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植物的适应和灭绝》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06-27
  • 过去的全球变化可能迫使有巨型果实的动物传播型植物去适应一切或走向灭亡,但是这些过程在十分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都未被勘察过。这里我们对超过2500株棕榈树(棕榈科)物种结合动植物种类史,分配和果实大小数据,通过时间片段多样化分析去量化灭绝和适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如何改变的。我们的结果表明,有巨型果实的棕榈树灭绝率从第四纪的开始(260万年前)在新世界有所增加。相反,旧世界的棕榈树展现了从巨型果实进化为小型果实的过度率在一个四纪的增长。我们提出新世界第四纪的气候动荡和并发栖息地破坏以及大型食果动物的驱除原虫已经缩小了种子传播距离和巨型果实棕榈树的地理分布范围,从而导致了它们的灭绝。在旧世界渐增的小果实适应力可以反映通过跨海食果动物的种子传播选择(例如中等大小的鸟和蝙蝠),来移入印度太平洋岛屿从而应对第四纪海平面波动的大背景。我们的宏观进化结果提出巨型果实正逐渐从热带生态系统中消失,或许是由于灭绝,又或许是为了适应变为小型果实。

相关报告
  • 《三分之一的动植物物种将在50年内灭绝》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3-01
    • 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进行了一项新研究,对到2070年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全球物种灭绝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评估。科学家们综合了最近物种灭绝、物种移动速度和未来气候预测的信息,估计有三分之一的动植物可能面临灭绝。他们的研究结果基于对全球数百种动植物的调查数据。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该研究首次结合了近期与气候相关的物种灭绝和物种移动速度数据,来评估气候变化导致的大规模物种灭绝模式。 为了估计未来物种灭绝的速度,Cristian Román-Palacios和John Wiens研究了近期情况。他们基于对植物和动物的重复调查,调查了已经发生的局部灭绝。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538个物种和581个地点的数据,重点研究了至少相隔10年进行调查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并生成了每个地点最早一次调查和最近一次调查的气候数据。生物学家发现,538个物种中,有44%已经在一个或多个地点灭绝。 这篇论文对植物和动物物种灭绝的预测相似,但发现,在热带地区的灭绝发生率是温带地区的2到4倍。Roman-Palacios表示这是个大问题,因为大多数动植物物种都生活在热带地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环境生物学部门的项目主任Christopher Schneider补充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温升高是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热带地区。 (李桂菊 编译)
  • 《武汉植物园在兰科虾脊兰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20
    • 全世界有207种以上兰科虾脊兰属(Calanthe)植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传统医学中,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此外,本属一些物种也常被用作补药及关节疼和牙疼的止痛药。   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和分类学科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文献进行广泛查阅,收集整理并研究分析了关于虾脊兰属物种的民族植物学用途、植物化学、药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数据与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9种虾脊兰属植物被广泛用于亚洲不同地区的传统医学中。目前,从虾脊兰属物种中共鉴定出265种不同的化合物,包括生物碱、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及衍生物、菲醌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表现出诸多宝贵的药理活性,如修复毛发、抗癌、抗炎、抗糖尿病、保护肝脏、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菌和抗真菌等。其中,从台湾虾脊兰(C. arisanensis)中分离出来的Calanquinone A对六种恶性细胞系具有抗肿瘤活性。然而,目前对于该属植物的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十分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其提取物及化合物的毒理学、药物标准和作用机制,对确保质量、安全和疗效尤为重要。保护生物学相关数据显示,虾脊兰属植物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本属中一些亟待保护的物种,如峨边虾脊兰(Calanthe yuana)和C. ecallosa已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据报道,这些物种灭绝的高风险主要归因于非法贸易和不可持续地采集与利用。因此,有必要制定严格的药用兰花贸易、收集和可持续利用等相关准则,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该属物种的保护。本研究对于未来合理利用虾脊兰属植物资源,挖掘开发相关药物及颁布有效的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论文以"Ethnobotany,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genus Calanthe R. Br. (Orchidaceae) "为题发表于期刊Ethnopharmac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和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资助。肯尼亚籍学生Consolata Nanjala为第一作者,胡光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