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50台氢能源通勤车交付,众宇助力武汉氢能推广规模再上台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05
  • 12月30日,搭载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众宇www.troowin.com )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首批50台氢能源通勤车正式交付武汉铁龙通勤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铁龙通勤),投入商业通勤服务。

     

    这次交付的车辆共计50台,均为氢能源高级客车,车长11m、48座,搭载众宇自主研发生产的TWLQ系列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95kW,起步稳、提速快、能效高,零碳排放、低噪音,可在-30°C下启动运行,十分钟左右可加满氢气,可行驶500km左右,唯一的排放是水。

     


    “我们这是第二次合作了,2020年初,我们投放了10台搭载众宇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源通勤车,也是国内第一批氢能源通勤车,用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个校区间的通勤接驳服务,目前已经连续稳定运行了两年,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20万公里,客户反馈良好。” 铁龙通勤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梅涛介绍到。“目前新车是供不应求,在光谷愿意选择零碳排放通勤车辆的客户越来越多——自从10月拿到首台车,我们就翘首以盼,终于等到了。车一上完牌、完成整备,我们的司机就迫不及待地将车开走、投入客户服务中去了。这批车将会为高校、政府、高科技企业等客户提供通勤服务。”

     


    这是众宇深耕车用领域的又一大丰硕成果。2022年3月,搭载众宇氢燃料电池系统的14台公交车在武汉经开区投入运营,串起沌口、军山与汉南三地,开启武汉市民绿色零碳出行生活。紧接着,搭载众宇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武汉首批氢能源环卫车亮相运行,服务于城市园林绿化、道路及绿化带清扫、冲洗、洒水等各种环卫作业,助力美丽武汉建设。7月,众宇与厦门金龙签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广200台燃料电池汽车。10月,第一台氢能源通勤车正式下线并交付铁龙通勤进行试运营。

    随着50台氢能源通勤车的正式投放,武汉氢能推广规模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也是今年以来湖北、武汉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的缩影之一。湖北是国内较早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省份之一,2022年3月湖北出台了《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并在11月发布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作为全省氢能产业的龙头与核心城市,武汉早在2021年就将氢能产业列为六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并在2022年3月发布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协同发展的中国氢能枢纽城市。截止目前,仅仅在武汉,就有包括公交、物流、通勤等在内的各类氢能源车辆200余辆,加氢站9座,运营场景也在不断扩大。


    “这50台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继续推广不低于1000台氢能源车辆,包括客车、物流车、环卫车及重卡等车型。”众宇副总经理李九鼎表示,“不仅是车用领域,在船用、电源、固定式发电、热电联产、小型动力等多个领域,我们今年都会重磅出击、落地运营,持续为中国双碳目标达成、能源结构转型贡献众宇之力。”

