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输电467亿度!国网这条特高压立功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16
  • 据了解,±800千伏雁门关—淮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该工程自2017年投用以来,已为我国能源输送和减排做出了杰出贡献。2023年,该工程全年输送电量达到4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9%,显示出其在我国能源供应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国际能源网获悉,雁淮直流起于山西朔州市,止于江苏淮安市,最大输电能力达800万千瓦。±800千伏雁门关换流站,自2017年6月30日投运以来,已安全稳定运行2375天,累计外送电量19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4亿吨,年均送电量达350亿千瓦时。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提升能源输送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方面的优势。

    2023年,雁门关换流站3次达到满负荷800万千瓦运行。这得益于国网山西超高压变电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设备运行状态感知及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在换流站内开展设备状态进行全方位智能诊断,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雁淮直流通道利用率,将山西北部地区丰富的火电和风电输送至华东地区。

    未来,国网还将继续加大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助力绿色低碳发展。随着电力输送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能源供应能力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保障,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0277.shtml
相关报告
  • 《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0
    • 4月16日,记者从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向湖北输送清洁电力400亿千瓦时,将有效满足华中地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据了解,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是“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能源大通道,于2020年2月启动。该工程北起陕西省榆林市陕北换流站,南至湖北省武汉市武汉换流站,途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4省,全长1137公里,总投资185亿元,实现了陕北能源基地与华中负荷中心的直接连通。该工程未来将有力推动陕北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促进陕西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可有效缓解湖北迎峰度夏期间供电紧张局面,强化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电力保障,提升跨区域电能调剂能力。 该工程自主研发并批量应用国产化换流变阀侧套管、直流穿墙套管及直流开关等核心设备,在国内首次应用新一代特高压输电技术,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输变电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进一步提升了特高压输电的安全可靠性、全寿命周期效益和标准化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工装备产业升级。
  • 《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外送电量突破70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3
    • 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止4月21日,内蒙古通过“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外送电量突破7000亿千瓦时,达到7006.86亿千瓦时,相当于2.7亿户家庭1年用电量,就地转化超2.3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6.9亿吨。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多年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不断加快特高压工程建设,建成面向山东、天津、山西、江苏等地的“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及配套汇集电网工程,形成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大通道,提升能源外送与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促进区域间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全面实施特高压精益运维,建立健全特高压站标准化运维管理体系,综合采用“人工+可视化+无人机”方式进行线路特巡,有效保障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近日,内蒙古特高压电网2025年年度检修已全面开启,现场通过党员责任区网格化管理、“专项督导+动态巡查”双机制、“标准化作业卡+三级验收”模式等多举措有序开展特高压年度检修各项工作,有效提升设备健康水平,为全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接下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将全力服务“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深化“十五五”电网规划研究,以规划促转型,抢抓提升建设速度,高效推动新能源项目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省份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用上来自内蒙古的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