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煤价创近3月新高“繁荣”下的隐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08
  • 当前港口部分贸易商基于主产地供应收缩预期,报价继续上涨,但需求持续疲软加之政策压力显现,港口价格涨势有所收缓。5日CV5500动力末煤主流报价640-650元左右,CV5000动力末煤主流报价560-570元左右。

    3月5日中国煤炭资源网最新一期的CCI动力煤价格显示,CCI5500动力煤价格报637元/吨,连续七期持续上调,较上期价格上调4元/吨,涨幅有所收缓,创近3月新高,较上月同期价格上调50元/吨或8.5%;CCI5000动力煤价格报563元/吨,较上期价格上调3元/吨,较上月同期水平上调51元/吨或10.0%。

    分析指出,产地供给吃紧下,坑口、港口价格加速上行。市场消息称,日前相关部门的政策调控信号出现,要求大型煤炭企业增加供应量保证能源安全,争取煤价回归绿色空间。

    目前,产地供应仍处于紧张状态,政策端的压力以及需求的相对疲软对于价格的上行形成一定的压制。短期价格仍处于上涨趋势,但上涨的力度将有所减弱。持续关注产地复工以及需求释放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网通过某贸易商了解到,近期坑口价格上游有些疯狂,港口价格也在跟涨,下游对高价多少有些抵触。目前供给端结构性缺货还是市场主要的支撑因素,短期煤价还有上涨可能。

    另据浙江某贸易商表示,下游没什么需求,价格上涨太快,抑制了需求,场内人士都等着两会以后再采购。而且现在很多人觉得涨的快,跌的也快,都等着掉价,等半个月价格低点再采购,据悉已经有客户干脆等到两会以后再采购。

    需求方面看,截止3月5日,沿海六大电厂库存合计1695.4万吨,较上月同期水平增加51.9万吨或3.2%,日耗煤量为67.8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31.2万吨或85.2%。存煤可用天数为25.0天,和上月同期相比,减少20天。

    产地方面看,主产地煤矿受两会叠加前期矿难事件效应影响,煤矿整体供应紧张,推动煤价一路上涨。陕西榆林地区多数矿表示要等两会以后看通知情况,在产煤矿销售情况良好,基本以保供应为主,地销量偏低。内蒙古地区煤矿则受煤管票限制影响,产量及出货量受限,煤价持续上涨。

    综合来看,煤价能否回到绿色区间还需看煤矿的复产情况。现阶段陕西榆林地区煤矿复工进程缓慢且要求极为严格,这需要与地方政府和安监部分共同协调解决;另外3月3日起至3月18日两会期间鄂尔多斯地区煤管票管控严格,两大产煤大区短期之内产量提升的难度都较大,所以预计两会结束前煤价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自2月下旬以来,产地和港口煤价均延续上涨的态势运行,且涨幅不断扩大。预计此次相关部门会议将很快发挥作用,下一步,铁总将组织大秦线主要车流和优质货源,集中供应给秦皇岛港,全力打高秦港场存,遏制市场煤价的过快上涨。

