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睡眠期间海马表象的再调整》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10
  • 2024年5月8日,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Retuning of hippocampal representations during sleep的文章。

    作为空间记忆基础的海马表征在形成后会不断完善。为了追踪神经元在离线状态下的动态空间调谐,该研究使用了一种新的贝叶斯学习方法,该方法基于自由移动大鼠的集合记录中的尖峰触发平均解码位置。通过测量这些调谐,研究人员发现海马锐波涟漪中的空间表征在睡眠期间稳定数小时,并且与迷宫探索期间最初观察到的位置场高度一致。

    这些表征是由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迷宫暴露前的预配置结构,以及在迷宫中出现的θ-振荡和清醒锐波波纹表征,揭示了这些事件在形成集合时的贡献。令人震惊的是,睡眠时的波纹表征可以预测神经元在再次暴露于迷宫时的未来位置场,即使这些位置场偏离了之前的位置偏好。相比之下,研究人员在迷宫暴露前的睡眠和休息期间以及睡眠后期观察到的调谐与迷宫位置场的一致性较差。

    总之,新的解码方法使我们能够推断和描述离线期场所场的稳定性和重新调整,揭示了新探索后表征的快速出现以及睡眠在海马表征动态中的作用。

相关报告
  • 《Nature | 睡眠不足会降低海马的再激活和重放能力》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14
    • 2024年6月12日,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leep loss diminishes hippocampal reactivation and replay 的研究论文。 我们的记忆力会在睡眠期间得到增强,海马体是大脑的记忆中心,而海马体尖波涟漪(sharp-wave ripple,SWR)期间觉醒体验的激活和重放被认为是记忆力得到增强的关键。睡眠不足会损害记忆力,然而,我们对于睡眠不足是如何影响这一过程的,仍知之甚少。 该研究发现,在睡眠不足时,一个与长期记忆有关的关键大脑信号——海马体的尖波涟漪,会被减弱,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睡眠不好会扰乱记忆形成,经过一夜糟糕的睡眠后,即使恢复正常睡眠,也不足以修复这一大脑信号。这项研究可能会带来改善记忆的靶向治疗方法。
  • 《Nature | 睡眠压力调节斑马鱼单神经元突触数量》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06
    • 2024年5月1日,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leep pressure modulates single-neuron synapse number in zebrafish的文章。 睡眠几乎是一种普遍行为,其功能尚不清楚。突触平衡假说(synaptic homeostasis hypothesis)认为,需要睡眠来使清醒时突触数量和强度的增加恢复正常。一些针对大神经元群或小树突片段的研究发现了与突触平衡假说相一致的证据,但睡眠是仅仅作为一种允许状态发挥作用,还是在整个神经元范围内积极促进突触下调,目前尚不清楚。 该研究通过反复成像斑马鱼幼体在睡眠-觉醒状态下单个神经元上的所有兴奋性突触,发现突触在觉醒期(自发或强迫)获得,而在睡眠期则以神经元亚型依赖的方式丢失。然而,在长时间觉醒后伴有高睡眠压力的睡眠期间,突触损失最大,而在不间断睡眠的后半夜,突触损失最小。相反,在低睡眠压力期间,药物诱导的睡眠不足以引发突触丢失,除非在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的同时提高腺苷水平。该研究的结论是,睡眠依赖性突触丢失在单个神经元水平上受睡眠压力的调节,而且并非所有睡眠期都同样能够实现突触平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