益生菌行业优秀共同发起“科技创新培育益生菌新质生产力行业倡议”。 此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IFF、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健合(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年度科技合作协议,并在会上签约。合作内容聚焦全球乳业技术创新、益生菌科研基金、人才培养以及科学共识等方面内容。 五、4款临床急需特医食品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7月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适用于苯丙酮尿症、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4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据了解,为更好满足病患营养需求,市场监管总局设立特医食品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对罕见病类别、临床急需且尚未批准新类别等产品实施优先审评,审评时限由最多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优先安排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 六、新茶饮品牌争相打出“健康牌”,喜茶发布“四真七零”标准 从开店数到价格,新茶饮市场“内卷”仍在继续。今年的新茶饮品牌将更多的传播重点放在了产品健康元素上,低糖低脂、天然原料成为各品牌传播的重点。 7月22日,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发布“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即以“真茶、真奶、真果、真糖”为原料,产品符合“0奶精、0香精、0果葡糖浆、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0速溶茶粉”要求,并宣布喜茶全线在售现制饮品均符合上述标准。 七、首届国际乳业创新大会召开 加速培育奶业新质生产力 9月20日-21日,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在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呼和浩特市举行。 此次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课题组发布《中国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专题报告。该报告剖析奶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充分调研当前奶业发展形势,深入解析伊利集团等龙头企业具体实践,指出科技创新是中国奶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八、第四届营养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推进食品产业升级 9月21日,由中国营养学会指导,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牵头并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和武汉科技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营养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围绕“营养与健康 新见解·新技术”“探索与科技实践”“儿童营养·质领升级”“功能性脂质与应用”“法规标准与高质量发展”五大专题开展。 九、低GI食品溯源码发布,构建透明可靠的市场环境 10月9-10日,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4·第六届中国GI(血糖生成指数)国际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发布的低GI食品溯源码,有助于构建GI值溯源体系,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可靠的GI值溯源途径,提升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与品牌形象,推动建立更加规范、健康的低GI食品市场环境。 十、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发布 食药同源、抗炎饮食上榜 2024年12月14日,第二届国民营养素养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内营养学、食品科学和健康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企业代表近200人参会,共同探讨营养素养科学的最新进展,交流营养健康的最佳实践,推动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应用。 大会发布并解读了“2024年度十大营养热词”,食药同源、抗炎饮食、饮食模式、健康素养、体重管理、学生餐、适老食品、反食物浪费、轻断食、儿童精准营养当选。 (以上按时间顺序排列)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ODAzMjY1OQ==&mid=2247591417&idx=6&sn=28e5115e6b60f5de1daf6eaefc489153&scene=0
相关报告
  • 《【食品伙伴网】2025年全国两会热点回顾-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与乳业发展新蓝图》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3-19
    • 2025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3月4日在北京召开,于3月11日、3月10日闭幕。会上各位委员、代表各抒己见,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食品伙伴网整理了两会期间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乳业发展方面的热点提案,供您参考。 春风送暖,陌上花开。2025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3月4日在北京召开,于3月11日、3月10日闭幕。会上各位委员、代表各抒己见,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食品伙伴网整理了两会期间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乳业发展方面的热点提案,供您参考。   01   食品安全   2024年全国出现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诸如,槽头肉生产梅菜扣肉、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月饼使用防腐剂“脱氢乙酸钠”等。对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严格食品药品监管,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提议修订《食品安全法》,主张强化食品安全违法惩处,提升违法成本并实施严厉的惩罚性赔偿;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及预警系统,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同时,优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确保其科学实用并覆盖新兴食品业态与技术等。   全国人大代表卢庆国建议构建行政许可分级审批管理体系,推行“负面食品类别清单”以管理扩大使用范围的申请,并持续加大对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惩罚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范银莲建议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健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有关制度,确保各个环节消除隐患。   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建议强化农产品源头管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完善供应链监管,利用现代技术构建全程追溯体系,整合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加快新兴食品领域标准制定,加强监管力量与技术支撑,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形成多方共治的食品安全格局。   02   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报告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钱前建议强化粮食类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农民增收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侵权成本,严打假冒伪劣,建立企消联动保障机制,打破地方保护,构建全国统一公平竞争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毕利霞建议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印遇龙建议修订相关法律,将种养结合纳入强制性规范,并强调通过种养结合循环来确保粮食安全底线。   