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1.17亿千瓦时 电气风电这个风场又双叒叕创历史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09
  • 截至11月30日,由电气风电提供风力发电机组的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项目单月完成发电量1.17亿千瓦时,进入四季度以来,11月份单月发电量同比增长21%,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478小时,风机可利用率达99.99%,两项指标达投产以来历史最佳水平,创下投产以来单月发电量最高纪录。

    汕头首个风电项目

    亮眼成绩单 用数据说话

    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汕头市东部、南澳县南部海域的勒门列岛附近。总装机容量为245MW,安装有35台电气风电7MW风力发电机组,单日设计发电量为588万千瓦时,预计年发电量为7.5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24万吨,减少CO?排放量45万吨。该项目是汕头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广东省唯一的“AAAAA级”海上风电项目。

    项目于2021年12月31日全容量并网投产,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海上风电“加速度”。自投产以来,发电量屡创新高,交出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2023.3.2

    项目日发电量完成588.22万千瓦时,创投产以来的单日发电量新高,实现超设计满发

    2023.3.2-3.28

    在短短26天内,项目累积发电量从9亿多度攀升至10亿度,亮眼成绩惊艳各方

    2023

    在年平均风速不如2022年的情况下,年度等效满发小时数达3406小时,风机可利用率超99%,风机累计利用小时数居广东第一

    2023

    项目全年发电突破8.3亿度,超可研年发电量10.5%

    紧抓窗口期 度电必争

    应发尽发 能发满发

    汕头地处南海之滨,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为海上能源开发筑牢根基。然而受台风、潮汐、雷电等多重因素影响,海上风电项目发电量较不稳定,且具有明显窗口期限制。

    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项目表现稳定、优异。此次单月完成发电量1.17亿千瓦时,创下月发电量新高,离不开业主单位的科学部署与电气风电团队的精细化运维。在各方的协作努力下,切实做到“应发尽发、能发满发”。

    与此同时,运维团队做实、做细设备日常定检维护,同步开展无人机叶片巡检,确保设备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使其在冬季大风大负荷的关键时期“顶得上、发得出”。