相关报告
  • 《转型升级+创新提质 广西机械装备制造业再上台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8-01
    • 从过去需600多名工人合作的生产线,到如今只需几人看场,即使关着灯,生产线照样可以正常生产。   智能搬运机器人将物料送到上料区,3D扫描检测设备扫描物料二维码,进行加工前防错识别,机器人抓料上线……7月下旬,记者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柴)采访了解到,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让制造模式实现再升级。   “实施智能制造工厂项目后,玉柴劳动生产率提升14.36%,能源利用率提高6.6%,发动机生产周期缩短20%,每年创造的可计算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日前,玉柴精益改善总监王玉茂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新时期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如今,广西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广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   根据相关规划,广西将加快培育形成以汽车、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万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使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处于全国前列。   机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广西工业发展史上,机械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八桂大地这片热土曾诞生了亚洲第一大的无内胎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和国内首台机电一体化、高原型特种轮式装载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西机械工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造体系,拥有工程机械、内燃机、电工电器、石化通用机械、农业机械等分支行业,是广西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强调“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广西着力贯彻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全面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提质提档,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发展质量持续提高。   作为生产我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的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创造了机械制造行业的诸多“第一”,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川藏铁路翻山越岭,被专家誉为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眼下,由柳工研发的电动装载机,凭借过硬的技术性能,在高海拔低温缺氧工况下,正在夜以继日地作业,向隧道深处挺进。   这些年来,“天眼”、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白鹤滩水电站、中老铁路等国内外重大工程,处处有柳工的身影。   “柳工一直走在中国大型工程机械研制的前列。通过技术创新,柳工不断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光安说。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十三五”时期,广西加快推动机械产业“二次创业”,南宁、柳州、玉林、桂林等先进制造城发展提速;柳工、玉柴等重点骨干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推动产品战略升级;广西工程机械、内燃机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7%、10%。   龙头企业走上国际舞台   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中国建造……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的鲜明特色,树立了“奥运新标杆”。   在北京冬奥会上,共有1855辆搭载玉柴国六发动机的大中型客车“奔跑”在北京和张家口,为冬奥裁判、运动员、组委会官员、工作人员的交通出行提供运输服务。   “玉柴通过承担自治区新型节能环保国六发动机开发、高效节能环保船电用柴油机开发等研发项目,实现发动机产品性能跨越式提升。这些发动机产品也成为了我国发动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标杆产品。”玉柴总工程师林铁坚说。   创新赋能,广西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不断迸发新活力、创造新优势。   “十三五”期间,广西着力“抓创新、建平台、促升级”,持续深入组织实施“三百两千”科技创新工程。广西科技厅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广西实施了大型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高效节能环保船电用柴油机研发等一批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重大项目,推动机械工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新产品研发。   以创新为引领,广西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迈向更高的国际舞台,与欧美企业同台竞技。   不久前,柳工一批装载机、挖掘机交付克罗地亚某矿山客户,标志着柳工大型设备进入欧洲高端市场。   从最大吨位装载机8128H多次进入蒙古国市场,到大型挖掘机交付英国、越南等国客户,再到大吨位矿山设备不断创新,柳工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打破设备价格垄断,在产品全球化中彰显了“中国制造”的魄力。   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柳工轮式装载机、柳工欧维姆多股成品索式锚碇锚固系统总体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玉柴14款国六高端发动机、10款非道路国四高端发动机等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为国之重器注入广西力量   “被这些工程机械震撼到了。”来广西美斯达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斯达)参观的人无不惊讶于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由几位本地“80后”大学生创立的美斯达,如今生产的移动破碎筛分设备在国内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已超50%,产品进入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领跑全球物料处理行业。   “创新成就产业。”美斯达副总裁黄珠芹说,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美斯达将深耕自身所在的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以全球视野拓宽创新之路,为广西打造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及为国家产业安全提供支撑。   壮大“产业树”,繁茂“产业林”。广西不仅有柳工、玉柴等龙头企业,还大力培育机械工业和装备制造专特精新企业,一批“小巨人”脱颖而出。   “十三五”以来,广西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平台,建设了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机器人产业园、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了桂林高端制造及机加工产业园、哈尔滨工大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北斗无人机等一批重大项目,为广西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将目光瞄准更远的将来,广西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有了爬坡过坎的坚实底盘和勇攀高峰的充足底气。   今年3月,《广西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将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广西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和工业强桂的重要支柱。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西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规上企业总产值将达到4150亿元,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发展成为全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国铸重器,创新向未来。广西科技厅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要立足广西机械装备产业现实基础,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助力广西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为国之重器注入广西力量。   在创新中奋勇争先,在创新中自立自强,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正成为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 《我国氢能储运装备技术再上新台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8
    • 近日,由石化机械氢能装备分公司自主研制的3台22兆帕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通过一系列极限测试圆满达标,通过验收后发运交付用户。这是国内首批集超大排量、高效能与高稳定性于一身的隔膜式氢气压缩机,标志着我国氢能储运装备技术再上新台阶。 这3台设备将服务于燕山石化万立方米级供氢中心。针对燕山石化项目特定需求,石化机械氢能装备分公司研发团队深入调研,成功攻克压缩机技术难题。该压缩机在压力控制、密封技术及能效优化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氢气快速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历经多项严格测试,3台压缩机排气量、压力、温度、振动等关键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性能和稳定性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