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开展高寒草地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估》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8-30
  •     8月14日至18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科研业务人员前往刚察、天峻、祁连、门源、肃南等地开展高寒草地生态健康野外调查工作。
       科研业务人员按照草地植被地面观测技术要求,结合地势起伏、植被长势、放牧现状、交通通达度等环境特征,共选择不同草地类型监测样地48组,主要开展优势牧草种类、草层高度、覆盖度、地上生物量调查和采样工作。同时,选取典型监测样地采集植被地下生物量11组、土壤样品11组,测定土壤容重11组,用于后期土壤生境(理化性质)与草地生态健康程度互馈机制分析。
       此次调查有助于科研业务人员持续开展高寒草地生态健康遥感评估技术研发,拓展高寒草地生态气象评估“新业态”,为科学评价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良好”提供定量化研判科技视角,通过高寒草地生态健康评估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最终实现高寒草地生态气象评估从单维度转向多元化,由碎片化走向集成化,推动形成生态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原文来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kj/2011xkjdt/202308/t20230830_5744334.html
相关报告
  •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开展高海拔天然草地生物量与土壤样品采集,填补区域数据空白助力固碳研究及生态政策制定》

    • 来源专题:水与大气环境治理
    • 编译者:胡晓语
    • 发布时间:2025-08-20
    • 8月5日至13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联合组队,在青海省南部高海拔地区进行了为期9天的野外调查试验。团队重点采集了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土壤样品,旨在精准估算青海高原高寒草地的固碳量。调查区域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和称多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团队成员克服高原反应和低温缺氧等困难,严格遵循科研规范,采集并记录了草地植被、根系样本和土壤样品,并详细记录了草地优势物种、植被覆盖度和植株高度等关键生态参数。此次调查有效补充了该地区本底数据,为高寒草地固碳量研究、青海省生态保护修复及草畜平衡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 《何念鹏和温学发等揭示青藏高寒草地土壤有机质组分空间格局及其分解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10
    • 青藏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贮量巨大, 在气候变暖情景下其土壤碳贮量的微弱变化就会对区域碳源/汇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此外, 据预测青藏高原升温远高于其它地区, 因此, 科学地评估气候变暖对高寒草地土壤碳贮量的影响及其过程机理在当前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当雄生态站的模拟增温实验、垂直样带和横跨东西水平样带, 研究人员采用原位控制实验 + 样带调查 + 室内培养的技术体系, 从土壤有机质组分、结构及其温度敏感性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寒草地土壤碳贮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利用垂直样带和东西水平样带, 研究人员揭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组分的空间格局, 并定量探讨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对它们的影响机制 (Li et al., 2017a;曹 et al., 2016)。依托当雄生态实验站模拟增温实验平台, 定量评估了增温对土壤有机质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发现6年增温对土壤碳贮量影响不大, 但会降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非团聚体碳和水稳性团聚体。因此、气候变暖可能会通过降低土壤有机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原有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潜力、进而影响青藏高寒草地碳收支、相关..。