    行稳致远,质敬未来。在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项目一次次发电量突破的背后,是电气风电拥有中国最大海上风电样本库的扎实积淀,是电气风电工程师团队10余年间的稳扎稳打和匠心打磨,是向客户兑现“高可靠、可信赖”的整体解决方案承诺的持续坚持。电气风电将持续不断地打造标杆风场项目,实现自身及中国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55366.shtml
相关报告
  • 《5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07
    • “今年以来,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应持续绿色低碳转型,电力消费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电力供应方面,预计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5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达4亿千瓦左右,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化,电力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十五五”时期,需要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环节迭代升级;新能源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打造自主可控核心技术装备集合,形成现代化电力产业链;需要加快完备统一电力市场功能,加力实施关键领域电价机制改革。 01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表现亮眼 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电力消费的回升,反映出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态势。 郝英杰介绍,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上半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量3.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5.0%,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3.0%。一、二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和2.9%。上半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 “从用电量增速看,新动能支撑作用强劲,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保持了较强韧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陈亚宁分析说。 陈亚宁介绍,6月份,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分别同比增长11.0%、10.3%、8.6%、8.0%、6.9%、5.8%、4.2%,均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此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热门赛道拉动相关行业用电量高速增长,6月份,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44.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4%,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3.0%。 “第二产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也提高了1.0个百分点。部分省份工业用电量增速回升明显,二季度,贵州、湖南、四川、上海、广东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分别提高9.8、6.9、4.4、4.1和3.9个百分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主任侯文捷介绍。 侯文捷强调,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上半年用电表现亮眼,上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1.7个百分点,二季度用电量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此外,消费品制造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0.2%,12个子行业中有7个保持正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5.7%)用电量增速领先。6月当月,除食品制造业外,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子行业用电量增速均比上月用电量增速有所提高。 “具体来看,促消费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地拉动部分省份工业用电量回温,促使第二产业用电量逐季回升;‘两新’等政策拉动充换电及互联网服务业等新业态用电量高速增长,推动服务业用电量快速增长。此外,受气温因素拉动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明显回升。”侯文捷认为。 02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6546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表示,“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继续保持电力新增装机的主力军地位。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其中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0.5、2.1亿千瓦,二者合计新增装机容量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蒋德斌介绍,从结构来看,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超过七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占比近九成,达到89.9%,继续在电力新增装机中发挥主力作用。 同时,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近30%,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超60%。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达到225.4,“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25.4%;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7.5,“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7.5%,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107.9个百分点。煤电装机占比持续下降,降至33.2%,全国所有省份的煤电装机占比均已低于50%。 蒋德斌表示,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占总发电量比重超四分之一。在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带动下,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合计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超四分之一,达到26.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3.7%。 此外,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上半年,除核电外,其他发电类型设备利用小时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水电同比降低100小时,云南、四川水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其余省份受部分流域来水偏少影响,利用小时均有所降低。 “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下降47小时和66小时,与风光资源水平较常年同期略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快速增长有关。火电同比降低130小时,火电功能向系统调节和兜底保供转变,利用小时总体下降。”蒋德斌说。 03 “十五五”聚焦安全保供与绿色转型 “十五五”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统筹电力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张琳表示,需求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用电需求持续保持刚性增长,电力安全保供压力持续存在。“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不断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升级,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带动电力需求持续保持刚性增长。同时,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电解水制氢等新业态成为拉动电力需求增长的新动能。 “203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电力供需平衡难度持续增加,需要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环节迭代升级,有效满足体量庞大的新增用电需求。”张琳预计。 供给方面,清洁低碳转型带动新能源高速发展,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引领新能源进入新一轮快速扩张期,2023年和2024年,全国风光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分别达到2.94亿千瓦、3.60亿千瓦;2025年上半年新增2.6亿千瓦,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致使系统消纳压力不断加大,持续保持较高新能源利用率的难度显著增加。2024年以来,部分资源富集地区风光利用率同比下降。 “‘十五五’时期,新能源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预计年均新增装机达2-3亿千瓦。随着新能源电量渗透率逐步提高,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将呈现下降态势,需要加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研究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新举措。”张琳说。 发展动能方面,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对电力科技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以来,电力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创历史新高,氢能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光明”“擎源”等千亿级行业大模型相继发布,电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但也要看到,部分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材料等国产化程度还不高,仍存在‘卡脖子’现象。‘十五五’及中长期,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一些技术领域已进入‘无人区’,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打造自主可控核心技术装备集合,形成现代化电力产业链。”张琳指出。 机制保障方面,统一电力市场加速建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资源配置能力日益优化。张琳介绍,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省、区域、省间高效协同,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五五’时期,随着市场价格机制对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电源电网投资引导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需要加快完备统一电力市场功能,加力实施关键领域电价机制改革,积极营造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与新型电力系统适配的全域政策制度体系。”张琳表示。
  • 《新疆:创新之风让风电产业加速“转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13
    • 眼下,驱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便可见到道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风机机组。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电网新能源发电量为1161.6亿千瓦时,其中风力发电75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近日,新疆华电达坂城5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金风零碳乌鲁木齐达坂城1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也正式开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历经近40年发展的新疆风电产业如今依然展现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新疆正着力打造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不断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装备迭代提升发电量 只有近距离观察,才能发现风机大小其实各有不同。通常,风机体型越“健硕”、叶片越长,单机容量也就越大。 在新疆龙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达坂城二场,“以大代小”的增容技改风电项目,实现了中国风电的“新老接棒”。该项目33台金风6兆瓦级机组替换了155台“服役”近30年的老旧机组后,不仅减少了风机数量,全场年发电量还增加至8.56亿千瓦时。 该项目负责人马建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装备升级后,风电机组可利用时长较之前提升了三分之一,加之单机容量的提升,因此发电量实现了显著提升。 这一技改项目是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金风科技承担了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级别的重大科技项目,陆续推动或实现了风机仿真软件、新型传动链、大型主轴承、超高塔架、模块化叶片、构网型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产品技术自主开发。 2024年10月,由金风科技牵头的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在新疆正式揭牌。金风科技副总裁兼新疆大区总裁高金山表示:“该中心将集聚全国乃至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引领风电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 与金风科技开展密切合作的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王维庆,是我国最早从事风电机组研发的专家之一。他带领团队首次揭示了失速型大型风电机组控制机理,并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 王维庆团队与金风科技共同建立起一系列大型风电机组电能转换理论体系,并研发了工程应用技术,由此生产的一系列风电机组产品,在全国300多座风电场应用推广。 强链补链实现产业升级 围绕新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关键任务,金风科技主动融入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已在乌鲁木齐、哈密、木垒、塔城、若羌建成投产年产能超1000万千瓦的5个差异化产业基地,保障新疆风电装备高质量交付,助推新疆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金风科技作为新疆风电“链主”企业,多年来坚持强链补链,吸引了哈密中车新能源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密中车”)、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核心部件产业链企业落地新疆。 在哈密中车,发电机组产品已经由过去的小兆瓦机组发展到现在的6兆瓦、10兆瓦等大型机组。2024年下半年,哈密中车完成了首台自主研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新产品试制。相较于直驱机组和半直驱机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在降低了10%至20%的成本的同时,提升了3%至5%的发电效率,有望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 依托哈密市完善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哈密中车每年订单超400台,生产的风电机组不仅销往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还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未来,哈密将进一步延链、补链、壮链,在现有风机、叶片、塔筒、机舱罩等产业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齿轮箱、轴承、背板等生产企业,提升全产业装备制造能力,打造百亿级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哈密市工信局副局长窦仁才说。 2023年,由金风科技牵头组建的新疆风电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进一步促进了新疆风电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疆工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赵曦峰表示,下一步,新疆将聚焦风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鼓励企业牵头申报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装备,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产业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