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德阿工业园一百亿投资锂盐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20
  • 近日,四川省德阳市绵竹新材料化工园区(德阿工业园区),随着德阳市相关负责人宣布开工,四川国城锂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锂盐项目一期工程开工,此次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德阳、阿坝、企业三方深化合作的全新征程。
    据悉,本次开工建设的项目占地1123亩,计划总投资105亿元。项目一期于2024年11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60亿元、年税收8亿元,新增就业1500人。
    德阿工业园是德阳与阿坝两市州确定合作建设的工业园,此次项目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德阳与阿坝州在锂矿资源配置、要素指标共用等方面的合作,加速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合力打造以锂电新材料为主的千亿材料化工产业集群。
    据了解,近年来绵竹全力发展材料化工产业集群,川发龙蟒一期、德阿锂业、磷泰新材开工建设,国际锂能、思特瑞锂业即将开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形成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本次开工项目是绵竹新材料化工园扩区后的第一个开工项目,随着基础设施完备、要素保障到位,一大批项目将次第开工。
  • 原文来源:https://www.chemall.com.cn/news/show-197825.html
相关报告
  • 《四川锂电项目再落子,“世界锂谷”现百舸争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4-26
    •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遂宁和宜宾两市三个磷酸铁锂项目的节能方案。这意味着,这三个合计年产能26万吨的磷酸铁锂项目已经走完全部审批手续,只待破土动工。 “双碳”背景下,作为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的锂,被称为“白色石油”。四川硬岩石锂矿占全国锂矿石资源量半壁江山。由此,宜宾和遂宁之外,四川不少市州全力加码锂电产业。 有人说,城市的竞争本质上是核心产业的竞争。在冲刺“世界锂谷”的征程上,我省锂电产业布局也在发生改变。 看势头 “先行者”遂宁30年磨一剑,成都、宜宾和眉山奋起争先 按计划,今年秋天,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将在遂宁市举行。 国际会议地点的落子,往往折射产业发展风向。 1992年,遂宁射洪城北。一处河滩地上,年产2000吨碳酸锂的国营射洪锂盐厂破土动工。30年后,河滩上起家的小厂,成长为搅动市场风云的“天齐锂业”,给遂宁带来换道超车的底气。过去三四年间,以天齐锂业为龙头,一大批锂电企业和项目向遂宁集中。去年,遂宁锂电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遂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更大的蓝图已经绘就。前不久印发的《遂宁市“十四五”锂电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聚焦“世界锂都”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锂电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如果说遂宁是长期耕耘的水到渠成,那么宜宾则是成功站上产业风口的新领冠。 宜宾的锂电产业同样围绕产业巨头布局。2019年3月,动力电池产业巨头宁德时代落子宜宾。随后,开启了一个以锂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大发展时代。 如今,作为宁德时代规划产能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宜宾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已规划至十期。截至目前,宜宾市引进落地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46个,总投资超1080亿元,预期达产年产值约2600亿元。宜宾提出,依托宁德时代打造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核心配套生产基地、科技研发基地。 紧随遂宁和宜宾之后的,是眉山。 去年10月,四川2021年度最大外资落户项目雅保新时代锂电池材料工厂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今年3月28日,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眉山再次宣布雄心:打造锂电千亿产业。 眉山的底气,源于行业巨头的纷至沓来和锂电产业项目的接连落地。预计4月就要封顶的眉山彭山经开区杉杉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达百亿元。去年落地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眉山基地项目,投资100亿元。此外,全球电解液出货量最大的天赐材料等,也纷纷在眉山建厂。目前,眉山已引进锂电产业项目43个。 作为动力电池终端应用重要目标市场的成都,同样在锂电产业上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成都已先后布局中航锂电产能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项目、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及西南研发基地、亿纬锂能5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等锂电关联产业项目。 看项目 多个市州进军锂电产业,达州、甘孜和阿坝手握资源优势 在全球电动车交付量迭创新高、动力电池产能布局滞后于行业整体的背景下,锂电产业被认为是主推当下发展和赋能未来的潜力产业。除遂宁、宜宾、眉山和成都之外,川内不少市州纷纷进军锂电产业。 今年3月印发的《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四年,雅安全市新增规上锂电企业10户以上,建成成渝地区重要的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锂电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预计到2025年,雅安市锂电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雅安之外,德阳、自贡、南充等同样动作频频。 今年3月,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四川省重点推进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主要建设20万吨/年磷酸铁锂、20万吨/年磷酸铁及配套产品项目。 同一时间段,总投资16亿元的长盈精密轻量化材料及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天钧动力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等锂电产业重大项目落地自贡。在南充,总投资30亿元的仪陇县经开区锂离子电池生产加工项目投产已经一年。 与兄弟市州相比,达州的起步不算早,但胃口同样不小。 根据规划,到2025年,光是达州宣汉县,就将建成千亿产业园区和全国首个深部卤水锂钾综合开发示范园。 达州的底气,是当地丰富的资源以及行业巨头的垂青。数据显示,达州市宣汉县已探明的富锂钾卤水经济价值7000亿元以上,新型杂卤石钾盐矿中硫酸钾价值2万亿元以上。凭借丰富的资源,仅去年,宣汉县就吸引锂电巨头企业——江西赣锋锂业和正威国际集团在当地布局产能。 其中,正威国际集团将自己主导产业之一、铜基新材料基地落户宣汉,并与宣汉的政府平台公司合作成立汉威公司,拟投资550亿元建设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园等项目。 资源驱动,正是当下锂电产业的特征之一。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将统筹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与青海、四川、江西等省市沟通协调,推动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 放眼四川,同样手握资源优势的,还有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硬岩石锂矿的甘孜和阿坝。 