全国人大代表郭进考建议推行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融合农业科技发展新模式,推动粮食单产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孙东伟建议大力发展花生产业,扩大新疆等适宜种植区的花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油料自给率,加固我国油料作物安全屏障。   全国政协委员严建兵建议构建涵盖种植、收储、加工全环节的高蛋白玉米标准化产业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落地。   03   乳业发展   乳业,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为乳业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建议从多个层面加大乳制品产业扶持力度,包括做大做精深加工产业,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和原创性研发;拓宽乳业新领域,聚焦运动营养、特医食品、益生菌、蛋白加工等高潜力市场进行产业布局;加速研发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以及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液态奶智能制造水平,增强产品品质、效率和市场规模等。   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建议加大力度推动乳品功能性原料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建立健全乳品功能性原料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支持乳制品深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在全行业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王彩云建议聚焦奶业核心技术攻关,助推形成更多突破性成果转化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魏立华建议从供给侧角度,建议出台大包奶粉国家收储制度,通过调节市场供需来稳定价格,保障养殖和加工端的利益,进而稳定基础产能和产业链安全,促进奶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需求侧角度,则需进一步健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机制,加强乳品营养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培养乳制品消费习惯。   04   小结   两会热点提案映射出民众对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及乳业发展等领域的深切期待。这场相约春天的盛会,正以中国式民主的巨大力量,把人民群众的期许、社会各界的诉求带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和行动部署中。
  • 《【科学私享】IF=15.1!食品顶刊综述:甜菜碱:关于膳食来源、健康益处、作用机制和应用的全面回顾》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13
    • 2025年4月,国际食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科学院一区TOP,IF=15.1)发表题为“Betain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dietary sources, health benefits,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application”的综述型论文。杨志军博士为第一作者(2024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师从朱惠莲教授,现就职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惠莲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成果介绍 甜菜碱(N,N,N-三甲基甘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谷物、海产品、蔬菜、水果等多种动植物食品中。不同食物的甜菜碱含量因食物来源及烹饪方式而异。藜麦、黑麦、灰菜、甜菜和菠菜的甜菜碱含量相对较高(120~630 mg/100g),小麦、大麦、燕麦、红薯、葵花籽仁及各种海产品,如鱼虾类,也是甜菜碱的重要来源(30~85 mg/100g),相较之下,奶类和蛋类的甜菜碱含量较低(0.5~2.0 mg/100g)。值得注意的是,膳食中的胆碱可以在人体内不可逆地代谢为甜菜碱,因此富含胆碱的食物,如鸡蛋和肝脏等,也被认为是甜菜碱的间接来源之一。膳食甜菜碱和甜菜碱补充剂的生物利用度相似。 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原料,甜菜碱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包括抗氧化、抗炎、减肥、抗糖尿病、保护肝、肾、神经系统和心血管、以及调节肠道菌群。例如,甜菜碱已显示出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认知障碍,其机制包括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改善突触功能、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激活BDNF/ERK以及抑制cGAS-STING通路。此外,甜菜碱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和降低血压来有效预防心血管损伤。甜菜碱还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包括提高SAM/SAH比例、降低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激活自噬、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肠道菌群。甜菜碱通过降低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抵抗、增加葡萄糖摄取和胰岛素敏感性、抑制NF-κB和激活Nrf2/HO-1通路,发挥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甜菜碱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食品加工、功能性食品、医药、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饲料和食品贮藏等。例如,在饼干中添加甜菜碱可提高其上表面的黄色强度和鲜艳度。根据FDA自愿化妆品注册计划数据库,甜菜碱可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例如头发调理剂、皮肤调理剂、保湿剂、表面活性剂-清洁剂、抗静电剂和增粘剂。此外,甜菜碱已被应用于香蕉、梨、桃、山楂、黄瓜和西葫芦等果蔬的贮藏,可减轻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冷害。甜菜碱的更多应用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综述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甜菜碱的膳食来源、健康益处、作用机制及工业应用,为甜菜碱作为功能性食品的未来发展提供基础。 图文赏析 朱惠莲 朱惠莲,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营养膳食与健康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及机制探讨。在膳食营养与慢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和肝癌)防治、我国老年人营养与健康(肌肉衰减综合征)、婴幼儿营养与生长发育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持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起草国家重要指南和共识,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以及《中国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及专属营养解决方案白皮书》等。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1)、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1)。以通讯作者在Hepatology、Redox Biology、Theranostics、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AJCN、Circulation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5.10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