相关报告
  • 《今冬港口煤价或上涨乏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08
    • 当前,沿海煤炭运输较为宽松,煤炭市场供应充足,电厂库存高位;预计今冬,下游电厂用煤不会出现紧张状况,港口煤价上涨乏力。 1.电厂库存保持高位。 三季度开始,电厂积极存煤,确保了在入冬之前,将存煤可用天数提高至28天的高位。即使入冬后,电厂日耗增加,但存煤可用天数仍在高位。加之大秦、朔黄、蒙冀线运力充足,与之配套的环渤海港口运输能力提高,西煤东调和北煤南运效率在加快。在下游煤炭需求没有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运输数量增加,助推沿海电厂存煤保持高位,冬季电煤需求不会紧张。 2.即将进入施工淡季。 临近冬季,东北、华北和山东等地区将相继进入重点行业错峰生产阶段,进入冬季施工淡季;供暖期开始后,北方环保压力加大,下游用煤行业将受到影响。随着寒冬的到来,水泥、化工等企业开工率下降,耗煤数量减少,非电行业对煤炭需求将出现下降。 3.进口煤继续登陆国内市场。 截止目前,除了部分地区不能接受异地报关和属地报关以外,其他并没有更严格的措施限制进口煤。继三季度,我国进口煤数量创新高之后,预计10月份,我国进口煤不会低于2500万吨;如果国家不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或者对进口煤配额严格管理的话。今年11、12月份,我国进口煤仍会保持高位,不但补充了煤炭资源,而且加重了国内煤市供大于求压力。 4.港口煤炭运能充足。 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主要以长协煤为主,到港煤车增多,港口库存得到补充。寒冬时节,环渤海港口冲刺年度生产任务,通过加强与矿路航电各方的联系、沟通,加快煤炭发运,下游用户及时拉运,船货衔接顺畅;今年后两个月,沿海地区用户库存及时得到补充。 5.煤价涨幅有限。 环渤海港口煤炭发运的市场煤只占其下水煤总量的15-20%,其中,曹妃甸港下水的市场煤多一些,秦皇岛、黄骅港发运的市场煤数量少一些。下半年以来,港口市场煤呈现供需两弱态势,价格一路下跌;在煤价倒挂之下,实力不济的贸易商纷纷退出,后续市场煤发运量将减少。预计在11月底,受需求拉动,市场煤价格将出现企稳止跌,并有望小幅上涨;但受各环节库存高位影响,涨幅很小,预计煤价上涨10-20元/吨。
  • 《环渤海港口下锚船创新高 沿海煤市预期看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3
    • 截至目前,环渤海港口合计下锚煤船增至162艘,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时隔一年,秦皇岛港下锚船再次升至50艘左右,迎来了少有的船舶集中到港的良好运输形势,显示了工业用电的复苏,国内煤炭市场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 产地方面,内蒙古地区部分煤矿煤管票紧张,拉煤车增多,有抢煤情况,当地煤矿普遍预计价格将继续上行;陕西地区部分煤矿因环保检查、限产等因素报价继续上探;山西地区煤价相对稳定。 进入九月份之后,沿海沿江地区发电企业的电煤日耗明显下降,沿海六大电厂日耗降至60万吨。由于电厂存煤下降,日耗同步在下降,因此,电煤库存可用天数仍保持在25天左右,整体上运行在相对合理状态。加之水电生产继续处于高发状态,在夏季用电高峰结束之后对火电生产和电煤消费的抑制作用增强,部分电厂着手进行机组检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电企业的电煤采购积极性。 港口方面,现货煤价突破绿色空间、进入黄色区间,逼紧红色区间,市场上下游均对煤价有可能步入红色区间后、触发国家政策调控表示担忧,短期观望升温。随后,在下游抢运意识强烈的支撑下,上游部分报价继续上探,而下游压价无效的情况下,部分用户开始抢购市场煤。国内多地海关进口煤通关采取一船一议策略,部分地区海关回收进口额度,严格控制额度消耗速度,以避免“寅吃卯粮”现象。综合来看,后期煤炭进口政策放松可能性有限。国内煤炭进口节奏将逐渐回归到“淡季少进,旺季多进”的理性节奏。 北方港口的煤炭需求存在转暖迹象,下游派船积极性提高,主要以拉运长协煤为主,少部分船舶拉运市场煤。叠加北方沿海地区遭遇降雨天气,煤炭装卸效率下降,下锚船出现累加,不但造成一定数量的压船,而且促使北方港口现货动力煤的购销趋于活跃。目前,基于供给暂未见到改善,发运成本偏高,产地煤价继续上涨;叠加期货价格升水,下游在迎国庆和铁路检修之前补库等因素带动,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气氛,客户普遍持煤价看涨预期。 后续市场需要关注:1.环渤海港口下锚船增减情况,2.一旦市场煤价格在红色区间停留时间过长,国家对进口煤政策有无变化,3.上游安全检查的影响程度。4.大秦线进车恢复情况,5.冬储煤拉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