今年4月2日,注册资本20亿元的四川康德新能源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甘孜州投资集团、宜宾三江汇达公司、四川省天府矿业公司联合组建的企业,四川康德新能源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将加快四川省锂矿资源勘查开发,增加锂资源供给。在阿坝州,引入川能动力等企业后,其锂矿开发同样驶入快车道。 看布局 强化分工协作,产业链上各自精彩 有人说,在四川上一次见到单一行业出现百舸争流局面,还是世纪之初的电子信息产业。过往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新型产业,都会受到政府、市场的双重青睐。 如何顺势而上展现更大作为,考验担当,更考验智慧。 从宏观上来看,四川锂电产业两大重镇宜宾和遂宁的分工已然形成:前者重在产业链下游的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后者则侧重于锂电材料基础加工。 从细处着眼,参与其中的各市州开始锁定各自的切入点。 自贡明确,把锂电产业的重点放在加快做大做强锂电正负极材料产业、锂电池组装和回收利用等领域。 专注细分领域,也是凉山的选择。今年4月,凉山最大的锂电产业项目之一德昌县4万吨/年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启动技改。技改的重中之重,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这个负极材料生产最重要的核心工序环节提质增效。 相较之下,绵阳加入锂电产业的“起手式”更为特殊。去年10月28日,由长虹能源投资的绵阳锂电项目正式投产,这也是中国西部最大“高倍率圆柱锂电池”生产基地,年产能突破5亿只。避开前景看好而有竞争的动力电池领域,专注于电动工具、吸尘器、园林工具等高倍率细分市场,这是绵阳的智慧。 另辟蹊径的还有广安和广元。今年2月,比亚迪广安工厂对外发布招工启事。作为比亚迪线束工厂在全国的7个生产基地之一和唯一一个对接外部市场的基地,比亚迪广安工厂让广安杀入锂电终端产品生产应用环节,全力打造川渝汽车线束生产基地。 而在广元,万顺新材投资建设的年产8万吨锂电池正极用铝箔坯料项目,在全省大量在建的负极材料项目中异常显眼。 各市州到底如何找准切入点?全省如何进一步优化锂电产业布局? 去年底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已经给出答案: 加快发展锂电材料产业,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材料产业基地。统筹锂矿资源供给,科学有序推进川西北锂辉石矿高效综合利用,加快川东北锂钾资源勘探开发,增强锂矿资源安全保供能力。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选择符合条件的地方合理布局,促进锂电材料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做强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加快补齐隔膜、电解液等薄弱环节,实现锂电主辅材料产业均衡协调绿色发展。支持遂宁加快建设“锂电之都”。支持阿坝、甘孜依托“飞地园区”合作开展锂资源精深加工。
  • 《四川251个污染防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37亿元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18
    • 今日,四川省2017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分会场,在新都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现场举行。据悉,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聚焦主战场。针对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导向清晰、路径明确、集中攻坚,水污染防治项目集中在沱江、岷江、涪江、渠江等流域干流和24条重点小流域,大气污染防治项目集中在成都、绵阳、自贡、乐山、达州等市,土壤污染防治项目集中在成都平原、川南片区、攀西地区。 二是聚焦补短板。针对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短板,水和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突出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突出工业排放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秸秆禁烧和综合化利用等重点,生态修复项目突出湿地建设与保护、土壤污染修复,科技项目突出污染防治科技示范、研发与应用。 三是聚焦抓整改。针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特别是一些历史欠账和需要长期推进整改的问题,着力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减法”,突出磷石膏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等重点,以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改善环境质量。 四是聚焦促发展。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围绕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已落实PPP项目资金95亿元,同时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本次集中开工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共251个,总投资737亿元。其中,水污染防治项目138个,总投资626亿元;大气污染防治项目57个,总投资24亿元;土壤污染防治项目40个,总投资36亿元;生态修复项目5个,总投资49亿元;科技类项目11个,总投资2亿元。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有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南充、达州等9市。 据悉,今天集中开工的这批项目,以及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的上一批集中开工项目,标志着我省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进入全面攻坚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坚定决心,对加快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具有重要意义。 毗河系沱江流域三级支流,是成都市七大绿色走廊之一、是沱江流城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部分。成都市及新都区引进社会专业化资本,实施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泥巴沱森林湿地公园项目,总投资约61.35亿元。其中,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总投资46.6亿元,工程实施年限为2017-2020年。建设内容包括截污治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管理应急等五大系统工程。 该项目于2017年6月启动投资人招标事宜,8月依法确定以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联合体为中标人,11月15日签订合法性合同。同时,依托毗河流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泥巴沱森林湿地公园,项目投资12.28亿元,规划建设森林面积1905亩(森林覆盖率达85%) ,生态湿地219亩。项目建成投用后,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全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毗河拦河堰考核断面达到II类水质(总磷除外);城市建成区安全防洪体系扎实筑牢;优美高端、宜居宜业的毗河生态水系和城北生态屏障全面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